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小慧:记录,让我们更好地守护家门口的这片海

林小慧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2024-09-08

写在前面: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首场分享会以“相聚江河湖海”为主题,邀请陈庆、林小慧两位奖学金获得者分享在湿地、海洋保护领域的心路历程,并与红树林基金会(MCF)秘书长、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理事长闫保华对谈交流。以下内容整理自林小慧的分享,完整直播回放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冬末春初,寒意逐渐消退时,深圳东部近海常被簇拥生长的马尾藻覆盖,给整个海底带来一片绿意和生机。


水质条件适宜的时候,深圳的马尾藻长势超过一两米是常有的事。悬浮在水中的马尾藻,汇成一片片“森林或草原”。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温暖,马尾藻也会逐渐消亡。在这一片季节限定的绿意中,躲藏着许多在陆地上难以看见的生物。

马尾藻森林,深圳季节限定的海底景观


各色各样的海蛞蝓经常躲藏在马尾藻森林里,它们在藻类繁盛的季节特别活跃,但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发现先它们,因为有些海蛞蝓只有“米粒”大小,而且还很会伪装。

深惠两地的海蛞蝓©蓝蹼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深圳的海底总是如此迷人,时不时给我们惊喜。正是因为一次次与海洋的互动、发现和探索,我们决定用记录的方式去保护高速城市化发展下的深圳海洋,把“看不见”的海洋呈现给大家。


01 被忽略的深圳海洋

一讲起深圳,大家第一个反应可能是“华强北”、“搞钱”、“科技”,基本不会想起深圳有着一些重要的海洋生物,例如造礁石珊瑚。其实,深圳的珊瑚位于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珊瑚大三角”北缘,虽然不足以形成连成片的珊瑚礁,但是形成了珊瑚群落。


珊瑚礁是全球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它只占全球海洋面积的千分之一,但为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觅食和养育的场所,可以抵抗风浪,保护海岸线不受侵蚀。同样,珊瑚群落无论是在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变暖,珊瑚的生长趋势有向两极移动,像深圳这样的北缘地带被视为“石珊瑚的避难所”。保护深圳的珊瑚,重视深圳海洋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深圳的造礁石珊瑚群落©蓝蹼


在改革开放41年里,深圳的海洋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数据显示,深圳西部基本都是人工海岸线,只有东部保留了自然海岸线100.4KM。深圳的珊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中国的石珊瑚丰度从1980年开始下降了80%;深圳的珊瑚也不例外,也处于下降的趋势。

深圳海洋面临的威胁©蓝蹼


深圳在国家海洋战略上被赋予了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政府也一直在加大力度宣传和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公众对海洋的感觉大多数是停留在“海鲜文化”而非“海洋文化”。我们也发现深圳的海洋生态环境记录资讯不多,存在信息缺失的情况。


充足的海洋生态信息是保护的基础,更是公众认识海洋的重要资料。可持续的海洋取决于与资源系统、资源单元和用户属性相匹配的治理系统。使用者也需要拥有与之匹配的环保理念,才可能跟得上快速发展的海洋保护工作。海洋生态信息的记录、使用者的意识提升在这个阶段是如此地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一群生态潜水员在2020年9月建立了“蓝蹼生态”海洋环保组织,专注珊瑚礁/群落以及其他重要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观察、记录、调查和保护,鼓励和赋能公众以科学方式参与海洋保护,探索与促进海洋友好型城市社区共建。

蓝蹼团队介绍©蓝蹼


02 记录,让我们看见生动的海洋

我们从春季潜到冬季,从16度的水潜到30度的水。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海洋的美好,也对海洋面临的威胁也有了更深的认知。目前,我们记录并整理出惠州大亚湾200多个物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石珊瑚12科43种;在深圳海域记录到了170个物种,其中包括石珊瑚14科32种以及9种野生珊瑚产卵。

野生珊瑚产卵©蓝蹼


在2022年春季,我们团队成员在深圳潮间带潮池中记录到两种稀有的海天牛,让它们首次在深圳被报道出来。被记录到的海天牛拥有一项特异功能,可以把藻类中的叶绿体化为己用,然后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存能量。


尽管目前还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如何让叶绿体在体内运作的,但这种海天牛在国际上有很大的研究潜力,一般用在基因学和免疫学上。因为栖息地遭受破坏等原因,这种海天牛越来越难被人类发现。幸运的是,我们在深圳发现了它们。

稀有的海天牛©蓝蹼


有美好的部分,不完美也肯定存在。在最近的一次项目调查中,我们发现深圳盐田梅沙的近岸存在大量钓鱼用的木虾,还有被遗弃在海中的废弃渔网。在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对该地区的钓鱼客进行海洋保护意识提升,开展木虾/废弃渔网的清理。

深圳盐田梅沙海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建议©蓝蹼


03 推动公众感知海洋,守护家门口的这片海

2021年,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在深圳盐田梅沙社区开展了近岸海洋生物性调查以及科普行动,进行“海洋友好型城市社区”探索,并助力“碳中和社区”的建设。


我们相信,推动本地公众参与,因地制宜地去设计一些保护项目,能够高效以及长远地推动我们对海洋的关注以及保护。


经过10次的潮间带和水下调查,我们共记录到170种海洋生物。我们尝试着把这些生物信息“搬”到陆地上来,通过潮间带导赏、沿海栈道影像展、生物信息折页等方式去营造社区海洋场景,并提倡力所能及的海洋保护行动。

海边木栈道生物展览©蓝蹼


根据调查到的信息,我们挑选出120幅具有故事性的生物及环境照片,编写故事、编制册子、举办影像展览和展览导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真实、本土的内容增强了本地居民/公众对海洋的认知和归属感。


我们不再需要使用其他国家漂亮的海洋图片来进行科普教育。完全融入在梅沙社区生活情景的影像展览,让公众可以低头看照片和生物介绍,抬头看海,增强了公众对大海的连接。

深圳盐田梅沙生物多样性册子©蓝蹼


除此之外,我们还使用媒体直播的方式,在户外进行了展览直播讲解,当天全网超80万人次观看直播。


以上是我们在深惠海域进行海洋保护工作的部分内容,它仅仅是探索的开始。我们要如何推动更多公众参与到海洋保护工作中,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移民文化下连接人与自然……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未来的工作充满着挑战和未知,我也很兴奋能继续探索。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一起看见、珍爱我们的海洋。


-END-


撰文、供图/林小慧

排版/陈永睿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 高梅,曾辉.深圳市1986-2020年间海岸线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热带地理,2012,32(3):274-279.DOI:10.3969/j.issn.1001-5221.2012.03.010.

[2] Ostrom, E.(2009).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ustainability of Social-EcologicalSystems. Science, 325(5939), 419–422.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72133.

[3] Hughes, T. P.,Huang, H. & Young, M. A. L. The Wicked Problem of China’s DisappearingCoral Reefs: China’s Disappearing Coral Reefs. Conserv. Biol. 27, 261–269 (2013).


作者介绍

林小慧

蓝蹼珊瑚生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加州大学圣克鲁兹海岸科学与政策在读硕士。拥有6年的海洋保护经验,是珊瑚保育纪录片《寻找珊瑚海》的执行制片人。和团队致力于通过镜头真实记录海洋环境变化的情况,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并通过公民科学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海洋环保的意识和参与度,探索至下而上的保护方式。


项目介绍



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旨在奖励和支持有志于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长期发展,并已在一线做出一定实际贡献、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助力生态保护行动者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奖学金获得者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和探索的故事。


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山水月捐人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