查看原文
其他

杨先让: 我是沿着徐悲鸿院长和他的团队的路数走下去的,不受时代局限的艺术家是不存在的,因而我无怨无悔 | 纯粹新书

杨先让 纯粹Pura
2024-09-16
🌟来自纯粹Pura的邀请:敬请阅读本期推送,文末有赠书福利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作者:杨先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3-11(荣获第三十二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奖)
今天一早五点钟起床,准备进城来参加开幕式,从通州“万荷堂”一路堵车赶来。先让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劳动,一同教学,又一块谈私房话,而我却料想不到他创作了这么多木刻作品,这么精彩,太让我感动,祝贺他……

——黄永玉在杨先让版画展上的祝辞
先让的画时代感很强,使观众能回到那个奔腾的时代,震撼人心。特别是人物造型既真实也亲切、美丽,我感动不已。它将过去的生活画面带到我心里,真实地用艺术语言和魅力感动观众。我深深地向先让致敬!

——廖静文


杨先让曾从事版画教学多年。在他任教期间,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帮助青年们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首先学习认识生活,热爱生活。他是个勤奋、负责的教师,在创作上,也是个认真的版画家。他刻刀下的人物形象,多从生活中来。尤为可嘉的,是他善于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情倾注入画。因而,他的作品在力求真实可信之外,还流露出一股鼓舞人心奋发向上的力量。

——江丰


在这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艰难险阻的逆境中,木刻版画艺术由于版画家们的团结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使新兴版画茁壮成长,至今已发展到蓬蓬勃勃,成为我们今天艺苑中的一丛鲜花了。杨先让便是一位与我们在同一战壕里奋战过来,具有卓越成就的老同志。

——李桦


序 一

文/江丰
杨先让在50年代初(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


杨先让曾从事版画教学多年。在他任教期间,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帮助青年们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首先学习认识生活,热爱生活。他是个勤奋、负责的教师,在创作上,也是个认真的版画家。他刻刀下的人物形象,多从生活中来。尤为可嘉的是,他善于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情倾注入画。因而,他的作品在力求真实可信之外,还流露出一股鼓舞人心奋发向上的力量。杨先让在艺术上走的是来自老解放区美术创作的路子,这条路子走得正、走得对,应该坚持走下去,今后一定还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江 丰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982年6月5日


序 二文/李 桦


木刻版画在我国本来是一门具有国际声誉的古老艺术,但是新兴版画却只有六十年的历史。它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和扶植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富有时代色彩,从一开始便与中国的民族战争与现代革命紧密结合着,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革命美术的道路。在这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艰难险阻的逆境中,木刻版画艺术由于版画家们的团结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使新兴版画茁壮成长,至今已发展到蓬蓬勃勃,成为我们今天艺苑中的一丛鲜花了。杨先让便是一位与我们在同一战壕里奋战过来,具有卓越成就的老同志。他自从事美术创作开始,即选择木刻版画这条道路。从1955年至今,他创作了大批木刻作品,自第一代版画家手中接过接力棒,沉着而大胆地探索着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当前版画家中的佼佼者。选入这本集子中的作品,记录着他几十年来所走过的足迹,亦可评估出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很值得推崇的。


杨先让具有爱美的天赋。青年时代进了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刻苦磨炼,打下了深厚的美术基本功。50年代初,他参加到新兴版画的队伍中来从事木刻创作。他用锋利的刻刀在坚硬的木板上面细致地刻画所闻和所见的新生活。他满腔热情地深入到人民中间,去理解和熟悉一切新生事物,培育出自灵魂深处的感情,然后通过构思与构图,用缜密的木刻刀法、强烈的黑白对比,传达出他的思想和艺术意境。他的作品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他在创作上巧用对比、烘托、讽喻、含蓄等艺术手法,使内容与形式协调和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艺术探索继续提高,后期作品的题材更广泛了,形式更多样了,艺术表现更丰富了,思想性及艺术性都迈上新的台阶。杨先让的艺术前途是无可限量的。


80年代以后,由于工作需要,他转到从事民间美术的研究。本来木刻版画也是民间美术的一种,过去的木刻年画便是在民间滋长而成为一种普及的全民艺术。几百年来,年画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平民文化,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杨先让从版画进而扩展到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也是顺理成章的。他正努力广泛地深入搜集多种民间美术品,研究其艺术特征、地方色彩、发展历史,进而改进之,培育之,提高之,使之更适合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长河,滚滚奔腾,不断地流去。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自然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我们既要发展被誉为革命尖兵的新兴版画,又应推动和改进民间美术,杨先让在这两个方面的努力,一定会获得丰硕成果,是自不待言的。


李 桦

中国版画协会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1992年7月18日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作者:杨先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3-11

从绘画走向版画

文/杨先让


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了四年(1948年8月—1952年8月),主要学习一个写实能力,当然,也充实着对艺术领域的广泛视野。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做一个美术工作者,毕业后,向全国各个需要美术的部门输送新生力量。我们不愧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美术人才,起着基石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实。


