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其他

上海观影会 | 上海生态修复乡土植物供应链优化研讨会报名开启

Restor”公众号后台回复“上海生态修复观影”,获取最新观影报名方式。主办方协办方活动支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2dz1202105特别鸣谢统筹
7月17日 下午 6:30
其他

“一个长江”青年环保行动者“跬步”支持计划第三期开放申请

常见问题,可以参见“跬步”计划常见问题整理:(https://docs.qq.com/doc/DSGdacHRsWnFHYlBY,复制链接跳转网页,该文档持续更新);•
6月5日 下午 8:15
其他

招募丨面对墨脱的机遇与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墨脱野外工作站是个铁皮顶的木头房子,每到雨天整栋房子都在演奏交响曲,雨声、铁皮晃动声、雨击铁皮和木头声交替响起。而从三月初起,墨脱的雨开始上五休二,把在极度干燥高原待了三年的我彻底浇透。到墨脱驻点已经两月的我,除满身“湿气”外,见识和收获也与降雨量成正比。夜色下的墨脱野外工作站01
4月15日 下午 7:30
其他

招募|2024上海“貉口普查”

你想在城市里追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吗?你想和保护工作者们一起探秘城市生态空间吗?你想为上海“生态之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吗?如果你的回答是“yes”,快来报名2024“貉口普查”!2024年,我们和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共同发起的“貉口普查”公民科学项目已经来到了第三年。得益于“线人”们的给力情报,我们今年将精准聚焦于有“貉情”的社区,以提升志愿者的参与体验,并为后续推动“貉谐”社区建设提供参考。调查时间7月13日(周六)、7月20日(周六)18:00-21:00调查地点上海市松江区、青浦区、闵行区、嘉定区的居民小区招募人数招募人数:约240人(每小区预计由2-8人组成调查小队,每位领队将负责协调1-2个小区的调查)调查内容18:00-19:30
4月15日 下午 7:30
其他

学术成果|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原始森林,为了人类和自然

写在前面2022-2023年接连发现的76.8米的不丹松“辛达布”和102.3米的西藏柏木刷新了中国乃至亚洲的高树记录,也收获了众多的关注,让更多人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原始森林的神奇和独特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近日,北京大学郭庆华课题组与吕植课题组联合发文:《为人类与自然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原始森林》,将这项研究成果以及该地区生物多样性近年来的诸多发现发表于学术期刊Nature
4月7日 下午 7:31
其他

面对藏原羚幼崽,你其实什么也不用做

写在前面:在大自然这片奇妙的生态画卷中,人们总是怀着善意,希望照亮小生命的未来。然而,有时候,这份善意也可能带来误伤。本文以每年青藏高原上被“收养”最多的藏原羚为例,科普当我们与这些美丽生物相遇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里面的很多知识也适用于其它有蹄类幼崽。在青藏高原这片广袤壮美的土地上,藏原羚族群在草原上与清风共舞,在晨曦和黄昏中茁壮成长。它们栖息于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及高山荒漠地带,是青藏高原特有种,也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相比于藏羚羊,藏原羚身形娇小,白色桃心型的屁股是他们最显著的特征。嗅觉一般的它们却是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在几公里外感觉到天敌的存在,并且逃跑时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达到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藏原羚可爱的白屁股藏原羚、藏羚羊、藏野驴对比👈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每年冬季,雄性藏原羚会向雌性藏原羚求偶,次年7月中下旬到8月初,雌性藏原羚产下藏原羚宝宝(通常是一只,偶尔两只),并带着孩子隐藏起来等着度过幼崽生命的前两周后再重新回到雌性种群。产崽季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草丛里或道路边,我们可能会看到孑然一身的藏原羚幼崽,可爱又可怜,让人总会忍不住想要给它们提供帮助,但是它们是否真的需要我们帮助呢?以下是我们的科普。01
3月28日 下午 7:05
其他

刘蓓蓓:七年保护路,从湿地鸟类到森林华北豹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文来自猫盟的刘蓓蓓,刘老师分享了自己在云南鹤庆保护野生鸟类和在山西和顺保护华北豹的经历。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回看直播。从2016年到现在,我参加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七年多了,也算是经历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几种不同道路。研究生刚毕业时我来到大理鹤庆的鹤庆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工作,2019年来到了猫盟的山西和顺项目地,开展华北豹保护工作。保护对象的跨度也从高原湿地鸟类到了华北森林的顶级捕食者。我投身的第一个保护地——鹤庆西草海是一个高原湿地类型的保护地,它正好位于横断山系候鸟迁飞路线上,每年冬季,不大的湖面上聚集了上百种、近万只鸟类,是我国水鸟种群分布密集的湿地之一。鹤庆西草海的日常景观水草丰美、稻翻银波、麦涌碧浪、百鸟齐飞,还有好吃的家乡菜,我至今仍觉得在鹤庆工作是最好的福利。鹤庆西草海面积仅1平方公里,但生态意义可不小,分布着182种野生鸟类,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0多种,还有相当规模的“最美水鸟”——紫水鸡群落。这里的冬季鸟类多到什么程度呢?来观鸟的人总以为到了养鸭塘。鹤庆的群鸟闹海,看看你能找出几种鸟这里不仅野生鸟类分布密集,鸟类的惊飞距离也非常近,在地的巡护员叔叔们都几乎不用望远镜,肉眼就可以看到这里又出现了什么新鸟,所以鹤庆成为了一个观鸟天堂。每年冬季都有非常多观鸟爱好者前来观鸟,因为实在是太简单了。我们当地的阿嬢(大理人都会管阿姨叫阿嬢,管叔叔叫阿叔)冬季会去藕田里面把藕挖出来,此时就会出现这样奇妙的一幕——阿嬢在前面挖藕,紫水鸡跟在后面吃挖出来的一些嫩枝嫩芽,在鹤庆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景象。紫水鸡跟在挖藕的阿嬢后面捡吃的在当地开展保护,有一个比较好的优势是当地是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这是一个信仰水文化的民族,在当地农历的六月六到九月九,他们都是不允许进到龙潭(在当地指有地下水涌出的水潭)里的,也不允许在龙潭里垂钓捕捞,这无形中给当地的水源地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时白族非常爱干净,所以对于环境的维护也非常好,这两点都给当地的湿地保护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参与我们的科普活动的白族阿嬢我们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应对一些非法捕猎、捕捞以及人鸟冲突导致的报复性毒鸟(西草海曾经发生过几十只的灰雁和赤麻鸭被下毒,我们当时救回来了一部分,但很多都被毒死了),所以我们在那之后制定了三级巡护制度,并和执法机关一起合作巡视,看看有没有下毒和捕捞、捕猎的现象。没收非法地笼此外,我们定期开展水文和水质监测,在监测中发现,上游有一个白族的银制品旅游村在制作银制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污水,这些污水本身是有一个排污系统的,但偶尔还是会有人偷偷把污水排到湿地的上游,我们和当地的环保局一起处理了这些不规范的排放污废的行为。和环保局处理排污案件这几年我的一个收获是重新看待了宗教和生态文明的关系,一些善男信女放生的鱼类对西草海造成了生态威胁,因此我们和湿地周围寺庙里的师父们沟通,请他们去理解科学放生对于生态的重要性,放生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放,也并不是什么鱼都适合放。有效的沟通也得到了很多理解,离我们最近的贤妙法师非常认可我们,他会与善男信女们宣传,放生不如护生,我们与其放很多很多的鱼,不如日常生活中去关注其他动物的生命。和寺庙里的师父沟通科学放生的需求一拍即合下,我们和寺庙一起给当地有信仰的人们宣传科普科学放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所以宗教其实和生态文明会有很多关联,是一个很好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抓手。但西草海保护最重要的是当地的巡护队,代表性的队员就是我们的寸叔叔寸玉周,他是我们当地的一个石材厂老板,他还有一些鱼塘,收入是非常可观的。他第一次发现我们在做调查时,就好奇问我们在干什么。当知道我们在调查鸟类时,他有着极高的兴趣,他知道这里有很多野生的鸟,还能用白族话去叫它们的名字,但是他不知道这些鸟的正式名是什么,所以他跟着我们开始学习,再后来,他成了我们巡护队的队长,一个月虽然赚得没有那么丰厚,但是他非常开心。寸玉周带着访客观鸟短短的两三年,他已经能认识这里100多只鸟的学名,而且他视力特别好,湿地里所有的鸟,他几乎可以只用肉眼就能识别。慢慢地,他成为了一个既能做巡护,又能做鸟类监测,还能够当生态导赏员的全能巡护员,所以他后面成为了桃花源的第一届优秀巡护员代表。寸玉周与马云、马化腾的合影除他之外,其他五位叔叔也都是来自于周边的社区,每个人都有一段保护故事可以讲,有的人家里是做银器的,有的曾经就是个打鸟的人,但他们后来都转变为护鸟人和观鸟人,再加上他们在每个社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切实地给当地的湿地保护给予了很大支持,所以做在地保护,找到合适的人一定是最关键的。鹤庆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全员,C位是寸叔叔,我在右3我现在常驻山西和顺,做华北豹源种群的监测与保护。我不知道大家对山西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印象,对我来说,来山西之前,想象的是这里有很多煤矿,可能像黄土高原那样灰扑扑的,风一吹满脸的煤渣子。但我第一次真正来和顺的时候惊呆了,当时是秋季,山里有黄色的杨树,红色的栎树和永远翠绿的油松,整个山特别五彩斑斓,很像我读书时看到的小兴安岭,这一下子给我很大的改观,原来山西还有森林是这个样子的,原来豹子是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和顺之秋(拍摄:猫盟大猫)山西和顺现在被称为“华北豹第一县”,此地有着华北地区仅存的大型食肉动物华北豹的一个稳定种群,在整个华北的生态系统里,华北豹是顶级的捕食者,可以通过营养级联去调控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也能够控制一些中型的捕食者,从而让小型的鸟类和兽类有一定的种群规模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当保护了一个顶级的捕食者时,也就意味着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华北豹从荣耀石上走下所以猫盟以野生猫科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原因就是它们在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2017年,猫盟提出带豹回家项目,在下图中能看到左下角山西和顺所在的位置,和顺起到了源种群的作用,那里的种群每年都在不断地繁殖,新生豹可以往北扩散。为什么是回家呢?在1862年,华北豹这个亚种被命名,命名的标本来自于北京,所以北京是豹子的老家。我们希望华北豹可以沿着它曾经分布的区域逐渐恢复起来,扩散回北京去,这整个项目我们称之为带豹回家。2017年,猫盟提出“带豹回家”我们怎么样去认华北豹呢?其实所有的猫科动物,它的体征不管是条纹也好,斑纹也好,每一只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平常扫的二维码,有很多圈圈点点框框,我们肉眼一看,所有的二维码都长一个样子,但是扫描仪一扫就知道这个二维码是什么内容。我们做个体识别时看这些豹子也像扫描仪看二维码一样。别人看起来都是一样的豹子,在我们眼里,斑点和斑点的组合是不同的,靠着这些“不同”我们就能够识别出不同的个体,我们给每一个个体都编了绝不重复的科学编号,通过这些个体识别,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所有的故事。怎么做个体识别大家可以关注猫盟的公众号和小红书(猫盟CFCA),我们常常会讲亿些豹子们的八卦,像是豹德华M13的故事,后宫母豹传F2的故事等,都非常精彩。从我的体感来看,在并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甚至还是人口稠密、发展较落后的华北地区保护大型食肉动物,比在鹤庆保护水鸟难多了。盗猎、人兽冲突、土地利用、工程开发样样都是问题。在猫盟的推动下,华北豹第一县被官方认领,和顺被纳入生态补偿试点县,“带豹回家”项目被列入COP15“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猫盟这些年已经不断扩大队伍,每个人都恨不得掰成八瓣去用了,而我却还是眼看着这个华北豹种群在面对一天比一天更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敏感和关注,才能握住向灭绝深渊滑去的华北豹的爪子。华北豹的栖息地在被破坏猫盟在华北豹调查和保护领域深耕十余年了,但我们其实不只在对华北豹这一个物种进行保护,全国的12种野生猫科动物,猫盟一直在关注和调查,因为它们大多数都缺乏评估,并且保护投入非常低,我们希望我们的调查、报道、研究能为他们带来保护力量的投入,能拯救这些可能不知道何时消失的猫科种群。中国十二猫在多年的保护工作中,不论是保护高原湿地的鸟类还是华中地区的兽类,我越来越深地感觉到生态环境问题是极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保护不是单打独斗的事情,是一批又一批的野保人在这片土地上坚持的结果。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力量投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来,不要成为自然消逝的旁观者。-END-撰文、供图/刘蓓蓓编辑/赵博雅排版/庞婧怡*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作者介绍
2月1日 下午 7:17
其他

