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 “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 开班仪式暨项目开展

戏曲研究所 戏曲研究 2021-09-15

开班仪式现场


201811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担并组织实施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开班仪式戏曲研究所的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即致力于推动戏曲艺术遗产的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氍毹心传——戏曲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戏曲传承来挖掘、整理戏曲表演艺术经验,既延续了戏曲研究院工作的一贯思路,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以深入细致的戏曲表演经验整理研究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戏曲艺术整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戏曲研究院连续组织几期演员讲习班,总结戏曲表演经验,提升戏曲演员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川剧名家阳友鹤在讲习活动中谈戏一月,其讲稿经刘念兹、齐建昌等整理成《川剧旦角表演艺术》一书,在戏曲界影响广泛,为戏曲艺术乃至中国美学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生动、丰富翔实的宝贵资料。在讲习活动和《川剧旦角表演艺术》等的启示下,中国戏曲诸多剧种纷纷整理出了本剧种代表性艺术家的表演经验,珍贵的戏曲艺术实践经验因此而得以保存,戏曲研究因此而得到源头活水,理论联系实际因此而成为前海学派的重要的学术思想和工作原则,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民族化建构也因此而独树一帜,生面别开。今天,戏曲研究所沿袭了这一学术传统,采取戏曲表演传承者与理论研究者共同协作的方式,在培养戏曲艺术人才、搭建有益互动交流平台的同时,整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为传承工作留下文字、图片、录像、实物等记录资料,建立良好的宣传和展示平台;培养一批戏曲表演研究人才,将对传统戏曲的学术研究和理论阐释工作融入传承过程,推动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构造;同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相结合,完成一次戏曲艺术精准传承的实践,为当代戏曲非物质遗产项目的传承,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留下完整的文化记录。


王福州


王  馗


“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整合了中国国家京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职业学院等机构的实践和研究力量,共同遴选出杜近芳、孙毓敏、李文敏、秦肖玉、蔡正仁、周世瑞、刘玉玲、燕守平、赵葆秀、袁慧琴、赵建华、李金平、朱绍玉、谷文月、刘萍、李惟铨、马玉璋、杨长秀、李继宗等19位戏曲表演、音乐、舞美领域的代表性传承人及艺术名家为传承导师,同时组成传戏记录小组,通过25个子项目,共同挖掘、整理、记录、传承北京地区流播的昆曲、京剧、梆子、评剧等传统剧种的重要剧目,记录各剧种代表性艺术家的表演经验和从艺心得,力求合戏曲实践、理论研究、艺术教育为一,以教育促进实践,以实践推动研究,三者彼此互动,在此基础上圆满完成既定的传承、记录、整理、研究任务。


孙毓敏


李文敏


秦肖玉


刘玉玲


燕守平


李继宗


开班仪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福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为莅会的传承导师代表孙毓敏、刘玉玲、秦肖玉、李文敏、燕守平、李继宗颁发了聘书。王福州副院长在讲话中强调了戏曲集体传承的重要性,他指出,戏曲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只指定表演者为传承人显然不够,必须实现整体传承,才能真正体现戏曲艺术的风貌。现在很多有建树、有思想、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已到古稀之年,如果不把他们精神层面的东西及时抢救下来,将留下终身遗憾。每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戏曲剧种各具规律,要结合其特点进行精神挖掘,着重挖掘深层的思想和境界,这才是传承和记录中最主要的工作。