为工农兵服务是大方向。绘画的服务形式,当时主要是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简曰“连、年、宣”。我们绘画系的毕业创作,主要是“连、年、宣”。我的上一届的毕业创作是年画,我们1952年毕业班的创作是连环画,下一届的毕业创作是年画。我的业务成绩在班上数头名。新成立的人民美术出版社,视我们毕业创作的两套连环画——《治理淮河的英雄事迹》和《耿长锁农业合作社》属优秀作品而出版。我与其他五位同学被分配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我和班长田郁文具体分到了图片画册编辑室,在版画家邹雅、画家安靖和王角的领导下做美编工作。一切都是新鲜的,精神愉快。由于我们的努力,也获得领导的重用。为了关照我,1953年我的爱人张平良由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竟也调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当时出版社有两个美术创作室:一个由古元、张凡夫领导,一个由沃渣领导。同时期,出版社又将唯一一个赴苏联留学的名额给了我。不少画家都渴望着留学苏联,这个名额却被我浪费了。因为正处在抗美援朝时期,而我的父亲在朝鲜仁川居住,哥哥在美国留学。当然那不怪我,是人事科的马虎,而那时我都已体检通过了。我反而庆幸自己再不必去攻读外文了(我一向外文不及格)。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内封设计展开图


新华社举办第一期摄影培训班,他们是培养全国第一批摄影记者人才的。出版社为今后组建一个摄影部门,起码要有会彩色摄影的人才能服务于出版事业,竟然派我去参加学习。


社长安排了两个多月到南方各地出差,竟又带上我。我自己没感觉,在别人眼中我成了宠儿。当然,我工作得也极卖力气,不能辜负领导们的信任。


万未料到,1953年9月,我们尊敬的院长徐悲鸿去世了。我们都参加了在中央美术学院大礼堂为院长守灵,见到了当时正参加全国文代会的代表们鱼贯到遗体前行礼,见到了廖静文师母挽着一对小儿女极其悲哀的哭泣……



院里院外(1984 木板水印套色 42cmX43cm 杨先让 绘)

徐院长对我们谆谆教导,使我们掌握了写实的一技之长;他以身作则,带我们打通了绘画类别之间互通的门槛。他与我的师长们都是我的榜样,对我有着权威性的影响。

在此,让我列名于下:


徐悲鸿院长,中国画工与写、书法、西画油彩与素描速写、东西方史论皆精。


吴作人的油画、素描速写、水彩、书法以及中国画水墨都掌握。


蒋兆和素描、油画、图案设计、雕塑、中国水墨画皆有独创。


李苦禅素描速写、水彩、书法、中国画大写意。


李可染西画出身,中国山水创新、书法独树一帜。


叶浅予的速写、漫画、中国水墨超群。


李桦速写、美术史、水墨、版画一代宗师。


彦涵更是油画、版画、壁画样样精通。


孙宗慰,油画、中国画工与写、素描速写皆精。


张仃,漫画、年画、壁画、实用设计、中国山水画创新……


我是沿着徐院长和他的团队的路数走下去的。在后来的文艺政策指引下,我没有能力怀疑,只能老老实实遵守着,那也正是我单纯幼稚的缘故。也是我后来一再阐述的,不受时代局限的艺术家是不存在的,因而我无怨无悔。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作者:杨先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3-11

在出版社图片编辑室,后又在创作室共待了六年多的日子里,我的工作是出色的。我不仅胜任了美编任务,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近十幅宣传画、三幅年画、插图、领袖像、组画、连环画等,都得到出版和发表。我还参与了《泥人张》及《艺用解剖》等专著的摄影出版工作。我并未感到特殊,反而认为正常而自然,继续乐此不疲。1955年后我对木刻版画感兴趣,从第一幅处女作,到第二幅套色木刻,第三套延安组画木刻,都被出版为独幅画。这在当时的出版社,我是少有的个案。


1954年11月6日,我与张平良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礼堂举办了婚礼,我二十四周岁,她二十一周岁。第二天,画她油画肖像。


当时的确因为年轻,精力旺盛,新社会新事物常常感动着我,创作的冲动不断。


每年下乡,都是带着笨重的油画箱。除了画素描、速写,也画水彩,主要地是画油画写生,对色彩感兴趣。后来才更多地画起了彩墨写生。


我的艺术历程,都不是有什么计划或者有什么目标方向。很多都是想不到,而走到那一步了。



游春(1961 木板水印套色 15cmX19.7cm 杨先让 绘)


从我糊里糊涂变成了“版画家”说起吧。


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根本没有版画专业。李桦先生是版画权威,那时他教我们西洋美术史,他只在业余对几名爱好木刻的学生予以指导。


在出版社工作期间,我接触过版画出版,而著名版画家力群、古元、邹雅也都在出版社,彦涵又是我毕业创作连环画的指导老师,我自己也喜欢过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但即便如此,版画对我来讲依然太遥远,绝对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去尝试并从事版画这个工作。