收下这本手册!快来成为南京奥体中心的自然观察家

写在前面:在华泰证券的资助下,南京奥体生物多样性调查与恢复项目由南京奥体中心、华泰公益基金会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同发起。我们希望基于“公民科学”的方法,发动城市居民一同参与生物多样性调查,让公众了解动物邻居们的种类、数量、习性以及生活史,成为保护数据的收集者和保护行动的开展者。通过建议等方式,我们希望协助南京奥体中心建立科学的养护模式,为动物们营造更好的栖息环境,使这片城市绿地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2023年对很多来南京奥体中心健身、运动的市民来说,可能是充满新奇感的一年。从2月起,几乎每个月都有那么一天,天刚蒙蒙亮,十几个左手望远镜,右手长枪短炮的男女老少,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从南门开始,绕着奥体走走停停,时不时齐刷刷地举起手中的器材设备对着草地、池塘、树梢一顿猛拍,嘴里还念叨着“在吃什么呢...?”“这一群估计得有20只。”“奥体新纪录!”之类的话。正在做鸟类调查的科学志愿者们,其实除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也是重要的技能之一经常参与山水活动的朋友都知道,这些人就是我们的鸟类调查志愿者。鸟调作为一个每月招募一次的活动,工作人员最担心出现的情况就是志愿者们在调查的后期报名积极性不高,然而一年下来,观鸟本身的乐趣和领队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得活动的名额总是供不应求。截止2023年12月1日,2023年奥体中心鸟类调查科学志愿者活动共计9次,公众参与超过100人次,留下200余条包含鸟类名称、数量和行为的记录。大家拍到的红头长尾山雀、山斑鸠、鹊鸲、银喉长尾山雀👈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在这些记录中,有小志愿者花花捡到的食丸,这是一种肉食性鸟类产生的特殊“呕吐物”,由无法消化的皮毛、骨头等物质组成。不仅如此,最近我们首次在奥体记录到带着巢材的凤头鹰,或许不久的将来它们会成为这里的常客。志愿者的优秀作品
1月19日 下午 6:01
其他

徐少春:在海里“植草造林”,守护“海底森林”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文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徐少春,他自2014年初次接触海草以来,就一直投身于海草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本文中,徐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并介绍了如何保护和修复海草床,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回看直播。01
1月12日 下午 6:02
其他

王钧亮:行走在大熊猫栖息地的“粪”青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文来自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王钧亮,他和我们分享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大熊猫监测体系的发展,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回看视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本着对生态保护的热爱和对大熊猫的喜爱,2010年8月,我怀着无比光荣的心情来到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至今已持续十二年参与野生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工作。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守护保护地外的自然,从农田和城市做起 | 2023「一个长江」可持续发展系列研讨会首场回顾

Decade协调员纳塔利娅介绍了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肯定了中国生态恢复的开展效果,并表示本次研讨会和启动的挑战将促进对一些新议题和实践的关注,未来期待更多中国伙伴的加入,UN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昆蒙框架下农田与城市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 第二届「一个长江」可持续发展系列研讨会

Alekseeva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计划协调官主旨演讲14:00-14:30保护地外的保护:实施《昆蒙框架》2030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的目标吕植
2023年9月18日
其他

王任翔:芦苇丛中的博物学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文来自苏州市林学会的王任翔,他以芦苇为切入点,和我们分享对芦苇、棕头鸦雀和昆虫的观察,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回看直播。芦苇是南方地区最常见的一种湿地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片芦苇丛即养育了一众湿地生物。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指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等所做的宏观层面的观察、描述、分类等。作为一名自然观察员,我发现芦苇与人、鸟类、昆虫等其他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芦苇中的博物学令我着迷。蓝天映衬下的芦苇也许有人会说,芦苇我也认识,芦苇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那么我想问:“你真的认识芦苇吗?”下面两张图片,你能分辨出哪个是芦苇,哪个是竹笋吗?傻傻分不清楚的芦苇和竹笋左边的是芦苇,它的小苗刚刚从地里冒出来,与竹笋非常相似。待芦苇挺出水面,人们才会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冒出水面的芦苇芦苇能长多高?我和我的同事们在一片芦苇荡中穿梭,同事身高一米八五,今年刚刚长出来的绿色的芦苇已经与我同事一样高了,旁边那些枯萎的芦苇远高于我的同事。所以芦苇一般能长到2-3米,也就是家里面天花板的高度。能淹没人类的茂密芦苇下图的老奶奶正在干什么?她其实在收集芦苇的叶片,为包粽子做准备。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这么小的叶子怎么能用来包粽子呢?其实古时候没有我们现在吃的大肉粽,当时包的都是小粽子,大多是祭祀用的,所以芦苇的叶子足够了。采芦苇叶的奶奶,照片摄于长江的张家港边大家注意过芦苇开花吗?不同于很多植物在春天开花结果,芦苇要等到秋天才会开花,冬天才能结出毛茸茸的种子。芦苇花的秋色芦苇种子芦苇丛中的小生命——棕头鸦雀,喜欢在芦苇丛中栖息觅食。下图在它的两脚之间可以看出啃噬痕迹,我很好奇:“这枯燥的芦苇杆有什么好啃的?”棕头鸦雀啃芦苇当我掰开了一段芦苇杆,发现原来芦苇杆是中空的,很多昆虫会躲到芦苇杆中度过寒冷的冬天。而棕头鸦雀会咬开芦苇杆,取食里面的昆虫。芦苇杆中的昆虫棕头鸦雀体长约11-13cm,尾巴将近5cm。如果去掉它的尾巴,这只小鸟只有6-8cm,还没有半个巴掌大。它的体重只有7-12g,我们平时吃的鸡蛋重约50g,也就是说,将近6只棕头鸦雀才与1枚鸡蛋等重。苏州的冬天很冷,最低温常有零下2-3℃。这么小的鸟是如何越冬的?看似肥啾啾,但是体重极轻的棕头鸦雀棕头鸦雀越冬的秘密在于它的羽毛。有人做过研究,像棕头鸦雀这么小的鸟,它们身上有近2000-4000片羽毛。这些羽毛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且精密的微结构。简单来说,就是鸟儿穿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羽绒服”防水吗?此外,我在生长芦苇的池塘里看见有些水鸟冬天也泡在水里,不冷吗?其实,这件“羽绒服”不光保暖,而且还防水,它能牢牢地锁住热量,即使是泡在水里,也能保持外湿里干。黑水鸡防水的羽毛鸟儿没有汗腺,不会出汗。它们穿着这么一件厚厚的羽绒服,到了夏天怎么办?鸟儿有这几个办法散热,一是张开嘴巴,鸟的体内有很多气囊,它们通过呼吸带动气流,以此蒸发散热;二是鸟的脚部没有羽毛,通过加速血液流通,也可以散去部分热量;三是它们的羽绒服可以进行“微调”,具有透气的效果。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死去的鸟儿放在太阳下曝晒,其羽毛表面已达39℃,但是羽毛里面却只有31℃。黑尾蜡嘴雀张嘴散热除了啃芦苇杆,我还观察到棕头鸦雀会啄芦苇的叶子,我很好奇,叶子有什么好啄的呢?我走过去拍到了这样一张照片,最显眼的是这只七星瓢虫,除了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小虫子——蚜虫。瓢虫会捕食蚜虫。棕头鸦雀也会啄食蚜虫。瓢虫与蚜虫芦苇的叶背爬满了蚜虫,其繁殖速度十分惊人,不到一周时间,它们就能做到“五世同堂”。瓢虫的食量也非常惊人,马炜梁在《植物的智慧》中提到他做的一个实验:把一根爬满约180只蚜虫的枝条放进一个容器,再往容器里放3只瓢虫。结果不到一天时间,这180只蚜虫被吃的干干净净。也就是说,1只瓢虫平均1天能吃掉60只以上的蚜虫。我在一次观察芦苇时发现,有一群蚜虫被蚂蚁包围了,我在想是不是蚂蚁也会吃蚜虫,毕竟蚜虫是优质的蛋白食物。但是等了半天,却发现这些蚂蚁并没有向蚜虫发起进攻,只是围着它们。蚜虫与蚂蚁原来蚜虫会分泌一种蜜露,对于蚂蚁来说就像糖水。在外觅食的蚂蚁发现蚜虫后,会呼朋引伴,大家一起喝糖水。有些比较聪明的蚂蚁甚至会圈养蚜虫,把蚜虫放到不同的植物上,扩大蚜虫的种群,于是这些蚂蚁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还有些蚂蚁更加厉害,它们圈养蚜虫不光喝糖水,还会等蚜虫长大之后,将蚜虫当作优质的蛋白质吃掉。黄色米粒般的蚜虫蚜虫为什么会分泌这样的蜜露?蜜露为什么是甜的?原来蚜虫以植物汁液为食,而植物汁液的主要成分是水、糖分以及一些微量成分。我们都知道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原材料。蚜虫长大需要蛋白质,也就需要摄入大量含氨基酸的食物。蚜虫如同一个过滤器,它们每天会吸取超过自己身体净重200倍的植物汁液,把需要的氨基酸截留下来供自己成长,而水、糖分就会直接排出体外,也就是“蜜露”。如果瓢虫、蚂蚁、蚜虫三者相遇了,会发生什么?有人做过一个户外小实验。实验结果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蚂蚁只是路过,且已经喝饱吃足,那么对于瓢虫的到来,它们也就无所谓,任由瓢虫捕食蚜虫;二是这群蚜虫是蚂蚁圈养的,蚂蚁会立刻向瓢虫发起进攻,将他们赶走。但瓢虫有着厚厚的甲壳,蚂蚁根本奈何不了它。所以,无论蚂蚁怎么办,最后的结果都是瓢虫能饱餐一顿。瓢虫、蚂蚁、蚜虫一片芦苇里隐藏着一众小生命,春芽、夏叶、秋花、冬种,四季罔替,生命轮回在这里上演,如果你能低头驻足,便会发现自然的神奇!-END-撰文/王任翔图源/苏州市林学会编辑、排版/赵博雅*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参考文献:《植物的智慧》《看不见的森林》《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蚂蚁之美》《蚂蚁的世界》作者介绍
2023年9月1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上海招募|静安公园&金海湿地 绿地调查志愿者招募

