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译文的播客来啦:重启试试!

听播客的小数字 海螺Caracoles
2024-09-05


太阳底下无新事,为什么还要重启试试?

作为上海译文的首档播客,我们“贼”心不死地想要没话找话,旧衣新裁,尝试在大家熟极而流的话题里,唠些有点新意的嗑。


但我们又有些做“贼”心虚,不太自信,所以只能先试试,摸着石头过河。



实在不行就撤?


当然,试试也是在降低我们的预期,给自己留好台阶下,毕竟上帝他老人家早就说过无新事了,我们却还要喋喋不休地聊啊聊。


那么我们都会聊些什么呢?


从文化、文学、历史里的固有概念入手,


尝试通过聊天给它一个新的支点,


然后撬一撬,松松土,


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一些被遮蔽、被躲藏的故事与见识。


这就是我们的“重启试试”。




今天「重启试试」第一期,上线啦!


我们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老师,在2024年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聊聊诺贝尔文学奖。


毕竟“诺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情结,像悬浮的幽灵,这么多年一直在国人的头顶飘着。


罗岗老师选取了“诺奖”与中国接触的几个代表片段,看看这一情结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又经历过怎样的变化?


EP.001 

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不“香”了?


——聊聊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接受史



话题①:那些来过中国的“诺奖作家们


2:2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访华,在上海被冻坏


3:13 莫言之后,诺奖在国内再度掀起讨论热潮


7:06 中国对诺奖的想象与评价,站在中国的角度想象诺奖


话题②:最早来过中国的“诺奖人”


9:22 致泰戈尔的信:徐志摩发出的访华邀请


“无论是东方的或是西方的作家,后来没有一个像你这样在我们年轻的国家的国人心中引起那么广泛真挚的兴趣,也没有几个作家括号,连我们古代的圣贤也不例外,像你这样把生气勃勃和浩瀚无边的鼓舞力量给了我们你的影响,使人想到春回大地的光景,忽而而临的也是光明璀璨的。”

——《致泰戈尔》


左起: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10:28 赞美与谩骂: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泰戈尔在中国引发的争论


13:24 从草鞋布衣到西装革履:泰戈尔装束转变背后的民族身份认同


13:55 卷入新文化运动复杂矛盾的身不由己


17:22 鲁迅的“骂杀”与“捧杀”与泰戈尔访华


20:05 诺贝尔文学奖在民国还不具备世界性的影响力


20:50 萧伯纳与泰戈尔,广义上说都是社会主义者


左起:鲁迅、萧伯纳、蔡元培

23:45 相较于诺奖,如何在那个时代看到这个人更重要


24:38 激进的中国1930年代与温和的萧伯纳


26:15 “松竹梅”三友:泰戈尔、林徽因、徐志摩


26:36 梁实秋对鲁迅身高的“人身攻击”


话题③:作为革命“同路人”的 “诺奖”作家


30:29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发出“到中国来看看”的邀请


32:17 革命的同路人


34:58 在“萨特的世纪”,中国对他的介绍忽略了他的哲学


波伏瓦与萨特在中国

37:26 共和国前30年来到中国的西方知识分子们


39:46 波伏瓦与丁玲的相识与重逢


40:28 罗兰·巴特中国日记中记录的秦腔


话题④:进入八十年代后的“诺奖”


42:39 洪子诚: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45:52 陈映真“不朽的冠冕”与中国台湾的“诺贝尔文学奖全集”


46:49 版权与“伯尔尼公约”与诺奖文学奖全集的推出


注:《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是关于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1886年9月9日制定于瑞士伯尔尼。1992年10月15日中国成为该公约成员国。


50:28 中国最早的一套诺奖丛书


53:35 中国人看待世界文学的文学标准


世界文学“三斯”

54:28 八十年代初的“手抄本”与外国文化“进口”的方式


1:00:00 寻根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1:05:53 一些没有获诺奖但在中国产生很大影响的作家


话题⑤: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


1:09:41 莫言的小说为什么可以在同时代人中取得突破?


1:17:26 “第五代导演”的登场与被批判的东方人的“东方主义”


1:18:14 网飞对《三体》的魔改



网飞版《三体》剧照

1:19:23 莫言之后想要获得诺奖的“成功学”总结


1:21:36 第一届诺奖为什么没有颁给托尔斯泰?


1:23:15 诺奖在今天为什么没有那么“香”了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数字译文”,感谢公众号“数字译文”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 | 李润一




















推荐阅读

澎湃·文化课——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丨滕威:魔幻现实与拉美孤独:重读《百年孤独》


活动回顾︱诺奖得主古尔纳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演讲:来自印度洋彼岸的中国故事(丁雄飞译)

上海.远读 | 诺奖得主古尔纳对谈作家格非:我们必须谈论痛苦


有件大事,微信算法改版了!
亲们要是不给海螺加星标,
可能就听不到海螺的呼唤了。
所以,拜托一定要给“海螺Caracoles”
加星标,加星标,加星标!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感谢大家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螺Caracole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