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士兵探营

朱健 朱健仍是朱健 2023-09-21

点击蓝字,一键关注 “朱健仍是朱健”


(此篇文章发表于2017年)

【回军营,寻找青春】


    人,很怪。

    到了一定年龄,回忆就找上门了。


    这不,刚一闲。

    一个意念,从遥远的年代,就追了上来。愈发强烈和冲击。


    回去,回到曾经当兵的地方,新疆伊犁部队驻地,看一看。

    追忆自己,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圣地。

   

    一晃,45年了。


    一个曾经的士兵,从上海,飞越4000公里,穿越45年的时空,士兵探营,开始寻梦之旅。


我十六岁时的士兵照片 

【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 】

 

    我们当兵的年代,国家穷、军费少。

    由于,我们部队是新组建的。整个部队,没有住的军营。

    一个野战师,几万人。

    上无片瓦、下无一砖。


    全师官兵只有发扬,延安精神 "自己动手,建造营房,安营扎寨"。


    所以,全体官兵,人人从事伐木、打石头、打坯、烧砖、烧瓦、烧石灰、盖营房等。

    超负荷的繁重劳动。人人皆为"民工"。

     

    夏天,全体官兵,每人都有劳动的指标。从天亮,干到天黑。一天劳动12小时以上。 

    冬天,全体官兵,每人都有捡石头的指标。石头,用于盖房子地基,修路碎石。


    冬季,淌在冰渣的河水中捞石头、背石头。 一天下来,棉裤、棉鞋,就变成了硬梆梆的冰结体。

     

    对于,我这个16岁的小兵来讲,最真实体验是:

    一个字,"苦"。

    两个字,"太苦"。

    三个字,"太艰苦"。


    人说,当兵无悔。

    可我在当兵的六年里。2190天的日日夜夜,最大的期待和念想,就是盼回家、想回家。

 

    真正明白,那时候为什么?

    每天,累得趴下。

    每天,累得偷偷地哭。

    那也是,几十年以后了。


    因为,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


    "英雄" ,是每个士兵的梦想。一人"英雄",全家光荣。

 

    所以,对部队的军人来讲,"立功、入党,戴红花" , "寄个喜报,到家乡"。

    是当时,每个士兵的目标和梦想!


    有了"英雄"的目标后,每个士兵都变成了 "铁人"。

    你,干10个小时。

    我,就会干11个小时。

    他,就会干12个小时。


    身边都是成伙、成众的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士兵。


    部队领导,又会鼓动激励,组织推动。一个忘我的,不怕苦、不怕死的,氛围就必然形成了。

    群体效应就出来了。


    这就是,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

    它具有,看不见的威力和超强的动力。


    真正理解到 "当兵无悔"。

    感悟到当兵,是财富、是力量,是坚韧。

    也是日后几十年,才慢慢后知后觉,感知并受用的。


士兵们上山伐木,盖营房       

【 培养优秀军人的三要素 】 


    45年后,拉长历史的焦距。聚焦后,就会发现。

    对一个军人的培养,有三大要素十分重要。这就是:

    你是哪支部队?

    你的长官是谁?

    你的教官是谁?

    因为,这三个要素,决定了由老百姓变成军人,由男孩变成男人的过程。

   

    也决定了一个优秀军人,有多宽的视野,多大的格局。


    在坚韧 、勇敢、合作、忘我,等各种要素的含金量。


    从新兵开始,老兵、教官、首长,不断口口相传。不断灌输英雄主义、英雄气概。

    天长地久,我们士兵,真的开始自豪、开始牛了起来,甚至还有一些匪气。

    这一切,也只能在潜移默化的军旅文化中熏陶。


    我是十分荣幸的。培养优秀军人的三要素,我都享有了。


部队集结号          

【 我的野战七师 】


    我的士兵生涯,第一件自豪的事,我们野战七师是由王牌部队,组成的野战部队。
   "野战"两个字,对我们军人来说,一直神圣无比。

    它是,军队的尖刀。

    它是,尖刀的刀刃。


    更值得骄傲的是,我们部队是1969年,毛主席和党中央针对当时的强敌苏联,下令组建的。

 

    部队从总参、总政抽调强将,从王牌军38军、63军等部队派出精兵,组建了野战第七师。


    它好比当今的名牌大学,好比当今世界500强企业。

    品牌。它决定了血源、气质、格局、视野。


    所以,当时野战七师上下的口头禅是:

    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

    我们是,从北京来镇守边疆的。


部队军事训练        

【 我的师长李旭阁 】


    我的士兵生涯,第二件自豪的事,就是我们有一个"战神"师长李旭阁。

    他是我们几万士兵,心中的偶像。


师长李旭阁将军

    李旭阁师长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


    1964年,我国第一次原子弾试验前。

    周恩来总理当着核试验前线总指挥张爱萍将军的面,吩咐核试验办公室主任李旭阁,要求他编写首次核试验的暗语码。

    李旭阁师长,很快编出了"邱小姐"、"梳妆台"、"打扮"、"出嫁"等,一个个形象的暗语密码。

    周总理拍案叫绝。


    原子弹临爆前夕。

    核试验总指挥张爱萍将军,有一份原子弹试验最绝密的报告,要送给毛主席。

    可当时担心美国和苏联会破译这份绝密报告。
    所以,只能派李旭阁师长作为特使面送毛主席。

    但又遇到一个现实问题:
    当时,我们国家的飞机续航能力不行。

    为此,周总理专门安排两架军用专机,一刻不停的接力护送李旭阁师长。
    第一架飞机,先从新疆马兰飞到内蒙包头。
    第二架飞机,再从内蒙包头飞到北京。
    两架军用飞机,争分夺秒的接力护送特使李旭阁师长。