*本篇推文为二次招募,由原来的短期招募调整为了长期招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参加!提到城市公园,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绚烂的花卉、运动健身的好去处,但除此之外,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们还是城市中多种多样生物栖居的家园。夜鹭生吃大蚯蚓白天蹦跶的黄鼬丘鹬环颈雉它们在公园里生活的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能为它们做什么?在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林业总站、浦东新区林业站、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的指导,以及欧莱雅(中国)、联劝基金会、浦发养护的支持下,山水启动了浦东金海湿地及静安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恢复项目,两个公园都位于欧莱雅办公区域周边,旨在通过本底调查,了解物种及栖息地信息,并设计针对性恢复方案,通过改造和恢复示范,探索让公园绿地对野生动植物更加友好的可能。如果你也想通过行动让城市公园变得对生物多样性更加友好,那就快来报名我们的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恢复活动吧!调查地点01
2023年9月8日
其他

程玉芬:自然保护区的野保多面手是怎样炼成的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文来自在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程玉芬,她不仅参与当地的动植物保护与监测,还致力于传播、科普生态理念和生态知识。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回看直播。2019年我从华南植物园硕士毕业后来到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在保护区工作近四年了。我想分享一些在保护区的工作经历。我负责的第一个工作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长果安息香的拯救繁育。长果安息香是我国首批公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最初只在湖南桑植和石门发现少量个体。2018-2019年在后河保护区的本底调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58株长果安息香。林中的长果安息香长果安息香的花2020~2022年,我们陆续对长果安息香在野外可能分布的溪流沟谷展开了调查。截止目前,在后河保护区统计的长果安息香野外个体数量已超过400株。我们对其进行了挂牌登记,并画出样地开展长期的监测。在野外工作由于野外长果安息香的幼苗非常少见,所以我们尝试着开展一些扦插繁育的工作。从2020年春开始进行,目前已经完成六期的扦插,但是扦插的生根率只有2%,收效甚微。开展扦插育苗实验此外,我们也同步收集了该物种的种子。长果安息香种子的内果皮完全木质化,在野外很难自然地萌发。我们经过多番尝试摸索,发现种子沙藏一年后再播种是比较容易控制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2023年我们获得了第一批实生苗。下图是种子的发芽动态。木质化内果皮发芽动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我参与的另外一个长期在野外的工作是野生动物监测,目前保护区主要借助红外相机做兽类调查。我们的红外相机布设按照公里网格进行,每一个2*2公里网格设置两台红外相机。每一台相机在野外的工作时长是12个月,12个月之内会回收两次相机的数据卡。以最近正在进行的黑熊专项调查为例,我们在同一个位点的不同角度放置三台红外相机,形成一个相机陷阱,陷阱的正中间悬挂着黑熊的诱饵,当黑熊试图站起来取食诱饵的时候,它胸前的V形白斑会被相机抓拍到,这样可以获取识别黑熊个体特征的图像资料。可以清晰地看见黑熊胸前白色毛斑黑熊爬树除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研究,我还参与了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工作。2019年以来,保护地各级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自然保护地的科普宣教功能。从2020年到2021年,我们在保护区内选点勘察路线,从整体上对保护区的科普宣教进行设计,考虑到山区路线、资源特点和公众的可参与性,我们在野外建立了一些科普平台,并在管理站的区域内设置了一个自然教育课堂。平台沿线上的解说牌没有交给第三方编写、制作,因为第三方很难快速了解当地资源特点和保护区对科普的要求,后期也不方便跟踪访客反馈,因此科普解说系统由科研所负责实施,我们在野外选点,设计内容,编写和制作一整套解说牌,希望能更好服务于旅游参观的游客。蝴蝶谷栈道;观鸟台;科普小径👈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自然教育课堂墙面设计2021~2022年,后河保护区动植物标本馆开始建设。标本馆的初衷是为了展示当地生物多样性资源,服务于地区及周边的科普宣教和参观考察等需求。因此我们科研所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在野外采集和制作各类植物、昆虫标本。在植物花期的3~8月,我们几乎每天白天都在野外工作,晚上整理和制作各类标本素材。我们最忙的时候,食堂师傅都会来帮忙,此外他平常打扫卫生时发现了一些昆虫也会收集给我。经过收集、整理、鉴定、归档、入库和布展,标本馆最后展出了500多份植物标本,483份植物种子标本以及1000多份昆虫标本。目前已经开馆的标本馆深受当地及周边地区公众的欢迎,也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来参观,我们的设施设备还正在不断完善更新。珍稀濒危植物展区(图1);区域代表性植物多样性标本墙(图2);标本墙植物标本(图3);植物断面剖面展示(图4);种子标本展区(图5);植物种子树脂包埋标本(图6);模式标本展区(图7);昆虫标本展区(图8);鳞翅目标本(图9);鞘翅目标本(图10)👈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因为科普宣教工作的开展,我也开始承担一些科普解说的工作。比如自然体验解说、观虫解说、科普课进课堂,在标本馆进行解说,等等。刚开始接触公众时,我不太确定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是不是应该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宣传。在与公众的不断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对于自然的了解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关注非常少,说明他们是需要相关科普的,而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他们的反应给了我很大鼓励,因为他们对自然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只是缺乏一些引导。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能很好地接受自然保护的理念。这些驱使我想去做传播,去影响更多的人。我想讲出自然丰富的一面,因此我会将工作中收集的一些素材以图文形式发布在公众号(中国后河)中。解说时的程玉芬👈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在一些公众(甚至部分生物多样性工作者)心中,比较重要的是珍稀濒危的物种,而那些小众的,具有区域性质的物种却并不那么受关注,一些常见物种的生存状况,都处于听之任之的状态,所以我认为保护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物种歧视,因此我个人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改变、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以上是我的分享内容。在一线开展自然保护,很多工作都需要落实一点一滴的实践中,这里有辛苦,也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收获和快乐。我们非常欢迎年轻有志趣的朋友的加入!-END-撰文/程玉芬图源/程玉芬、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辑、排版/赵博雅*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作者介绍
2023年8月30日
其他

在上海遇到野生动物怎么办?点击查收“怎么办”手册!

/学校里有貉,怎么办?”“我遇到了刺猬/黄鼠狼/松鼠,怎么办?”“貉在我家院子里
2023年8月24日
其他

郑运祥:城市观鸟入坑指南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文来自上海林业总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的郑运祥,他分享了如何在城市中观鸟以及自己观鸟的小趣事。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回看直播。01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尤林:守护中国最大饮用水水源地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文是十堰沧浪绿道环保服务中心尤林的分享,他讲述了成为环保公益人的人生经历和在沧浪绿道保护丹江口水源地的工作经验,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环保工作的坚持与热爱。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回看直播。说到环境公益组织,可能许多人并不太了解,但他们做的事,却与很多人相关。“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许多长期坚持做环保公益的同行的一份信念。而我所在的环保组织——十堰沧浪绿道环保服务中心在湖北省十堰市,而十堰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核心水源区,因此我们开展的环保工作,大部分都与丹江口水源地保护相关。01
2023年8月8日
其他

神奇昆虫在哪里——苍山洱海地区公民科学活动招募

还记得五年级有一次读《小哥白尼》,在“读者来信”中,有人展示了他们找到的绿色蛾子,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蛾子可以是绿色的。蛾子的尾部有两个长长的“绫带”,我瞬间被那种美捕获了,想着,总有一天要见到它。当然,昆虫其实有各种各样的。比如,会来手上吃“盐”的食蚜蝇,初看时总以为是蜜蜂所以会被吓一跳,习惯了之后,觉得它们一啄一硺的很可爱;蝽,背着各种各样的“脸”,配色奇奇怪怪,如果不小心惊到了它们,则会遭受“油漆味炸弹”的洗礼;还有花金龟们聚在一处取食树液,像树上缀着一颗颗移动的绿宝石。绿色的绿尾大蚕蛾;配色像蜜蜂的食蚜蝇;树上的花金龟;被捕猎的蜜蜂(仔细看可以看到捕猎者);👈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实际上,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类,为小型陆生无脊椎动物,具有分节的身体、关节式的足和外骨骼(外壳)。所有成年昆虫都有六条足(所以蜘蛛、蜈蚣、鼠妇什么的并不是昆虫哟),大多数都有翅膀。昆虫从卵孵化出来后,会经历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的变化,称之为变态。昆虫作为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已发现超过75万种,占已知现存物种的一半以上。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各类角色,譬如是重要的传粉者,也是重要的分解者。昆虫的世界有许多奇奇趣趣,快考虑在你每天的散步日程里加上昆虫观察!如果你恰好住在大理苍山洱海附近,要不要来加入我们苍山洱海地区的昆虫观察公民科学活动?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公民科学活动丨打开大理的第N+1种方式

彭远山彭远山,致力于做一线保护工作者,最近在跟进苍山的公民科学活动。想关心自然,也想关心人。项目介绍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神奇昆虫在哪里——苍山洱海地区公民科学活动招募

还记得五年级有一次读《小哥白尼》,在“读者来信”中,有人展示了他们找到的绿色蛾子,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蛾子可以是绿色的。蛾子的尾部有两个长长的“绫带”,我瞬间被那种美捕获了,想着,总有一天要见到它。当然,昆虫其实有各种各样的。比如,会来手上吃“盐”的食蚜蝇,初看时总以为是蜜蜂所以会被吓一跳,习惯了之后,觉得它们一啄一硺的很可爱;蝽,背着各种各样的“脸”,配色奇奇怪怪,如果不小心惊到了它们,则会遭受“油漆味炸弹”的洗礼;还有花金龟们聚在一处取食树液,像树上缀着一颗颗移动的绿宝石。绿色的绿尾大蚕蛾;配色像蜜蜂的食蚜蝇;树上的花金龟;被捕猎的蜜蜂(仔细看可以看到捕猎者);👈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实际上,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类,为小型陆生无脊椎动物,具有分节的身体、关节式的足和外骨骼(外壳)。所有成年昆虫都有六条足(所以蜘蛛、蜈蚣、鼠妇什么的并不是昆虫哟),大多数都有翅膀。昆虫从卵孵化出来后,会经历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的变化,称之为变态。昆虫作为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已发现超过75万种,占已知现存物种的一半以上。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各类角色,譬如是重要的传粉者,也是重要的分解者。昆虫的世界有许多奇奇趣趣,快考虑在你每天的散步日程里加上昆虫观察!如果你恰好住在大理苍山洱海附近,要不要来加入我们苍山洱海地区的昆虫观察公民科学活动?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上海招募|你愿意成为寻找乡土植物的福尔摩斯吗