记得1954年跟着出版社社长邵宇去南方,在重庆遇到同学李唤民和宋广训,他俩都在著名版画家李少言、牛文的领导下干起了木刻版画创作。李唤民第一幅黑白木刻《织地毯》在我们编辑室发稿印刷独幅画了。就是那次,李唤民动员我也搞木刻版画。我当时即刻回答:“不,绝不动刀,我还是喜欢色彩。”那绝对是我由衷的回答。


说也奇怪,第二年1955年春天,我去河北饶阳耿长锁农业合作社要完成一套“夏收”组画。我依然背了油画箱去写生,收集素材,最后完成了一套反映农村合作社新气象的黑白组画,还完成了一幅新年画《家乡的春天》,最后在我们编辑室通过出版了。组画是在《连环画报》出版发表的。



延安组画:绿色的宝塔山(1961年 木板水印套色 14.5cmX29.3cm 杨先让 绘)


此时,我感到组画中一幅放羊娃等待群羊出圈画面,从黑白效果看,很适合刻一幅木刻版画。记不得怎么弄了几把木刻刀(主要有小、中号圆刀),室领导邹雅从荣宝斋(当年荣宝斋由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给我弄来一小块梨木板子。我既没有请教谁,也没有人来指导我,就这样刻了起来。安靖由美术印刷厂给我弄来点印刷油墨(当年美术印刷厂也由人美社领导)。就这样,我完成了第一幅木刻版画,而且我还套了一版土黄色。未料编辑室将它发稿印成了独幅画。第二年,它在全国青年美展上又获了奖,各报刊发表,尤其是在《人民画报》上转载。《人民画报》主编是丁聪,他见了我说:“你好聪明,木刻版画刻得好。”(当年《人民画报》社也属人美社领导)就这样我是真糊里糊涂走上了木刻版画这条路了。那是我无论如何料想不到的。


我发现木刻版画的确是我发挥美术创作的一个很方便的艺术园地。那时强调版画幅数都不大,创作起来既不占地盘,又很方便。不管到生活中画油画或水彩、速写等,回来经过用版画的要求去设计组织,一幅版画就会产生出来。1957年,邵宇介绍我加入全国美术家协会,人家称我版画家了。我不情愿也不行了,因为之后我的木刻版画不断出现了。


从此,我的创作,的确更多选择了木刻版画。


吻(1958年 木板 21.5cmX15.2cm 杨先让 绘)


1956年,连环画报社希望画出表现陕西绥德韮园沟水土保护事迹一套组画,找到我。我们编辑室负责人批准我和罗尔纯同往,合作完成这一任务。


我们俩都背了大油画箱和简单的行李,乘火车起程了。罗尔纯比我大一两岁,小儿麻痹遗下腿有毛病,在办公室内很少言语,属苏州美专优等生毕业分配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他曾让我看到一张儿时照片,后面写着“大画家”三个字,因此我常取笑叫他“罗大画家”。此次同行,很自然我应关照他。


先抵西安,我拜访了居鼓楼西北方向美协大院的石鲁和赵望云。傍晚去城南门里我妹夫武德祖家中见他的老母亲,印象极深。这武家大院高屋建筑,层层套院莫测,古香古色(“文革”后被拆,另建宾馆,可惜!)。


第二天乘公交车去铜川,逛了黄帝陵,然后到绥德县城招待所住下,找文化馆帮助与韮园沟联系。憨厚村长赶了驴车接我们进村,住在了老乡的窑洞中。


满山的黄土沟沟,根本看不到水源的影子。几天来经过村长不辞辛苦地带我们去山沟沟现场解释,再加上我们想象的雨水来临,水土流失情况,人工修坝,引洪利导,竟构画了几幅场面,获得了村长高度赞扬,还请我们吃了一顿“扁食”(饺子)。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函套展开图
在村里画了不少速写、小油画、水彩,又在县城赶了集。可惜的是在县招待所,我钉在墙上十几幅油画晾干,竟被进城开会的众村干部顺手取走,真是不翼而飞,不知去向了,气急的我直喊娘。


回城路过延安,我俩住在招待所,罗尔纯默默有他的主意,只好各行其是。我兴奋地逛遍圣城,油画、水彩、速写不知疲倦地画,一次再次地画;延河边、宝塔山、凤凰岭、杨家岭、鲁艺遗址、毛主席故居、延安大街、新建的发电厂,显然我是有目的地为创作一套反映延安新气象而在收集素材。奇怪,我不知罗尔纯在干什么。他也不让我过问,性格不同。


我每天忙着,跟着新相识的放羊人爬山,听他唱着信天游。跟着老乡下田收麦,听他们解乏喊几嗓子秦腔,感到无比美好。


当时我还带了相机用于捕捉形象,由于我只为了完成自己的小目标,而对周边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无动于衷也视而不见。比如那时男人头包着羊肚手巾,因年龄有别绾的样式也不同。妇女的头饰,姑娘一条大辫,媳妇一盘大髻上插满了银饰,再围着刺绣的围裙,简直就是舞台上的形象。儿童身上戴着长命锁、护生香包等等。我曾企图画,也想拍个照,但是十分困难。