    军用飞机一到北京,中央办公厅的专车,直接将李旭阁师长接到了周总理办公室。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核爆爆心究竟变成了什么样?

    第一手现场照片,极为重要。
    当时没有卫星拍摄技术,只能人工实地察看拍摄。

    第二天,在爆心核辐射超标千倍的情况下,李旭阁师长向张爱萍将军申请,他愿冒死实地察看拍摄。

    这可是在爆心,核辐射超标千倍!

    核辐射超标千倍!  

    在李旭阁师长再三请求,张爱萍将军,含泪特批李旭阁师长,冒死现场察看和拍摄。

    临行前,张爱萍将军,亲自为李旭阁师长穿上特制防化服,并再三检查。


    李旭阁师长、基地特别摄影员和飞行员,三位敢死壮士,在将军不舍的目光下,舍生忘死,登上直升机。

    飞往,60多公里外的爆心实地。


    飞机,飞抵原子弹爆炸的铁塔上空时。

    李旭阁师长让飞行员在空中悬停,自己伸出半个身子朝下俯瞰。


    此时,核爆后的铁塔已瘫倒一地,部分化成铁水,凝固于戈壁滩上。

    之后,他又请飞行员从不同方向,飞掠原铁塔上空,让摄影员选最佳角度拍摄。完成了所有观察和拍摄。


    飞机一落地,张爱萍将军含泪拥抱了,从死神边上回来的英雄。


    三位壮士,从死神手中。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急需的一张张照片。

    也留下了绝世无双,"战神"般的勇气、豪情、壮举。


    敢进入"核辐射超千倍"的爆心,冒着生命危险实地查看核爆现场。

    世界上已无任何语言,和文字可以形容、赞美这: 

    空前绝后的英雄的壮举!


     一个,光荣与忘我的年代。

     一定,会创造英雄"战神"!


瘫倒的原子弾发射架

    当我了解这段英雄传奇时,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敬仰李旭阁师长,视死如归的壮举!

    那个让我们,终生敬仰的英雄师长!


    " 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患癌症去世后。他的夫人许鹿希,追踪当年到过核试验爆炸中心的,"两弹一星"科学家和功臣的身体状况。


    她发现,他们日后都身患恶性肿瘤。这似乎成了到过爆心的勇士们一个命运的"咒符"。

 

    多年后,"战神"李旭阁师长,也没避过核辐射的陪伴物——癌症。


周总理向全世界宣告中国首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 士兵拜见师长 】 

  

    1987年,党的"十三大"。李旭阁师长己是二炮司令员,中央委员。

    我是十三大会务简报组工作人员。

    在北京,在京西宾馆,在党的十三大,这样特殊的政治场景下,我见到了,"战神"一样的师长。


    我以顶礼膜拜的心情拜见"战神",师长以护犊子的长者慈祥,仔细询问我成长的过程。


    将军和我,级别差N级,年龄差30多岁。

    但此时,一切零距离,没距离。


    在师长的潜意识里,全师数万士兵永远是他的孩子,他永远是士兵的家长,见到孩子们事业初成,师长只有满满的欣慰。


    这份情感、这份亲切,只有共同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共同喝过伊犁河水,共同吃过军锅饭,才能解读和诠释,这就叫"战友"。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只要在同一个"番号"的组织洗礼过、战斗过,交际过,不论多少年后,共同的基因仍长存着。


    在这个同一"番号"的组织里,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也可为,一日为长官,终身为首长。


    这就能理解,古今中外,凡任何军队打攻坚、打恶仗,长官都要带自己的队伍。

    这也是全世界军队特有的文化和基因。


    现在,回忆当年拜见师长的经历,唯一遗憾的是,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记录和拍摄这难忘的过程。


    我们的师长,是传奇的。

    45年过去了。

    师长,依然是我心中的"战神"、"旗帜"、"骄傲"。


     我万分有幸,曾经是他帐下的,一个小小的士兵。


1987年我参加党的十三大,在人民大会堂留影

【我们的教官是世界冠军】


    我的士兵生涯第三件自豪的事,我们野战七师,有一批全军最优秀的教官。


    1969年,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解散。

    碰巧,野战七师组建。

    八一军体大队,就“下放”到了野战七师。

    这是时代的荒唐、悲哀,对人才的践踏。却变成了野战七师的幸运、财富和资源。


    八一军体队,当时聚集了中国军人最优秀的人才。

    有军事三项全能世界冠军李忠娃。还有赵增发、肖茂慎、冷桂英、李伟、牟爱兰等,一批单项军事比赛世界冠军。

    他们是60年代、70年代中国军人的骄傲、自豪和偶像。

 