。去往上海郊区的路上,钢筋水泥的都市场景逐渐蜕变为遍布坑塘与湖泊的绿意湿地。上海许多区域的命名都是根据水的形态,其后缀往往都会加上湖、荡、漾等,原因在于上海湿地面积很大,根据《上海湿地植物》中所写,上海市的湖泊湿地面积为5795.16hm2,是永久性淡水湖泊,它们全部分布于青浦区西部,这些湖泊湿地在广阔的平原上呈现星罗棋布的湖群状,主要包括淀山湖、大莲湖、雪落漾、元荡等几个淡水湖泊[1],丰富的生境类型使得许多水生植物的生命在这里得以延续。
2023年7月21日
其他

丘美玲:坚守“在现场”的价值,看见改变的力量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文是绿领环保丘美玲的分享内容,她讲述了多年来在一线推动治理“看得见的污染”和“看不见的污染”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污染防治领域行动者们的力量。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回看直播。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在SEE基金会“卫蓝侠”项目和青鸥伙伴计划的长期支持下,去一线推动环境治理的故事,希望可以让你看见改变的力量。笃行中的细微瞬间©绿领环保01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丁文章:数据会说话——用环境数据推动污染治理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次分享来自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的丁文章,他介绍了自己参与环境数据工作的历程:从刚开始在非常零散的数据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开展现场调查,推动环保执法及污染治理,到现在和团队一起建设公益环境数据中心,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共治。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回看直播。绿网是一个公益环境数据中心,主要做的是环境数据的工作,面向的环境领域主要是工业污染防治。我主要分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过去的环境数据是什么样的,二是现在的环境数据什么样的。第三,我会讲一些应用环境数据参与环境保护的例子,大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环评数据的应用,另一个是环境违法数据的应用。第四,简单地讲一下我眼中的环境数据的未来。01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公民科学家招募 | 2023上海貉口普查

拥有野外调查经历/访谈经验/摄影等为加分项报名截止时间:7月2日(周日)晚上24:00线上培训时间:7月14日(周五)晚上19:00-20:30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单*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招聘 | 人力资源与财务全职:自然保护,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划重点:本次所招岗位为:人力资源/财务助理(全职)人力资源/财务实习生(3个月以上)———————我们是谁?————————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从事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致力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以达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关注的,既有西部山区的雪豹、大熊猫、金丝猴,也有身边的大自然。我们依靠当地社区的保护实践和基于公民科学的研究行动,探索创新的解决方案,提炼保护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生态公平。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志愿者招募 | 走入那曲,荒野和自由之境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位于青藏高原中部,从东部易贡藏布穿过的高山峡谷中蕴藏的郁郁葱葱森林,至西部深入羌塘旷野无垠的高寒草甸,那曲市境内囊括了丰富的生态系统。那曲的多样生境👈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自2021年8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合作,联合开展那曲市全境的雪豹及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走遍那曲全境的11个县区,从而评估雪豹种群数量及适宜栖息地面积,了解现阶段雪豹生存状况并分析威胁,推动那曲市雪豹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岩羊、雪豹、藏雪鸡、兔狲👈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截止目前,我们已在那曲市建立了200余台相机的监测网络。并在2021年12月、2022年4月及2023年1月对红外相机数据进行回收,共回收450余台次相机4600余GB数据,累计40余万条照片及视频数据,共在84个位点记录到雪豹独立探测294次。记录到了雪豹、亚洲金猫、豺、藏野驴、野牦牛、马麝、白唇鹿、藏羚、赤班羚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兔狲、欧亚猞猁、狼、黑熊、赤狐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种。除此之外,我们还针对雪豹生存现状进行了那曲十一个县区的社区访谈,包括人兽冲突、社会经济状况、草场退化与气候变化等议题。在那曲马跃乡进行社区访谈这些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那曲市境内的11个县区均有雪豹分布记录。这些发现还包括金猫在那曲的分布新纪录,而其活动的4300米,也是金猫目前在全球最高海拔的分布记录。从监测地点回收红外相机中的数据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照片和视频中出现的动物进行识别,这需要红外识别工作人员有强大的耐心和丰富的经验,才能产出更为准确的识别结果。人眼需要花多长时间处理4600GB的数据呢?一个保守的估计是,在完全不处理其他工作,每天看8个小时数据的情况下,需要约200个工作日,也就是约10个月。这样的工作量对于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体力都是有极高要求的,以往,这些工作占据了一部分同事的主要工作时间。巡护员在那曲布设红外相机2022年,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借助腾讯的数据管理平台处理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这个管理平台的功能包括相机位点信息管理、红外相机数据管理、物种识别和个体识别多个模块,将零散的信息集中化。另外,物种识别的模块得到了AI(人工智能)助力,目前AI已经可以完成第一步的初筛,将大部分的空拍(即未拍摄到动物的照片)区分开,并且可以识别图片中出现的物种,有一定的准确率。腾讯数据管理平台AI识别操作界面截图红外相机回收志愿者基于建立那曲长期雪豹监测网络的目标,2023年6月下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雪豹团队将会再次前往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回收上半年分布在那曲市11个区县的相机数据。我们将会拜访各地保护站,与当地巡护员进行沟通,基于之前的调查结果对监测网络进行调整,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和保护站、社区的充分交流,进一步整理雪豹保护的针对性措施。在此,我们希望开放若干个志愿者的岗位,给对野外调查、社区保护和红外数据处理感兴趣的伙伴们。这趟体验可以带来什么•
2023年6月6日
其他

文县瑶螈调查 | 国家公园科学志愿者招募又来啦!

森林深处,有一片夹杂在山峦之间的茶园。绿茵茵的茶树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像一张绿色的毯子铺展开来。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茶园旁流过,发出悦耳的潺潺声音。溪水倒映着蓝天白云,白云在水面飘忽,化作千变万化的形状。茶园上空,白云像棉花一样散落开来,有的聚集在一起,有的孤立飘浮。这就是李子坝村。李子坝风光李子坝隶属于甘肃省文县碧口镇,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距离文县县城180公里,东南西均与四川相连。村子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度多在25°以上。李子坝的主河流为李子坝河,支流有正水沟、马耳沟、银厂沟、糖坊沟、印把子沟等7条。发源于岷山山脉的乔庄河,从李子坝流经杜家山下,流入四川省境内的青川县,经过沙州镇、广元县昭化镇、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1984年,李子坝发现了一种新的两栖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它数量稀少,分布范围也很小,且面临栖息地破碎化问题,发现和报道都很少。IUCN将其定为易危物种(VU)。这个物种就是文县瑶螈(Tylototriton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狼外婆的故事:食人魔还是背锅侠?

写在前面: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众生的地球”,地球是万物生灵共享的栖息地,人类是其中一员,然而工业化发展使人类逐渐远离原始自然,也忘记了对其他生命的应有敬畏。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狼袭击人类的各类事件,希望人们从重新认识“狼”这一物种出发,产生新的尊重,不仅尊重“狼”,也学会尊重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愿人类共同守护“众生的地球”。自打研究狼以来,我比以前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人们对狼的恐惧。大家恐惧的重点在于,狼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常有人关心我:“研究狼危险吧?狼不会咬你吧?”人们对狼的畏惧,一方面是恐惧大型食肉动物已刻进人类的DNA,就像我们对蜘蛛、毒蛇缺乏好感一样,但后天习得的恐惧感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从经典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中就可看出人类如何因惧怕而想象狼的恐怖形象。狼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狼袭击人类的事件很多,如果把它们全都列出来,可以写成一本书。Linnell等人就于2002年出版的《对狼的恐惧:狼袭击人类的回顾》(The
2023年4月22日
其他

上海招募|静安公园&金海湿地 绿地调查志愿者招募

提到城市公园,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绚烂的花卉、运动健身的好去处,但除此之外,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们还是城市中多种多样生物栖居的家园。夜鹭生吃大蚯蚓白天蹦跶的黄鼬丘鹬环颈雉它们在公园里生活的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能为它们做什么?在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林业总站、浦东新区林业站、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的指导,以及欧莱雅(中国)、联劝基金会、浦发养护的支持下,山水启动了浦东金海湿地及静安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恢复项目,两个公园都位于欧莱雅办公区域周边,旨在通过本底调查,了解物种及栖息地信息,并设计针对性恢复方案,通过改造和恢复示范,探索让公园绿地对野生动植物更加友好的可能。如果你也想通过行动让城市公园变得对生物多样性更加友好,那就快来报名我们的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恢复活动吧!调查地点01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没有虫虫的春天毫无意义|2023年传粉昆虫调查志愿者招募

项目背景:受到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城市化等多重因素的联合胁迫,世界范围内的昆虫种群锐减,传粉昆虫首当其冲。2021年起,为了解和保护城市中的传粉昆虫,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周欣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北京城市传粉昆虫调查项目。我们和志愿者一起在北京的几处公园进行了传粉昆虫物种、食源、携带与肠内花粉的调查研究。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我们捕捉昆虫、收集花粉、记录植物,为北京市区内传粉昆虫的数据库建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计划开展新的调查活动:全新的公众参与、不同的调查内容。让我们为建设更好的“传粉昆虫友好城市”一起贡献一份力量吧!(文末有志愿者报名通道哦!)这是2022年8月末尾的一天,当年度传粉昆虫调查进入尾声,有些“看腻了”城市里“快递小工”的我们第一次尝试进行了夜间昆虫的观察。在白河岸边的石滩上,五百瓦的汞灯炙烤着的我们,也引诱来了山谷里纷纷飞舞的夜虫:除了清湛河水边的蜉蝣、齿蛉,草丛树林中的蚱蜢、甲虫,自然也少不了“扑火”的飞蛾,纤弱的野螟、拟态的枯叶蛾、硕丽的天蛾,它们从深重的夜色里匆匆赶来,化作我们一声声的惊叹。2022年8月末的夜间传粉昆虫灯诱活动这夜结束于发电机的油料耗尽。依稀泛着余温的红色灯丝,伴着满幕的星光照亮虫子们归去的路。我们躺回帐篷里,兴奋的心情冷却下来,却化为了汗颜:对于蛾子这种重要的传粉昆虫,我们更多的是走马观花,甚至无法窥见一斑。01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旦增达吉:中国西部乡村视野下的自然影像