有一次,我在村里转,见一小男孩,身上戴着荷包、绣花围嘴、长命锁,长得也俊,十分可爱。我让他站好正准备拍个照,忽然从院子里飞奔出来一妇女,像疯子一般嚷叫着向我扑来,要抓我的相机,一面护着男孩,吓得我急忙躲开。可是她竟要跑过来追赶我,要抢我的相机,哭叫着……原来她是怕我将自己宝贝儿子的魂拍走。从此我再不敢带相机出门了,也不敢画像。这是1956年在陕北延安地区我遇到的情况。


路过西安,再访碑林和霍去病墓,欣赏那一批石雕(1954年与邵宇来西安首次游览过)。然后决定上西岳华山。初进山,不起眼。慢慢惊险当道,往上爬,到一线天时,我的双腿已打哆嗦,并下决心绝不来第二次。


奇怪的是罗尔纯腿拐着,还背了油画箱,竟爬在我的前面。


回北京后,即研究创作表现韮园沟保水土流失的组画。可是罗尔纯不愿合作,他也提不出别的什么诉求。在编辑室,大家总感觉他是弱者,每天老老实实坐在办公桌前,想什么不得而知。从来也未在业余创作一幅宣传画或者年画。大家也绝不会指责他。他只是一位不多言语、不惹是生非的有想法的弱者。



鲁迅在“厦大”讲话1978年 木板 28cmX40cm 杨先让 绘)


这套组画由我自己去完成了。我采用的是水墨写实手法画在生宣上,发表在《连环画报》上。同时我抽时间完成了一幅《问路》年画,编辑室发排出版了。《人民日报》副刊转载,邓拓配了四句诗。然后我日夜设计构图一套延安套色木刻组画。


这里我要谈谈罗尔纯。1958年他从人民美术出版社调到艺术师范学院。1961年师院取消,他调入中央美院附中,那时我已调回母校任教了。“文革”后他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改革开放后,罗大画家以表现派风格的油画惊动国内外画坛。可惜2015年,这位很有主见、很有思想、性格不一般的艺术家离世而去了。生前,他有时会忽然来到我的系办公室看我,也不说什么,我逗他,他傻笑,然后走开。他告诉我,自己离婚了,有两个儿子。


1957年前后,正是反右运动期间,我刚调到沃渣领导的创作室,也是十分卖力创作之时,完成宣传画,加紧刻印延安木刻套色组画,又画素描和油画写生习作。几次美术界批判江丰的会议,我都因为套色木刻油色调好必须快印刷,否则干了可惜等缘故而未能参加。如果我参加了,很可能发言同情老书记而被划成右派,幸免了一次灾难。


也奇怪,此时我获知母亲病重,领导竟能批准我去了一趟哈尔滨探视。我带上油画箱,给母亲画了唯一一幅油画肖像。


难以料到,我妻张平良在她的连环画编辑室,一次开会发言,希望增加点时间作画以利提高业务能力,竟差一点儿被划为“右派”,最后定为“严重警告”处分,下放劳动。


牵涉到我,也要下放,并警告我运动后处理。我也不知何原因,只能老老实实地跟着下放,那时我们女儿才八个月。


1958年春节,古元也被划了右派,正要前往北大荒,半路上得知中央决定改为“严重警告”处分,这样就与我们一起下放到河北省遵化县。同行有刘继卣、陈兴华、王角等廿余人,由姜维朴带队。


正赶上“大跃进”,浮夸风正浓,三面红旗、赶英超美、大炼钢铁、亩产万斤、公社化、集体食堂……我们参加画壁画、发动人人作诗活动。古元和我为县里创作一套四扇屏水彩画,他画春、秋,我画夏、冬。我妻调县里创办美术学校。



杨先让文集:《我是岛里人》《梦底波涛》《三人行》《我为主》

作者:杨先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16-11


自从1960年底我从文化部研究室调回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学,我才真正开始将自己安排在了版画专业这条轨道上来了。虽然偶尔也画一两幅宣传画,但是主要创作都是版画,更是为了配合版画专业教学。


可能是1962年,李桦先生抓教员的业余进修。一次观摩会上,我拿了自己十分认真画的作品参加,记得有我临摹的八十七神仙图长卷(我是特地到徐悲鸿纪念馆借的放大照片资料参照临摹的)。


我自认画得最好的一幅油画肖像是画我妻小妹(“文革”中她因我出身不好被批斗,怕惹祸上身烧掉了,使我痛惜不已),还有素描速写以及版画创作等。当时靳尚谊在版画系教素描,看了我那幅油画肖像赞不绝口。