王福州(左二)、仲呈祥(中)与部分传承导师合影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代表李小佳对项目的推进提出勉励,希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继续开掘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提炼出戏曲艺术的学术话语,进而确立戏曲传承的新范式。传承导师代表孙毓敏、刘玉玲、李文敏、李继宗先后发表感言,谈及自己对项目的认识。孙毓敏说,尽管我今年也80岁了,但仍有干劲,因为我们目前正处在我国最好的时代里,中央对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如此重视,用七个文件加以监督执行,以国办52号文件为第一个最有层次的高级文件,使我们京剧人万分感动,感恩不尽;目前在北京市文化局的具体支持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担了“氍毹心传——戏曲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落实和安排,传承的工作将同步留下文字和录像,还要进行理论学习,算是真正完成一次戏曲艺术的精准传承工作。刘玉玲说,这次接受传承任务,我失眠了,心情很激动;文艺政策发展到今天,我觉得是归了正路;当年师傅李桂云他们组织新中华秦剧团的时候,全是老人,老师意识到没有接班人传不下去,河北梆子在北京三百多年的历史就有可能完了,后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成立了新中华学员班,才有今天的京梆子剧团,我要学习李桂云老师的精神,做到“不待扬鞭自奋蹄”,有这么好的政策,梆子剧种、梆子剧团会发展得更好;戏曲是综合艺术,需要各方面的传承,大家的担子都非常重,不能看轻自己,我要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传承任务,将自己从艺60年的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以不虚此生。李文敏说,抓戏曲人才的培养确实很有必要,现在学生条件比我们那个时候好,但是年轻人刻苦用功不够,培养戏曲人才需要好的老师,也需要学生刻苦练功、多演出多实践。李继宗说,我出生于盔头制作世家,1954年到北京华林昌盔头铺学徒,1956年加入北京盔头戏具生产合作社,后来到北方昆曲剧院工作;盔头是戏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戏曲艺术家只要穿戴满意了,在舞台上表演得就非常好,否则很容易影响舞台上的效果;老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应当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为了这门手艺能发扬光大,我希望后人继续将它传承下去,更好地为戏曲服务。


李小佳


学员代表刘静、许翠、王平也在发言中抒发感想,表明了自己传承传统戏曲的决心。刘静说,现在的戏曲需要培养人才,需要老艺术家把他们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华传承给后生;我们提倡精准传承,这个精准传承是在传承丰富、宝贵的戏曲表演艺术的同时,也能传承老艺术家们的神韵,做到形神兼备,同时也要继承老艺术家们那种为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殚精竭虑的崇高精神。许翠说,这次的戏曲人才培养计划非常具有开拓性,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实施了一种全面的戏曲传承,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样一个项目,更上一个台阶,在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提高。王平说,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很多年轻演员创造了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更是多方合作,为大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安排的授课老师都是来自戏剧界的理论、评论大家,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对我们而言是特别幸运的。


刘  静


许  翠


王  平


开班仪式结束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作了名为《美育与戏曲传播》的专题讲座,以解读文艺发展思想,阐述中华美育传统,剖析戏曲艺术规律,对戏曲前海学派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思想和工作方法予以高度赞扬,勉励戏曲研究所同仁与戏曲界携手共进,开创适应时代的新学术。


仲呈祥


此次培养计划将通过集中授课、剧目解读课程、名家传戏记录、表演艺术经验记录和剧目展演等形式,共同在剧目提升和传承过程中,最终借助多元记录手段,实现对戏曲表演艺术的完整深入的整理与研究。在名家传戏记录的团队基础上,邀请近40位著名学者和研究者进行史论与剧目课程的集中授课,同时在戏曲研究所科研人员基础上进行学术提升,实现戏曲教育、戏曲传承、戏曲研究的相互彰显与相互促进。


合  影


▼更多精彩,请关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名家传戏’人才培养


:“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推广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面向社会、公开透明,助推首都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详情请登录北京市文化局官网了解查询。再次感谢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对该项目活动的大力支持。


摄影:刘晓辉




编校:张静

排版:王志勇

审稿:郑雷、谢雍君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合作主办2018“粤戏越精彩”系列活动

“张曼君导演艺术与中国现代戏曲”学术研讨会征文邀请函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激活传统,融入时代——‘尚长荣三部曲’与上海京剧院的艺术实践” 研讨会发言摘要

传统流派艺术的当代转化 ——“金不换豫剧牛派丑行表演艺术与中国戏曲喜剧精神学术研讨会”发言纪要

“现代戏的诗意与情怀——苏剧《国鼎魂》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中国目连戏展演”暨“中国目连戏的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茂腔《失却的银婚》观后笔谈

革命文化题材如何成为艺术经典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京演出学术研讨会纪要(上)

革命文化题材如何成为艺术经典——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京演出学术研讨会纪要(下)

古腔新论说青阳——2018年全国青阳腔学术研讨会纪实

戏曲研究所举办滇剧《水莽草》学术研讨会

“戏曲实践经验及理论之融合研讨会”近日在港澳举行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xiquyanjiu@sina.com

戏曲研究丨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