写在前面: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场分享会以“探寻社区的共生智慧”为主题,邀请陈镜羽、旦增达吉和仁钦华吉三位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在社区保护领域的心路历程,并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赵翔对谈交流。以下内容整理自旦增达吉的分享,完整直播回放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公益自然影像的故事。谈到公益自然影像,就要提到我所在的机构乡村之眼。2015年之前,乡村之眼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一个部门,通过影视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保护地的生态或当地社区的文化。早期,乡村之眼在农牧民的社区做影像培训,把比较喜欢照相的人集结起来,让他们通过镜头看待自己的家乡。通过镜头再去看家乡的时候,会发现在平时所不注意的生活细节中,蕴含着很大的智慧,比如后面将会讲到的影片《牛粪》。社区的孩子们“乡村之眼”这个名字来自于社区,是我们培训的牧民起的,字面意思也比较明确。后来我们自己画了个logo,强调视觉的作用。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鼓励社区居民记录自己的家乡、周围的生态还有自己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累计培训了300多名学生,建立了一个包含300多个作品的影像库。我刚进山水的时候,得到了果壳网的一个小额资助计划支持。我们给这个项目起名为“流动电影院”。我和年保玉则的几个小伙伴带着拍摄者的作品,在年保玉则周边的牧区、学校、乡镇做流动放映,尤其是夏季牧场这种牧民比较多的地方。我们搭起帐篷,晚上给牧民们做放映,白天就在帐篷里和路过的牧民聊天,记录他们对家乡的环境和文化的变迁看法。影片都是当地人拍的,主题也是关于家乡的文化和环境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当地人的想法和拍摄思路,也产生了很多共鸣。《索日家和雪豹》是我们当时放映的一个影片,是年保玉则协会的朱加拍的,讲述了一个牧民和一个雪豹的故事。《索日家和雪豹》,导演:朱加雪豹在山上,牧民在山脚下。牧民放牧都要到山上去放牧,会遇到雪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后,雪豹在自己领地的捕猎难度越来越高,因此就把捕猎对象转向了牧民的羊群。在栖息地重叠的地区,牧民的羊被雪豹经常袭击。可是牧民索日一家没有伤害过雪豹,因为他们觉得雪豹来这片区域的时间远比牧民来得早。这样的想法背后,其实是一种崇尚自然和生命的生态文化观念。接下来是前面提到过的《牛粪》。《牛粪》,导演:兰则对牧民来讲,只要有草原、有牛羊,牛粪羊粪都是很常见的。在高原,牛粪是最重要的取暖材料,给牧民家带来温暖。此外,作为没有污染的燃料,牛粪是供神煨桑的原料,是驱暗的灯盏;牛粪可以用来建筑家园和围墙,还是草原上的天然肥料、是治病的药物、是除垢的洗涤物;小孩子可以用牛粪做玩具,艺术家可以用牛粪制作佛像;从牛粪可以看出草原的好坏,从牛粪可以判断牦牛的病情。总之,牛粪是我们高原人所不可缺少的。在兰则之前,没有人想到去记录这些日常琐碎中的牛粪。拍摄者把生活中很日常化的东西,很细致地拍下来,也是一种对文化的整理。当另一个牧民看到《牛粪》后,也会对自己的生活做个总结,然后做补充,进而发现:原来在牧民的生活中,除了牦牛,对牛粪依赖也这么大。在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当下,这样的想法得到讨论后,就成为一种文化的“再发现”。拍摄《牛粪》的过程和后来所得到的讨论,对作者兰则的影响非常大。2017年,他又拍摄了《鼠兔》,主要通过牧民的视角去看待鼠兔。《鼠兔》,导演:兰则目前,鼠兔被看作草原退化的关键因素。政府有大规模的灭鼠行动,牧民也有自发的行动。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去看,鼠兔只是间接导致了草场的退化,而不是导致草场退化的直接因素。在不同的视角下,对鼠兔的“制裁”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鼠兔是生态的工程师,也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几十种珍稀物种的主要食物来源,等等。况且,鼠兔存在于青藏高原的时间比人类还要早,为什么草原现在才退化?这不是从单一学科出发就可以解释的问题。在影片中,每个牧民看待鼠兔的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些牧民赞同灭鼠行动,也有一些人是不支持的。影片也反映出鼠兔和牧民之间复杂的情感和相互共生的关系。看待鼠兔的一种新视角兰则在采访牧民、生态学专家、环保实践专家后,发现草原退化不是没有其他解决的办法,比如种草。从2018年开始,我们支持兰则和他的团队,在他们的草场种草,并把整个种草的过程和心得用相机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机构一直想努力的方向。我们的初衷不是培训一群摄影“发烧友”,而是是培养一群热爱家乡山水文化的人。通过影像这个工具,我们思考并组织生态和文化保护的社区行动者。很高兴,我们在年保玉则、卡瓦格博、南丹白裤瑶都看到了这样的一群人。还有一位叫华智的拍摄者,拍摄了一部关于水的影片。《水》,导演:华智青藏高原有“亚洲水塔”的称号。对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讲,本着万物有灵的信仰,每个水源头都有水神,藏语称之为“勒”。这是一种非常爱干净的神灵,因此藏族人对水源和圣湖的保护是非常注重。除了饮用之外,水在宗教仪式中也有很大的作用。人们每天都会用最干净的水来做供养品等。水在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功能以及水源背后的文化信仰,引发了人们对水源的保护。这些案例是乡村之眼通过影像培训,带动当地人去做保护的一种方式。他们刚开始只是纯粹的影像记录者,记录牧民跟草原之间的关系、鼠兔和牧民之间的关系、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等等。慢慢地,他们不再仅仅是记录者,而是变成了保护者,通过镜头发现这些故事背后的生态和文化问题。比如鼠兔这样的一个物种,和草原退化联系在了一起,导致大量的灭鼠行动。而灭鼠后发现,鼠兔是青藏高原很多野生动物的主要食物。大鵟、藏狐乃至大型食肉动物棕熊都需要它才能在青藏高原生存。出于影像的拍摄需求,他们需要去采访外边的科学家和生态保护工作者。这样给他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学习的机会。比如之前所讲的种草。在传统牧民文化中,种草曾经是想都不会去想的事情。可是通过外界的影响和学习,牧民也开始学习种草。通过一小群牧民的努力,有了很好的效果后,周边的牧民也慢慢接受这样保护家乡的方式,并参与到行动中。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保护好草场就是保护了牧民和牧区文化,因为对牧民来讲,放牧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以上就是乡村之眼这十几年在做的事情。我们一直鼓励和力所能及地支持当地老百姓去记录自己家乡和文化,并且通过培训和引导让“影像+行动”的社区自发组织力量出现。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启了“影像助力生态保护·公益影像行动计划”,致力于帮助各个生态自然保护区构建专属于自己的“地方知识体系”,逐步搭建“保护区生态影像库”。开启新的征程在这样的愿景和目标下,我们以多样化的科学监测记录为本,以一线巡护员的“保护故事”为载体,以多媒体平台的持续性传播为桥梁,逐步使自然保护工作以及保护工作者们用写实、第一视角的方式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让大众眼中的自然保护更加鲜活真实,更具有可参与性。我们也在三江源地区尝试寻找合作伙伴,让影像行动计划能够助力当地保护工作。这就是我们的公益自然影像事业的一小段缩影。-END-撰文、供图/旦增达吉排版/陈永睿*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作者介绍旦增达吉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藏区项目协调员,曾任阿拉善SEE三江源项目中心区域代表。2021年起,和团队立足社区影像培训理念,在四川、青海和甘肃搭建“乡村之眼牧民生态影像网络”,让影像技能服务保护工作,支持个体牧民用影像记录、表达和生态、文化变迁等相关的议题,并通过有效的在地倡导和对外宣传,孵化保护行动和在地力量,助力保护工作的传播。项目介绍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旨在奖励和支持有志于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长期发展,并已在一线做出一定实际贡献、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助力生态保护行动者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奖学金获得者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和探索的故事。识别下图二维码
2023年3月1日
其他

三月,邀请你在天边索加窥见无限荒野

索加乡位于治多县最西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内,从这里再往西,便是可可西里了。据当地人说,索加在藏语中意为“灰色的木桶”,在森林峡谷河流穿梭久了,我以为这片平均5000米海拔的草原,必然是一个不值得来访的苦寒之地。这个地方在我的脑海里无比遥远,变成了一个褪色和模糊的印象。2021年10月份,我终于有机会和我们的老朋友Terry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仁钦华吉:社区视角下气候变化适应路径的探索与思考