我自认成绩突出,水平可喜,未料李桦看了不以为意,最后说了一句话:“不要画油画,要以版画为主……”我有点吃惊,也好像有点恍然而悟。


我开始对石版、铜版画练习了,又决定去荣宝斋学习中国传统单刀雕版技术,及水印技法。假期下乡收集素材创作木刻版画。


教学可以说我算个主力,技法课、创作课,带学生下乡,做班主任,做古元工作室主力,做李桦教学的副手,我都胜任。


我深知李桦作为一系之长,对我的满意与喜欢之深。比如1962年,他悄悄送给我五一节天安门观礼券,让我别声张,让我去开眼。“文革”中他偷偷拍着我的大腿动情地说:“杨先让,不要离开版画系,我喜欢你……”令我未料。他高兴而迅速地为我写版画集序言,夸我是佼佼者,主动向我要一幅纪念周总理版画作品。对我被院长江丰从版画系调出去创建年、连系之不舍……以及他对我后来创办民间美术系的理解,我都牢记于心。我深情纪念他。


有人曾很惋惜地对我说:“多可惜你搞起了版画,当年你的油画多好。”意思是油画现在价码高。好友黄永玉心痛我说:“你总在别人地里跑,自己的地都荒了。”我姐姐说我在浪费生命,人家都在画画,你老跑农村……其实都是我自愿高兴去做的,不后悔。不是吗,社会后来给了我不少奖赏。


细想我这辈子,快九十岁的人了,就借此处说说感受。跟着时局也遭过罪、倒过霉、受过骗,但我幸运,获得亲友师长的厚爱有加,我不能不感恩。



黄河十四走作者:杨先让 杨阳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18-07

从做学生时,徐悲鸿院长,以及后来廖静文馆长对我和全家的关爱,每年年夜饭,都要让我全家去一起聚餐。李苦禅先生全家,刘开渠全家,李桦和彦涵先生一家,邹雅、江丰、朱丹、丁井文以及黄永玉一家,都对我充满了厚爱。我能不好好做人、不好好干活吗?!真乃三生有幸。


1980年我离开版画系后,版画创作少了,慢慢地我也感到时间精力都有限了,最主要的是时代的进展,版画领域国内外交流,在艺术语言和技法范围上都丰富多彩,我已属望尘莫及了。干脆洗手不为了。


也就在这个时期,我才深深感到木刻版画的艺术魅力,在于黑白处理和刀法运用,它如同中国画的笔墨功夫。因此我才写出一篇以李桦、古元、彦涵、黄永玉四位在版画艺术上不同风格的刀法特点的文章。当时的院领导朱丹看后拍案叫绝,发表在他负责的《美术研究》上。他说以往总在作品政治内容上论述,很少在艺术技巧风格上评论,这篇文章专谈艺术表现,好!


我认为,一位木刻版画作者,首先要会画,木刻只是进行创作时的手段,因为到生活中去不可能带着木刻刀去收集素材。作画最重要。我的优势就在于造型能力强些,人物造像、人物情节各方面都是我创作的范围。


所以,在我的艺术实践中,木刻版画确实是我一项较擅长的专业活动。我想说清楚自己是怎么从学绘画起,自然地,也可以说是偶然地进入了木刻版画领域来的,最后又进入版画专业教学,又退出另起炉灶去进行新的专业教学。这样做一本图文并茂加以述说的画集,可能会有些意思。


杨先让

2018年7月



徐悲鸿作者:杨先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18-02


(本文选自《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杨先让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2023年11月)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作者:杨先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3-11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第14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作品曾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著有杨先让文集(四卷)、《黄河十四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纯粹赠书


赠书规则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


2. 关注后,选择近期任意一篇推送文章,点击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可以说说您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说说您与纯粹的故事、您读过的纯粹书籍,我们欢迎各位读者能与我们互动交流、思想碰撞。


3. 留言后,请将留言的这条微信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转发同时需要配有20字以上的推荐或感想文字。


4. 然后将朋友圈转发截图,发送至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转发“纯粹新书”栏目将有更多机会获得幸运噢)


5. 每周,我们将综合留言和转发质量,抽取1-5位幸运读者,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会在下一周的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请获奖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视为弃权。


为了和读者进行更好地互动和交流,现特将赠阅活动升级!纯粹赠阅和纯粹读书会的赠书活动一道,将以日常性赠阅方式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将设置时段的局部赠阅活动,调整为长效日常赠书活动,和广大爱书人一起共同营造一个高质量公共阅读空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深度阅读,纯粹Pura好书期待大家指正!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巨兽

西川 著


本书共分为六卷,卷一收录了西川20世纪80年代的部分早期作品,卷二至卷五则以诗人中后期的长诗和组诗为代表,卷六多为随笔。全书所收作品创作时间自1985至2022年,横跨近40年,集中体现了西川诗歌风格的转型和成熟。从《致敬》开始,西川的诗歌表达转向了对混杂、异质和偏离式主题的偏爱,他通过新的写作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精神世界与现实的遭遇产生的荒诞、真实、尴尬,而到《鹰的话语》《小老儿》《开花》《近景和远景》等体积庞大的作品,形式上的创造性、语言的矛盾与缠绕愈加明显。在其多维度的书写和探求中,这些不同元素的交错、现实材料复杂性的呈现,大大扩展了诗歌经验的内涵,并为现代汉语诗歌开拓出新的可能。