写在前面: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本场分享会以“探寻社区的共生智慧”为主题,邀请陈镜羽、旦增达吉和仁钦华吉三位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在社区保护领域的心路历程,并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赵翔对谈交流。以下内容整理自仁钦华吉的分享,完整直播回放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从社区视角看气候变化的适应路径。我们从2021年开始做气候变化相关的工作,这个话题是我们目前在项目中探索和思考的阶段性成果。我所在的原上草是一家年轻的自然保护机构,成立于2016年。我们长期致力于在生态科学和传统智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人的需求,以实现三江源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在大家的努力下,原上草过去几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获得过一些奖项。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项目区域黄河源。广义的黄河源区域在青藏高原的最东部,包含青海的一部分,也有甘肃的小部分和四川的小部分。黄河源的生态地位毋庸置疑,自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很多信息在都可以在媒体和报纸上看到。原上草团队的工作区域-黄河源阿尼玛卿区域原上草的一个工作区域就在黄河源的阿尼玛卿。上面这张地图的中心就是阿尼玛卿雪山。我们的四个核心项目点分别是玛沁县、马多县、花石峡镇、同德县河北乡。我们将阿尼玛卿区域放在一个“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框架下开展课题。为什么说是“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呢?因为在阿尼玛卿区域,当地的游牧社会、牧民和生态系统是分不开的,学术界也有一些相关的理论。所以我们把整体的社会和生态系统整合到一个词组里面。区域生态系统特点黄河源有非常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如雪山、冰川、湿地、湖泊、高山草甸,等等。阿尼玛卿区域属于高山生态系统,很少有很大很宽广的草原或平原。这里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加上平均在3500到4800之间的高海拔,让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更加凸显出来。传统游牧中的“人-畜-草”互馈机制在这样的一个生态系统里,游牧是当地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之一。牧民尽力保持着传统的游牧方式,实现人-畜-草的平衡状态。这就是传统智慧中的互馈机制,我也觉得这样的描述非常适合阐释阿尼玛卿区域的一些社区现象。在气候变化这样一个宏大叙事的前提下,我们也在想:气候变化真的会影响这个区域吗?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2021年开始在两个项目社区做一些田野调查。我们从牧民的角度出发,试图理解他们认为的气候变化到底是什么,对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影响,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程度有多大。牧民眼中的气候变化现象我们跟牧民讨论到气候变化的时候,经常听到他们说:哇,夏天太热了。或是说:夏天的光太强了,越来越强了。或是:现在不下雨了。类似于这种话语会特别多。也有一些人会说:哦,夏天的暴雨暴火太厉害,越来越厉害。我们再去看一些大尺度的报告,比如说像IPCC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也会看到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跟牧民的一些感知是吻合的。牧民认知中的气候变化对草地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去看牧民身边的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站在他们的叙述角度去看,草场上的灌木正在扩张,长得越来越多,占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他们也会说鼠兔是最大的害处,鼠害一直在持续。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冰川消融、雪线退缩、冻土层下沉等能直观看到的,他们也会表达出来。还有少部分的牧民会讲矿场和一些建设工程对他们草场的影响。总体上,大部分牧民会强调灌木丛越来越厉害的扩张,而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草场资源。草场的第二个威胁则是鼠兔。少部分的人也会认为矿场和一些大型建设工程跟草场退化有关。但是对于这一点,草场远离这些工程的牧民会不觉得是问题。草场退化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很难一下子理清。我们邀请了生态学的专业人士来分析,用一些技术手段去看黄河源植被的状况。卫星图上的草场上面这张是同德县河北乡接某个区域的卫星图。绿色表示植被覆盖率在增加,棕色表示植被覆盖率在减少,白色和灰色表示没有变化。2014年到2022年,牧民反映草场一直在退化,比如说他小时候看到的草场是非常好的,到现在怎么样坏了。但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去看,我们反而看到植被覆盖率在增大的趋势。草场真的变好了吗?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后面可能要继续去深挖的问题。扩大的植被是不是我前面提到的灌木丛?我们从卫星图上看到的未必是牧民想要的那种草场。清洁水源牧民是跟气候、跟自然相连接的。他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会很多很多的经验,包括适应新变化的能力。我们已经看到牧民们为适应新变化做出的改变,比如主动清理水源的垃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呢?因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塑料垃圾。塑料垃圾到处扔的时候,会污染很多的水源,一些重要水源的生态功能也会被破坏掉。我们前期调查的时候,已经有一些人倡导过类似的清理活动了。现在,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一些有地方特点的、可持续的清理水源行动。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适应新的变化牧民也会积极地去调整牲畜数量和结构。我们看到,整个阿尼玛卿区域的牦牛数量在增加,羊的数量变少了很多。有些牧民基本上没有羊了,只有牦牛,马匹也很少。现在市场上一头牦牛是1万块钱,100头的话就有100万。牧民的这个选择,我们认为对他们来说是最优的。我们在做一些调查和访谈的时候发现,这样的调整也对草场的恢复是最好的。为什么?因为牦牛和羊的活动量完全不同。羊的活动量非常大,一天之内可以跑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程。牦牛的活动量则不是很大。所以对于这样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来说,特别是秋冬季节或是冬春季节,牦牛在踩踏草皮方面的破坏度会远小于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调整,对草场恢复也非常好。我们还从调查中得知:狼群对羊的攻击性更强,牧民的损失更大,所以他会放弃养羊而选择牦牛。牧民也会做一些储存饲料和饲草的工作。这已经成为大家达成的共识。每到快要冬天的时候,大家都会相约去买饲料和饲草。我们想,那这样就好了吗?牧民就好了吗?我们觉得在气候变化这样一个大风险下,当地的社区需要更强的韧性。在气候变化的项目开始时,我们做的第一个的工作是雪线监测与气候教育。我们每年都招募全国的青年志愿者去参与雪线监测,亲自到冰川附近去看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冰川的融化。在社区开展的雪线监测和青少年气候教育活动从21年开始,我们做了一些本土青少年的自然教育,把相关课程引入校园。我们也给外地的青少年做过同样的自然教育,把气候变化的议题加入其中。我们还做了一些社区访谈,请老人做社会记忆图,比如对于冰川的记忆。下图的左下方可以看到四种不同颜色的三角。每个三角代表一个年份。老人会把它们放到一个位置,说这些年这边的雪线有多高,那边的有多高。我们据此做一些测量,也看了一些其他报告。这些社会记忆跟阿尼玛卿区域冰川融化和雪线退缩的距离是非常符合的。每年的平均退缩距离大概有41米。社区老人做的冰川记忆图我们正在并准备进一步做一些种树种草的活动,既能缓解气候变化,也是一种适应气候变化的干预方法。此外,我们也觉得物候监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基于传统智慧和牧民对地方的情感,牧业是一个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但由于全球的环境危机,以及区域性草场退化引起牧业的生产力限制,再加上不太确定的气候因素,我们的项目社区还是有很多的脆弱性。因此,我们需要基于自然的方法,根据生态系统的特点种草种树。我们已经有一些非常成功的种草经验。还有基于社区的方法,让社区深入认识到气候变化的形成以及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只有这样,社区才有可能在应对挑战的时候更有弹性和能力。这就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和社区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就分享这么多,感谢大家的聆听,也期待能跟大家讨论。-END-撰文、供图/仁钦华吉排版/李牧笛*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作者介绍仁钦华吉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社区保护项目负责人,国际可持续发展硕士。和团队在黄河源开展濒危物种马麝的种群分布调查,分析该种群在阿尼玛卿区域的分布和潜在生存威胁,针对这些威胁启动社区保护的模式。开展关于气候变化的田野调查,基于调查推动公众气候意识的提升以及团队在社区层面的气候行动,带动黄河源牧民一起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计挑战。项目介绍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旨在奖励和支持有志于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长期发展,并已在一线做出一定实际贡献、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助力生态保护行动者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奖学金获得者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和探索的故事。识别下图二维码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澜沧观鸟节招募|当大紫胸鹦鹉与太阳一齐升起

项目背景:2018-2022年,为推动普洱地区大黑山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普洱市火塘文化社和当地社区一起,在普洱孟连腊福黑山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完善当地动植物本底信息,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行动。黑山指那些保存完整的、茂盛的、繁密的森林,常常是当地人的神山。作为普洱地区由传统共生智慧庇护着的森林,黑山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目前面临严重的破碎化威胁。2023年,从孟连到澜沧,为了让破碎孤立的黑山焕发生机,在华泰期货的支持下,我们联合华泰公益基金会启动“我们的澜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为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示范,探索实现多重效益森林保护的有效途径,推动澜沧的生态振兴。2022年9月,我们在普洱进行了踩点。在傍晚我们赶到了芒坝,日落的金箔抹于山头,让人觉得像张老相片。大紫胸鹦鹉已经回家,除非处于繁殖季,它们下午在布朗村寨里的大榕树上“高谈阔论”后,便会飞到附近的竹林里休憩。芒坝暮色中的灯柱村民在他们的祖先曾生活过的榕树下生活,和他们的祖先凝视过同一群鹦鹉。对当地居民来说,鹦鹉们是村庄的一部分:是村子的钟表,村子的守卫,也是村庄的历史。大紫胸鹦鹉在芒坝聚集的榕树除了大紫胸鹦鹉,澜沧这片土地上还有冠斑犀鸟、长尾阔嘴鸟、黑顶蟆口鸱等众多鸟类。鸟类,也许是时时相见的邻居,又或是一年一见的故友,他们有些久居深山,不肯轻易露面,有些山水相隔,再不相见。你呢?想来这里观鸟么?从左往右依次为:冠斑犀鸟、大紫胸鹦鹉、长尾阔嘴鸟、黑顶蟆口鸱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大熊猫国家公园志愿者手记:行于自然中,以尊闻而行知

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弹出了一个消息。志愿者招募?国家公园?时间还合适得很?对于想从事保护行业的我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还犹豫个啥,报名!收到入选通知后心情直接起飞。走,去大熊猫国家公园做志愿者。01
其他

林小慧:记录,让我们更好地守护家门口的这片海

写在前面: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首场分享会以“相聚江河湖海”为主题,邀请陈庆、林小慧两位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在湿地、海洋保护领域的心路历程,并与红树林基金会(MCF)秘书长、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理事长闫保华对谈交流。以下内容整理自林小慧的分享,完整直播回放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冬末春初,寒意逐渐消退时,深圳东部近海常被簇拥生长的马尾藻覆盖,给整个海底带来一片绿意和生机。水质条件适宜的时候,深圳的马尾藻长势超过一两米是常有的事。悬浮在水中的马尾藻,汇成一片片“森林或草原”。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温暖,马尾藻也会逐渐消亡。在这一片季节限定的绿意中,躲藏着许多在陆地上难以看见的生物。马尾藻森林,深圳季节限定的海底景观各色各样的海蛞蝓经常躲藏在马尾藻森林里,它们在藻类繁盛的季节特别活跃,但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发现先它们,因为有些海蛞蝓只有“米粒”大小,而且还很会伪装。深惠两地的海蛞蝓©蓝蹼👈
2023年1月13日
其他

陈庆:勺嘴鹬保护的全球协同

写在前面: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首场分享会以“相聚江河湖海”为主题,邀请陈庆、林小慧两位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在湿地、海洋保护领域的心路历程,并与红树林基金会(MCF)秘书长、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理事长闫保华对谈交流。以下内容整理自陈庆的分享,完整直播回放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勺嘴鹬保护的故事。全球有九条主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其中四条经过我国,分别是:“西亚-东非迁飞区”、“西太平洋迁飞区”、“中亚迁飞区”以及“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全球主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北至俄罗斯远东和阿拉斯加,南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跨越22个国家和地区,是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多的迁飞区。每年,超过250种,逾5千万只迁徙水鸟往返于这一区域的不同栖息地。但是,这里也是受威胁最严重的迁飞区之一。最新的报告显示,该迁飞区有34种水鸟属于受威胁物种,另有25种属于近危物种。部分物种的种群下降速度甚至达到了每年9%。勺嘴鹬是EAAF的代表性物种。根据2016-2019年跟踪13只勺嘴鹬所获得的数据,这种鸟的迁飞线路几乎覆盖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所有国家。从俄罗斯的远东,一直到缅甸、孟加拉,甚至是印度尼西亚,都有勺嘴鹬的踪影。勺嘴鹬迁徙线路上的位点来源:Chang
2023年1月11日
其他

辣椒、银杏、南酸枣……貉屎里还有什么惊喜?

玉米、辣椒、熟虾蟹、鸡蛋……如果你已经脑补出了几盘热气腾腾的家常炒菜,下面这句话可能会一扫你的食欲和兴致。这些,确实是家常菜的常见原料,但却是我们在上海小区里野生貉的粪便中发现的。看到这里,你大概会抛出如下一连串疑问: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上海小区里?它们为什么会吃这些?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它们还吃了什么东西?貉(hé)是中国本土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中部和南部。虽然长得像小浣熊,但它和狐狸的亲缘关系其实更近。相比在动物界的地位,貉的文化意涵也许更为人所知:在中国,很多人看到“一丘之貉”才知道它的读音;在日本,它是知名动画电影《平成狸合战》的主人公,也是商店街头随处可见的、寓意财富的陶瓷吉祥物原型。《平成狸合战》截图作为野生动物,貉近年频频出现在城市小区,尤其是上海。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超过260个社区、公园绿地等点位有貉分布,集中于松江、青浦和闵行区。2019年起,在华泰证券与爱德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与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共同推动“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项目,关注貉等城市物种的研究与保护,目前已初步完成了调查和科普宣传工作。科普海报,目前已通过林业部门,在上海松江、青浦、闵行、嘉定多个小区内张贴除了“貉口普查”、红外相机监测、科普宣传等等,我们还做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件事:采集并分析貉的粪便。作为一个不那么冒犯的问题、一个能开启食物话题的引子,“吃了吗?”是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对于貉,我们也有此疑问。一方面,我们想了解它作为生活在城市人居小区里的野生哺乳动物,食谱同它们在野外的版本相比有何差异;另一方面,“它到底吃什么”,也是小区居民们好奇和担忧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人类来说,因为文字语言相通,我们只需要提出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回答。而面对貉,要获得答案显然没这么容易。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山水科学顾问李雪阳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找到了一种与貉单向沟通的方式:捡屎看屎——分析动物食性的常用方法之一。选择粪便,是因为与毛发、血液等器官和组织相比,它更简单易得,同时也不会对貉本身造成损伤。右划欣赏小貉如厕高清图那么,从貉拉完粑粑到我们能看出其中的内容物,一共需要几步?第一步,找到貉厕所和貉便。万事开头难,找到貉稳定排便的厕所,是貉粪便采集分析最困难的第一步,也是后续一切工作的前提。貉一般会在洞口十余米范围内集体定点如厕,以及南京红山动物园饲养员提供的貉粪便照片,几乎是我们在开始寻找之前了解到具有实操意义的全部信息。多次踩屎、洗鞋之后,我们最终幸运地在辰山植物园和四个小区里找到了共计11个貉厕所。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志愿者参加了捡便志愿者培训及一次线下活动后,在自己的小区内独立寻找到多个位置隐蔽的貉厕所,在一年时间内采集并详细记录粪便样品,成为采集粪便工作中参与最积极、完成质量最高的长期志愿者。作为一个甚至多个家族的集体厕所,有些貉粪堆十分壮观第二步,采集粪便样品。一手采样管,一手小树枝,将粑粑拨入管子。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貉屎有一股独特且持久、非常令人难忘的腥臭味,在味儿最冲的这一步,屏住呼吸是很必要的。貉屎形态各异,时不时能见到图中这种球状第三步,烘洗处理。回到工作站后,每份样品都会经历烘(杀灭寄生虫)-洗(洗掉死细胞残渣、脂肪等,留下固体)-烘(完全干燥内容物)的磨练,最终成为一个干燥的、几乎无味的纱布袋“盲盒”。这一步的味道可与捡屎时媲美,尤其是第一轮水洗。第四步,分拣,辨别。在白色平板上拆开纱布袋“盲盒”,用镊子逐个分拣、分类,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来确定其所属类型。分拣后分类摆放的一份样品其中,最后一步令我理解了一点开盲盒的乐趣。每次拆开纱布袋,我的内心独白都是“看看您这一顿又吃了点儿啥”。“未卜先知”的情况也是有的。清洗的时候,当一整袋捏起来都蓬松软糯,拉开袋口一看还绿绿的,那基本可以确定主体是一大包草;当摸到边缘有棱、尺寸比较大的种子,那是完整的白果没错了;要是在摸到小小的粗硬圆球的同时,还闻到了一股混杂在臭味中的香气,那也可以肯定是香樟种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气味常常最先冲入鼻腔,因此这项工作也会帮你增加一个有趣但对日常生活没什么用的技能:洗屎时可以通过那股味道,迅速分辨出里面有没有香樟种子。烘好后,如果纱布袋表面青绿,那里面要么是很多植物,要么是一些可能褪色的人造物;要是泛红,里面则大概率有不少辣椒。那么,除了上文提到的组分,我们还在貉屎里发现了什么呢?一年来,在社区志愿者们的协助下,我们从辰山植物园和上海多个小区采集到560份貉便样品,并与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合作完成了近170份样品的初步分析。其中,约半数都含有人居食物(如熟虾蟹、辣椒、蛋壳)/物品(如橡皮筋、塑料、玻璃、锡纸)——尽管已经知道貉会吃湿垃圾,但当拆开袋子、倒出了几乎一整条橡皮筋的时候,我还是不由地想到了《鱼生》。这份样品里包含几乎完整的一条橡皮筋橡皮筋发现现场留存成分中25%都是大辣椒片和辣椒籽的一坨红屎——它好能吃辣!而在相对“自然”的样品中,可辨别的主要物质为植物(如南酸枣的果皮、枳椇果实/种子、白果、香樟及柿属种子),以及节肢动物(如蜈蚣)/昆虫。内容物类型比较丰富的样品之一,包括三颗完整的白果核内容物类型相当“自然”的一坨屎,包括不少蜈蚣残肢、枳椇和香樟种子而在今年7月的“貉口普查”(点击查看貉口普查报告)中,我们发现:在22个有貉小区中,猫粮投喂和垃圾管理情况(垃圾站溢出或湿垃圾乱扔),会显著改变貉密度,导致貉数量或密度异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存在猫粮和湿垃圾管理不当,貉密度的增加幅度为1.00只/公顷,较1.08只/公顷的平均密度翻番。这不仅从量化统计的角度解释了貉密度与社区管理之间的关系,也为社区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我们和林业、小区在社区管理和科普宣传方面,将重点关注猫粮投喂和垃圾管理情况,如制作保护标牌、折页手册等,倡导居民不投喂或适时适量地投喂流浪猫、不乱扔垃圾、与貉相处遵循“四不”原则(不害怕、不接触、不投喂、不伤害)等。最近,我们与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合作制作的一套4块保护标牌,也已经在貉密度比较高、居民反馈比较多的5个小区完成安装。如标牌顶部所写,希望人和貉,可以在这些小区里,“貉”谐相处。最后,如果您在上海见到了貉,请扫二维码(左)与我们分享情报,一同完善有貉数据库;如果您生活的小区有貉,欢迎扫码(中),告诉我们您对于貉和小区管理的想法;如果您所在社区(居民小区、学校等)里面或附近有貉,希望我们提供关于貉的科普知识、落地措施,一同共建人貉和平共处社区,请扫二维码(右)告诉我们您的需求,一起推动城市居民与野生动物“貉”睦相处。-END-撰文/冯一迪排版/李牧笛*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作者介绍冯一迪从新闻到人类学,辗转媒体、咨询和NGO,坚定了对于环境议题的兴趣,目前正在长三角快乐地进行城市物种调查和保护工作。项目介绍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2019年的99公益日,在爱德基金会与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复旦大学王放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联合发起了“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项目。项目将从长三角的城市及近郊区域开始,开展城市野生动物调查,推动对于貉、黄鼠狼、刺猬等城市物种的研究与保护,并与大家一起探讨改善城市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可能。观爱自然(Watching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一个长江”可持续发展论坛:量化评估企业生物多样性表现,引导资本向善

文章开始以下文章来源于华泰证券频道12月21日,在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的指导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华泰证券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一个长江”可持续发展论坛,来自监管、学术、保护、投资等多方机构代表,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应如何纳入责任投资目标,企业又应如何立足长期可持续发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发展战略。01“落实‘框架’目标的第一个会议”就在论坛举办前两天,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南京招募|和动物们共享绿地,奥体行动小队,集合!

上个月底的时候,我到南京奥体中心做了回监工。倒不是开林窗之类的大工程,只是安装几块科普立牌。这是其中最奇形怪状的一块。设计师文馨在我们的要求下,用很大的字标注着“猫头鹰出没”,还配上了黄色的警告标识。巨大的“猫猫”科普牌师傅们给它挖坑时,牌子立在一边,大概是巨大的“猫头”十分吸睛,一会儿就有路过的大爷过来问我,“奥体有猫头鹰?”我正在给施工的师傅们比划立牌的高度,闻言猛点了下头。“有的!”回头率100%01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大熊猫国家公园科学志愿者招募

从成都出发,向西望去,峡谷纵横,雪峰林立,大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在成都平原和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带上,在邛崃山脉的中段,绝大部分土地都覆盖着原始森林。极目远眺,广阔的绿毯镶嵌着丝带一般的河流。在森林与水交映的河滩边,我们看见了云华这座静谧的小山村。“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群山环绕着云华村云华村位于成都市大邑县西北部,西岭雪山的莽莽群山环绕着这座村庄。村庄辖区内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96%。自雪山蜿蜒而下、流淌在林间的黑水河,从村民的聚居地之间穿行而过。通向西岭雪山的公路通往郁郁葱葱的森林,将我们带入一片自然的天地。在云华村的生活和体验,时刻与自然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随着山路,进入一片自然的天地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建立。云华村所在的大邑管护站区域拥有距离成都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孕育着植物资源2000余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等13种;脊椎动物资源350余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雪豹、金丝猴、羚牛等45种,是国家公园中为数不多拥有大熊猫、雪豹两个旗舰物种的区域。这块孕育着美好生灵的土地是当地乃至国家的响亮名片,怎能不唤起我们的自豪感?又怎能不引发我们的向往和喜爱?红外相机在云华区域拍到的动物,你能认出它们吗?(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这块宝地也滋养着当地社区,给居民带来了生计。云华村有95%的区域处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位于公园的入口。依托雪山景区资源,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共有农家乐、民宿79家;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建设8个冷水鱼养殖基地。山好、水好、人也好,这边风景独好!这边风景独好不过,在人与自然的深度交融下,丝丝隐忧也潜藏在青山绿水中。观光国家公园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居民也更加频繁地外出;在通往西岭景区的公路两旁、景区内部、农家乐周边、绵延的河滩边甚至居民小区中,景观美化工程不断拓展;当地多个依山而建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形成了销往全国的虹鳟网络。这些活动,让人类以外的“游客”进入云华区域成为可能。外来物种通过不同途径跨越空间障碍。它们在老家也许“人畜无害”,在新地盘却可能不受控制地扩散,形成入侵,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国家已经先后发布了四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也编撰了《四川省外来入侵动植物普查参考图册》。《四川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参考图册》记录的部分植物有没有熟悉的身影?(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因此,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外来物种在国家公园的分布状况:云华村及周边的外来物种形成了怎样的分布态势?与本土物种之间形成怎样的竞争关系?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干扰程度如何?是否可能或已经形成入侵?面对外来物种的扩散及潜在的入侵威胁,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这项工作必须基于科学,却并非仅靠专业科学家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为了从广阔天地中的微小角落捕捉外来物种的身影,我们需要借助更多的眼睛。更重要的是,外来入侵物种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问题,而是与游客、当地社区以及更大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在研究、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不同视角、不同想法的相互碰撞与补充,也期待更多科学志愿者的加入。美丽云华欢迎你的到来!国家公园体制也向科学志愿者伸出了橄榄枝。《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激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保护、建设与发展。志愿者能够扮演的角色多种多样,国家公园中的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科研科普、宣传推介等工作都等待着科学志愿者们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共青团四川省委、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蔚来等各方达成高度共识,携手开展“Clean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上海“貉口普查” | 有貉小区平均10.82只,猫粮与垃圾管理影响“拥貉数量”