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

西川 著


本书收录了诗人西川近年来30篇演讲访谈录,如《我的诗歌革命》《诗歌和诗人的“沸点”》《我不想浪费这个时代》《从国际文学现场回看中国诗歌》《我把保守的一面都留在了画里》《了解古代是为了充分做一个当代人》等,汇集了西川在诗歌写作、诗歌与书画、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时代、诗歌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思考,较大程度展现了作者一贯强调的“诗歌思想”,使诗歌问题被放置在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处理。作者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问题意识、敏锐的直觉面向诗歌,力图通过对中外古今诗歌,以及诗歌与其他行当艺术的反复比对,为当代中国诗歌的创造力呈现找到可能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王学泰 著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关系的书。本书以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及游民文化为核心,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与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物中看画

扬之水 著


《物中看画》是作者扬之水研究名物的著作,其中收录了《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有美一人——历代美人图散记》《物中看画——袁旃新作精品展散记》等作品。对物的关注,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作者的兴趣点在于超绝之笔墨所穿系起来的故事,通过研究绘画、雕塑、工艺品中的“物”,来考证图像描摹的人物身份、图像样式来历等,进而或展示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或讨论中国古代家具布置。对于“物”的关注,使作品中的细节变得真实亲切、立体可感。

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

扬之水 著


本书是我国名物学家扬之水对古老历史遗存——桑奇三塔艺术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桑奇三塔是印度早期古塔建筑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作者对桑奇三塔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做了深入浅出的细致解说,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桑奇三塔浮雕,并配以大量相关清晰美观的图片,包括一些中国石窟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博物馆所收藏的相关图片,极具艺术价值。

理性的光辉

宋协立 著


本书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史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欧洲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创作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哲学和社会思潮的问题展开,是对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思想家的思想、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等的基本论述;下篇则是对欧洲从古代至20世纪前期科学和科学方法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包括欧洲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对于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作者在论述中尽量减少对历史事件的铺陈,注重理论和观念的价值,力避内容意义的一般化。


一生与某日

刘烨园 著  冯秋子 编


《一生与某日》是当代散文代表性作家刘烨园的代表著作,其中收录了《未死的神话和一个青年》《一生与某日——精神收藏》《乡村精神》《诗人变奏》等三十余篇文章。本书主要为新时代散文开拓者刘烨园的艺术散文随笔作品,是他对文学艺术立足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强调作家诚实、朴素和不拘一格的投身观察、发现、思考、提炼,进而写出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和表达。作品体现出作者阅读和思考的自觉性、思想的开阔性,以及质朴而严谨的作风。《一生与某日》不失为一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精神价值和艺术探索性的扎实作品。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

杨先让 著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 应许之地

吉狄马加 著  


《应许之地》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穿越历史与现实,对当下人类每天所要面对的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等诸种发展元素和现实,以诗歌艺术的多元手段进行结构和解构,一反诗人所擅长的现代抒情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个具有充分现代意象和调动各种现代手段的诗歌文本。《应许之地》既保持了诗人的初心和纯真,又融合了诗人的辩证思考及历尽沧桑的悲悯。该作品精神架构宏伟,视野开阔,同其他长诗一样,气韵与语词,既具有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又具有高度复杂的现代表达手段,以诗的语言,揭示人类所面临的境遇。


张抗抗文集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包括《北极光》《把灯光调亮》《何以解忧》《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牡丹的拒绝》《乌镇的倒影》《仰望星空》10本书。集中呈现了张抗抗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创作成就。内容丰富多彩,创作风格多样,是一套丰富、厚重,值得收藏的张抗抗文学创作集大成之作。铁凝、萧乾、刘再复、陈晓明、孟繁华、戴锦华等联袂推荐!

所谓伊人

唐晓渡 著


《所谓伊人》是著名诗歌批评家、诗人唐晓渡的一部随笔散文集。主要涉笔作者长期关注且交谊深厚的众多国内前辈及同代诗人,如杨炼、忆明珠、昌耀、北岛等等,也记录了与作者有重要精神关联的国外诗人、翻译家和汉学家以及一批当代小说家及其作品。记述了作者对自20世纪80年代初亲历的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唐晓渡置身当代中国诗歌变革和发展的前沿,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让读者从第一视角感受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对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时间的美学

张清华 著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从“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及评价纷争问题”“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当代诗歌中的地方美学与地域意识形态” “从文化地理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视角”等议题展开叙述,对莫言、余华、苏童、食指、海子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精当、恰如其分的评价,言他人所未言,角度独到,内容深刻,是一部值得细读的文学评论精品集。

书梦重温

 汪家明 著


《书梦重温》以“书”为线索,汇集汪家明不同人生阶段读书与做书的感悟,从读者、作者、出版者的角度述说其与书交织的一生。40篇小记中包含作者与汪曾祺、张洁、灰娃、叶至善等文人的交往故事,《棔柿楼集》《七札》《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等图书的诞生始末,以及《老照片》刊物的创办历程,而一些大家如普希金、雨果、梅里美、鲁迅的身影也时常出现。这些因书而生发的点滴故事,处处可见岁月流逝中个人成长之印迹。文字平实矜持之中见优雅,真正展示了出版人的修为和敬业精神。