长江尽头,平川旷野,上海的土地上,一度拥有许多哺乳动物。百年来的城市化改变了城市,自然也改变了城市中的人和动物。有些动物离开,有些动物被重新引入,也有些动物,因为超强的适应力和可塑性,反而在这座繁华都市中“越活越好”,比如,貉。2019年起,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指导下,在华泰证券和爱德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和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展“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项目,关注貉等城市物种的研究与保护,与公众一起探索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的可能。过去三年,我们每年通过“貉貉情报”调查问卷收集目击点位,然后到访该点位及周边地区(小区)进行实地踩点调查。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和复旦研究团队一起,每年调查的小区数量超过200个。当然,对于貉的本底调查,也包括其他的方法或工具,比如红外相机监测、采集粪便分析食性和社区居民态度问卷调查。2021年和2022年的“貉貉地图”(综合百余份情报、数十天的踩点走访、志愿者反馈及12345相关诉件信息等渠道统计得到,上海目前共有超过260个点位发现貉分布)而今年,我们增加了一种调查手段——用公民科学的方式,进行“貉口普查”。“公民科学”,通俗来说,就是一般公众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调查和保护工作。如果说之前的踩点工作主要回答的是貉“有”与“无”的问题,那么“貉口普查”想探查和回应的,是貉的“数量”和“密度”。而论及参与调查的深度和广度,如果说过去的踩点和问卷收集工作,工作量是3人×150小时,那么“貉口普查”对应的,则是150人×3小时。同时,了解和参与了调查的公民科学家,不仅仅是志愿者,也可能成为朋友圈中的科普传播者——事实也的确如此。6月下旬,调查招募文章发布后,经“上海林业”“城市荒野Studio”“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微信公众号转发,阅读量总计超过1.5万,吸引了305人次报名。其中,40岁以下占比超过7成,女性占比7成;92%的志愿者之前没有参加过“貉以为家”项目活动;学生、教师为职业分布的Top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没想到有人会为粪便驻足”| 探访蚂蚁森林京西保护地后的回音

遥远的守候在京西,九台红外相机在四季更迭中替我们注视着保护地,有的已独自运作了近三个年头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自然昆明|记录火后森林的变化:西山林场植被监测志愿者招募

今年夏天,重庆北碚的山火牵动着大家的心。因为林火距离城市很近,城市志愿者的参与和各方力量的援驰,也让这次事件更加引发公众的热议。在山火扑灭后,火后森林的恢复也随之收到关注。在昆明西山的边缘,也有一片距离城市很近的山林在今年遭受了火灾。虽然过火面积不大,但也在提醒城市里的我们,山火与我们生活相近且相关。在广汽丰田和中国绿化基金会的支持下,从2020年起我们开展了“自然昆明”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而今年,“自然昆明”活动将在昆明西山林场开展。我们将和昆明西山林场合作,组织城市公民科学家们,一同去观察这片火后森林的变化。俯瞰火烧迹地01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王放:四个关于公民科学的小故事

*本文来自于“归去来兮,在自然中观察、记录与守护”分享会中复旦大学王放老师的分享。当我们想了解、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除了声势浩大地推动巨大的变革,还有一些微小却不能忽视的力量,能够用推动人心的方法改变世界。正是这样的改变,让“公民科学”四个字在我心中变得沉甸甸的,非常珍贵。我分享四个关于公民科学的小故事。它们离我们或远或近,有一个就发生在我身上。四个故事凑在一起,能让我们重新思考发现和探索世界的方式。01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关于在京西见到两只獾之后叫来志愿者挖了个坑这件事

一台红外相机的自白我是一台红外相机,编号SSBJ05。4月的一个下午,我被放置在京西保护地的某片小树林里,执行记录饮水工程成果的光荣任务。饮水工程是几个人类挖的小水坑,听说是要为山上的野生动物们“送温暖”。次日凌晨2点40分,伴随着几缕雾霭,小水坑迎来了第一位访客——猪獾。獾子走后没多久,天空飘起了雪花,一只路过的雄性狍子停下了脚步,好奇地观望了一阵,大概是诧异于在这样的穷乡僻壤,居然会多出两个如此有格调的清吧。水坑的第一个访客猪獾和好奇打量新设施的狍子后来的几个月,我逐渐与这里的原住动物朋友熟络起来。狍子先生是水吧常客,总共光顾17次,早上来,晚上来,下雪了也来。水吧的二号捧场王是环颈雉“山鸡哥”一家,时不时就会带上老婆孩子来这里喝上几口。山鸡哥长得很标致,有时候喝到位了,还会扯着脖子仰天长啸吼上两嗓子。之后的日子里,狍子先生慢慢成为了这片水吧的常客👆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喝到位的山鸡哥(环颈雉,雄性)和顺带遛娃的山鸡嫂除了狍子先生和“山鸡哥”一家,最有派头的要数乌鸦大哥了,它们常常身着笔挺的黑色礼服,三五成群出现在水吧四周。有时还会直接包场,把水坑当成私人澡堂。而作为本次饮水工程起因的猪獾先生,总共光顾了6次。大概是忙于在“工地”上挖坑,往往只在夜深人静之时,它们才前来小酌几口。物种名总拍摄天次豹猫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三有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光备案是肯定不够的

三有动物,是“指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内的物种,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果子狸、豪猪、狗獾、竹鼠等,都属于三有动物。作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效补充,三有动物名录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京郊活动的野生果子狸最近,正在公开征集意见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中,我们发现相比2020年10月公开征集意见的一次审议稿对于三有动物人工繁育的监管要求有一个重要改动,即原先需要“经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才可以繁育的三有动物,在这次征集意见的二次审议稿里,只需要“向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具体如下:二次审议稿第二十五条:人工繁育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而在一次审议稿的第二十六条,是这么规定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行许可制度。……人工繁育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除此之外,二次审议稿除了放弃了许可制度之外,在针对备案之后出现的驯养繁育问题,处罚也相对比较轻,在二次审议稿的第五十一条里: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人工繁育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未备案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简单来说,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二审稿的修订意见:“三有动物的驯养繁育不需要审批许可,只需要备案,而如果出现问题,只需要限期改正。”我们担心这样的改动,会减弱管理机构对于三有动物的监管和保护,并对野外种群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应该保持一次审议稿对于三有动物驯养繁育的审批许可和严格的处罚要求。具体的理由如下:1三有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优先”的原则在生态系统中,很多动物或许看起来没有那么的好看,数量也不稀少,甚至很多因为和人类生活有冲突没那么讨喜,但是却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鸦科鸟类是重要的食腐动物,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比如:蛙类和食虫鸟类调控着昆虫和鼠类的种群数量;蛇类和鼬类等也控制着鼠类的数量;果子狸和食果鸟类则负责森林树种的散播。因此虽然三有动物的绝对种群数量可能不低,但如果其短期内种群出现较大变动,也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可以说,数量庞大的三有动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加强对于三有物种的保护,本身就是维持一个健康生态系统的基础。三有名录从最早的“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定义,改为如今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其实很好的体现了三有动物应该承担的作用,以及我们对于三有动物的态度,应该是“保护优先”原则。而如果把三有动物驯养繁育变为简单的备案,很有可能是把转变后的三有动物的保护优先思路,又转回到“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的老路上,从而直接影响我们这些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所采取的一系列努力。2虽然禁止了食用的目的,但是合法的药用、皮毛以及非法的洗白路径依然存在,三有动物一直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威胁。如果取消对于三有动物驯养繁育的审批要求,监管层面很有可能将面对大量的野外盗猎带来的“洗白”的压力。比如在三有动物中,如狗獾、鼬獾、小麂、红头潜鸭、尖吻蝮(五步蛇)这些以往较常见的养殖物种,其实人工繁育技术并不十分成熟,无法完全脱离野外个体而实现长期的规模化自给自足。而其它很多三有物种,则几乎没有人工繁育成功的案例;这些物种以往极少获得驯养繁殖许可,但如果从今以后,只需单向的备案,而无需双向的审批,那么包括大量鸣禽和蛇类在内的三有动物,都有可能都会被野捕后送入养殖场。狗獾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都能够持续地看到野外盗猎的信息和新闻,我们依然需要随时警惕,类似于黄胸鹀从曾经的三有动物一步升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案例再次发生。因为在利益驱动下,针对野生动物的盗猎一直是持续的威胁,而如果拥有了“只需要备案即可繁育”的这一条相对畅通的流入市场的“合法路径”,难免不会让更多的盗猎者和经营者铤而走险。3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畜共患病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新冠疫情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从研究来看,人畜共患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源于自然环境的退化,包括土地退化、气候变化和其他压力。科学清楚地表明,如果我们继续大肆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并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在未来持续不断地受到新兴人畜共患疾病的威胁。这样的流行病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其实也在深刻的危害经济发展。而纵观来看,疫情对于低收入和脆弱人群的打击也最为严重。我们一方面想要通过适度的野生动物繁育来支持更多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发展,但也要注意到这些繁育带来的可能流行病风险,对于这些人群的影响和伤害其实也最为严重。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稳定健康之间寻求平衡。为了防止将来疫情再度暴发,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虽然新冠疫情的破坏力在下降,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松警惕,需要持续的关注和警惕“溢出”的可能性。生物多样性破坏、气候变化、经济衰退、疫情等威胁对我们的风险和重要程度不容忽视。图片来源于mackaycartoons.net我们觉得,在自然条件不利于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等其它产业的偏远地区,为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在不损伤野生种群的前提下,基于严格的防疫要求,出于非食用的目的,对三有动物开展适度的驯养繁育,并在有力的监管下,对子二代及其后代进行合理利用,是一种可能的发展路径。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如果面对三有动物的驯养繁育缺乏严格的监管力度,很有可能会丧失这些年来我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诸多努力,最终对自然资源和社会造成潜在的损害。因此,从三有动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出发,考虑到放开之后面对的野外“洗白”等风险,以及面对未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建议对三有动物驯养繁育的监管要求维持“审批许可制度”,根据饲养技术的成熟程度和检疫技术的成熟程度来予以严格审批。此外,还应该加强信息公开,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洗白”等违法行为,因为无论生物多样性还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都是所有人所共享的。野保法二审稿正在征求意见,大家可以整理之后,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或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http://flk.npc.gov.cn)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22年10月1日。-END-*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项目介绍关于ART(Action
2022年9月21日
其他

在城市寻找野趣|北京“荒野”空间征集

几张能体现该绿地状况的“证件照”,也可以放一些在此地观察到的动植物物种图片;3.
2022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