美术给予我的

汪家明 著


作者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对美术迷恋至深。他认为自己是通过绘画进入各知识领域,从而奠定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知识者的基础。本书收录了作者围绕美术阐发的多篇小记,分四篇,第一篇收录了作者少年时学画、赏画、收藏画的经历;第二篇介绍了欧洲版画的发展以及马约尔、麦绥莱勒、斯坦伯格等名家名品;第三篇介绍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出版繁荣中鲁迅先生对书籍设计的倾注与投入、同时代丰子恺的漫画艺术,以及范用、宁成春等当代出版界大家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视;第四篇介绍了中国小说插画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插画名家。

人与世界的相遇

王家新 著


《人与世界的相遇》收录王家新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34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人与世界的相遇》《这个时代的写作》《卡夫卡的工作》《诗与诗人的相互寻找》等。既有对中国诗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冯至、海子、张枣、多多,以及叶芝、里尔克、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等中外诗人的诗作的评论研究与诗学探讨,也有与作者本人的诗歌经历、人生经历相关的随笔文字,是作者多年来诗歌理念与诗学研究的文字合集,深入探讨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讨论了不同诗歌流派的出现的源头、诗歌语言与主题的变化、当代诗歌的写作困境等。

诗人与他的时代

王家新 著


《诗人与他的时代》收录王家新自2003至2014年间创作的的32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我的80年代》《“喉头爆破音”——英美诗人对策兰的翻译》等。本书对叶芝、奥登、茨维塔耶娃、策兰、海子等数位曾对作者发生过深刻影响的中外诗人,进行了整体性评述和回望,内容全面,论述客观。既有对于诗歌语言、诗歌翻译、诗歌意象的学术探讨,也有着作者对诗歌及时代的感性表达。在这些文字里,诗人的见识、学养、情感、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自然流淌,让读者窥探到诗人精神世界的内核,也让读者抵达诗人的诗学本质。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

王家新 著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收录王家新自2013年至2021年间所写诗论诗评30篇,包括《诗歌的辨认》《一个伟大的诗人离去了》《作为“同时代人”的杜甫》《为了我们语言的光荣》等。作者从诗歌写作的角度,探讨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解读穆旦诗歌的独特性,展现曼德尔施塔姆所处时代及自身命运等;还从诗歌译介的角度分析雷克斯罗斯对杜甫诗歌、冯至对里尔克诗歌等翻译的得失,探讨诗歌译介作品的过程与本质。作者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亲身经历见闻和流畅真诚的语言,以“诗歌倾向”和“诗歌精神”为读者解析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诗歌翻译。

蛮荒与文明

郝建 著    


本书是影视传播领域的经典普及读物和专业教科书,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何长盛不衰”的问题切入,重点探究在商业社会中如何讲述英雄故事等话题。作者从好莱坞电影的演进历程讲起,用西方文论中细读文本的手法,探究类型电影的经典模式构成,并结合经典作品分析了爱情片、西部片、惊险片、恐怖片、侦探伦理片、政治电影、强盗片、警匪片、灾难片、动作片、音乐歌舞片、喜剧、黑色电影等主要电影类型,并有专门一章介绍美剧。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对大众娱乐消费的影响,也有新颖的理论观点与应对建议。

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

郝建 著  


本书涉及的黑色电影涵盖了从经典好莱坞时期到当今的优秀佳作。作者以深入浅出见的分析、轻松幽默的文笔对一批黑色电影新老经典《低俗小说》《暗花》《消失的爱人》《唐人街》《黑社会:以和为贵》等做出精深解读。作者的分析视野广阔,往往不限于某部影片,而是将电影文本与文学作品、哲学和美术文本做旁征博引的融汇标本。作者对电影艺术形式美学堪称迷狂,对作品视觉处理和叙事肌理有着敏锐的把握。书中插入大量影片镜头截图,每幅截图都配有电影语言和叙事肌理的艺术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把握到黑色经典作品的此中三昧,堪称骨灰级影迷和电影研究者的读片指南。

辨喜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是罗曼•罗兰所著印度近代思想家辨喜的传记,为罗曼•罗兰“巨人传”之外,所著“三贤传”之一。辨喜与其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同为印度近代思想之父,他还是把印度思想广泛传播到西方的第一人。本书第一部分讲述辩喜自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去世后开始的道院冥想和云游岁月直至离世的生活;第二部分讲述辨喜的思想;第三部分论述了辨喜思想的影响。附录涉及内省沉思的科学价值,以及西方思想与印度思想的关系等。罗曼•罗兰的传记着重于辩喜的心灵发展以及他的思想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使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辩喜的思想,也因传记作者与传主的思想碰撞而激发出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甘地传

(法)罗曼·罗兰 著


罗曼·罗兰为自己心心相印的异国友人甘地所著的传记,其独特之处在于用词典雅,摄义深广。更为罕见的是,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与传主甘地都是时代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具备类似品质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对传主的理解与支持尽在书中,这是其他的甘地传所没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早已丧失了它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甘地一生奋斗的重要背景。为了印度的独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导民众,以其特有的“消极”方式与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抗争。为传播并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濒临生命的绝境,最后遭遇暗杀使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响……

罗摩克里希纳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详细叙述了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智慧。全书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哲学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罗曼·罗兰的传记,不注重个人资料的罗列,而着重于人物的心灵发展以及对人类做出的特殊贡献。不仅使读者对人物思想境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创造出因思想碰撞而激发的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银盘中的宝石

 (印)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著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不大可能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不大可能》是博纳富瓦著名的文学艺术评论集之一,是一部关于诗歌和诗人研究、绘画及画家研究的评论集,对法国和欧洲文学史、艺术史上的拉辛、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瓦雷里、吉尔伯特·莱利、T. S.艾略特等重要诗人,和巴尔蒂斯、拉乌尔·乌贝克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杜乔、布鲁内莱斯基、马萨乔、保罗·乌切洛、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塔尼奥、达·芬奇、波提切利和拉图尔等绘画大师逐一进行点评,表达了博纳富瓦的诗学主张和艺术观点。

玻璃星座

[美]施家彰著  史春波译 


本书从诗人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中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为四辑:第一辑收录诗人2021年出版的新诗;第二辑收录诗人《红移之网:诗选1970—1998》《结绳记事》《银杏之光》等中早期作品;第三辑收录提名普利策诗歌奖的《罗盘玫瑰》;第四辑收录2019年出版并荣获全美图书奖的《视线》。《罗盘玫瑰》和《视线》为作者风格形成后的成熟期代表作,均体现出交响乐般的整体构思。该书通过诗人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呈现诗人完整而持续的写作面貌。

聋哑剧院之夜

(美)伊利亚·卡明斯基 著


《聋哑剧院之夜》是美国诗人卡明斯基的第二本诗集。这本2019年出版的带有抒情诗剧性质的英文诗集,从自己的“聋”出发,从他所归属的“人民”的沉默和拒绝出发,虚构了一个“瓦森卡”小镇聋哑人木偶剧团和居民们反抗占领的故事。但这不止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诗剧”,它就是诗——是带有叙述性的诗,但也是富有最奇绝的想象力的诗,是“冬天里的童话”,最后也是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折磨人的良心的“刑讯室”,但也是“夏加尔式的”天使蹦跳的楼梯。本书包含有很出色的饶有意味的插曲,其中有暴力、温柔、欢愉和苦痛,种种混杂成民间剧,使人感受到原型,但又深入揭示了人类的当下。

盗贼之家

[澳]马克·特雷尼克 著   


《盗贼之家》收录诗人代表性诗作百余首,其中短诗为主,兼涉中长诗,主要选自诗集《初学者指南》《从水下行走》《从聚焦的距离》等。作为当今澳大利亚诗坛自然写作的主将,马克•特雷尼克被称为“澳洲自然的歌者”,他的诗歌以自然风物触动心灵,河流、荒原、草原大火、袋鼠、蓝乌鸦,都是他讴歌的对象。他怀抱对自然的虔诚之心,持续发现这块土地的大美,推展诗情,洞鉴人生,在与超越人类的世界的亲密接触中,见证和倡导对自然世界的开放。

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

(匈)图尔茨·伊什特万 著    


本书由图尔茨·伊什特万和译者共同编选出八十余首诗歌代表作,包含组诗、散文诗、长诗等,如《陌生人》《鲸之声》《散文的战争》《开始与结束:一个关于匈奴王阿提拉的传说》等。诗人的创作主题多样,从生死爱恨到萌发于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从自然之景到自我认知,内涵丰富,营造出复杂的诗歌意象。图尔茨·伊什特万对日常生活观察细致,体味深刻。他用精细、敏锐、奇巧而深刻的诗歌语言,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结构精巧、意蕴深远的诗歌王国。其诗歌抒情与理性相互交织,无论修辞还是结构,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现代性。


纯粹好书


孙康宜作品系列·千年家国何处是 长亭与短亭 独行的缪斯丨齐泽克·面具与真相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边缘之书 门槛·沙朱迪斯·世界的重量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梵澄译丛 吉檀迦利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汉声·松阳传家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张炜·铁与绸 不践约书李浩·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乡村诗人札记苏炜·听大雪落满耶鲁张宗子·时光的忧伤秀陶·树的轮回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胡弦·风的嘴唇中国诗歌协会·时间之外的马车萧耳·流光记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王树村·戏出年画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李季·顺天游张钧·张爱玲十五讲 张爱玲传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黄梵·意象的帝国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夏维东·上古迷思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庞培·碗和钵赵波·云上丨巨兽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丨物中看画丨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丨理性的光辉丨一生与某日丨应许之地丨所谓伊人丨张抗抗文集丨时间的美学丨美术给予我的丨书梦重温人与世界的相遇丨诗人与他的时代丨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丨蛮荒与文明:类型电影教程丨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丨辨喜传丨甘地传丨罗摩克里希纳传丨银盘中的宝石丨不大可能丨玻璃星座丨聋哑剧院之夜盗贼之家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纯粹Pur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