    他们“发配”到野战七师当教官,野战七师的军事教官的水平就是国家级的。

    野战七师的军事训练水平就是全军一流的。野战七师是幸运的,野战七师的士兵是幸运的。


    我本人也十分幸运。1976年,李忠娃大队长带着我们去昆明部队、广州军事体院冬训。


    半年时间,我们朝夕相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世界冠军李忠娃大气人格,谦卑平和,受益匪浅。


野战七师的优秀军事教官 

【 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部队 】


    四十五年,过去了。时代飞速发展,国家巨大进步。


    70年代,从上海到部队,乘火车,换汽车,需要十天的时间。

    现在,从上海到部队,乘飞机,换汽车,只需一天的时间。


    当汽车快到军营时。我已心然跳动,翘首张望。


    看到军营大门时,感觉军营大门,变高了、变大了、更威严神圣了。大门前,还横着几排,醒目的大路障。


    几个卫兵荷枪实弹,从头上的钢盔,到脚上的大皮鞋,从身上的迷彩外套,到手中的武器,他们更加现代、更显国际范,威风凛凛。


    如将我们45年前,穿的军装、胶鞋、配的武器,与眼前的士兵相比,完全是土上加土的"老冒"。


    虽然,军营大门,已是新建的。但我还是有个愿望,想与军旅生涯的象征,军营的大门,合影留念。


    留个影,只为纪念曾经的青春!纪念曾经的军旅生涯!


    威武的门卫士兵,礼貌并严肃地说:老兵,对不起,大门不充许照像!这是规定!


    见此,我也只能理解,无奈地走人。在马路对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我凝视着军营大门。

 

    这个,我思念多年的青春圣地。

    当我还是少年时,光荣的进入,穿上了戎装。经过军队六年的锻炼,我又告別了它。


    45年了,岁月如流,岁月无情。

    在远远的地方,我还是轻轻地,按下了手机拍摄键,留下了"探营纪念" 。


    古话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我们,确实己流向了远方,流向了历史,流向了陌生。


我们部队军营大门。

【军人大礼堂,我心中神圣的地标】

 

    1975年,部队官兵自住的营房陆续建好后。

    团里,为了改善官兵的文化生活,提升部队形象,决定要建"军人大礼堂",和一个水泥灯光蓝球场。


    这在当时团里,可是一件大事。

    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些建筑都不在,国家军费预算之中。


    没钱,没有关系。我们有最大的财富,无所不能的官兵。

    没建材,没关系。因为,延安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己流淌在中国军人的血液中。


    更关键的是,在部队最艰苦的营建中。

    士兵能看见我们郝团长、稽团长、王团长、路参谋长,率先在冰河中背石头、拉石头。

    能看见,彭政委当木匠师傅指导士兵。

    所以,有长官的决心和带头作用,就能创造奇迹。


    团里,根据几年营建的经验,为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对各连进行了分工。

    我们连是专门打坯、烧砖。有的连队伐木。120炮连专门加工礼堂门窗、礼堂椅子、舞台,甚至音箱盒。还有连队专门打水泥预制板。

    一营挑选出最好的瓦工战士,一块砖、一块砖盖建大礼堂。


    一群军人,可以说,没有一个建筑大学的毕业生,没有人盖过楼房,可硬是盖出了跨度大、空间大、难度大的军人大礼堂。


     这真是奇迹,是时代造就了奇迹,是中国军人创造的奇迹。


我们亲手盖建的,部队军人大礼堂  

    为了盖礼堂,在缺少必需的物资下,部队动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当时年代,水泥是紧缺的计划内物资。

    我母亲从她所在的钢铁厂特批计划,支持部队建设,并亲自带八车水泥,开了四天四夜汽车,送到部队。

    部队彭政委、稽团长、路参谋长、后勤部王部长亲自当面真诚的感谢。


    记得,礼堂盖好了,没有如此高大的幕布。宣传股王股长托关系、托朋友,专门从杭州订了金丝绒面料的幕布。


    有了大礼堂,有了灯光水泥篮球厂,部队那个自豪。就像今天,某个城市盖了一个最高、最大、最豪华的地标建筑。


    今天,军人大礼堂,经历了45年风雨沧桑,它仍屹立在军营广场。


    纪念着,我们的青春岁月。

    纪念着,官兵创造的奇迹。

    它永远是,我们心中神圣的地标。


我们自己亲手盖的,军人大礼堂

【 部队首长房前的感概 】


    45年后,部队仅保留了两栋旧房子。这两栋房子,是1974年盖的团首长家属宿舍。


    岁月打磨了它,虽然有多次粉刷,换颜色,并加了顶。

    但,它也已年过45了,早己弃为杂物房。


    凝视着这两栋旧房子。

    郝团长、彭政委、嵇团长、王团长、路参谋长,他们一个个慈祥的笑容,又浮现在士兵的眼前。


    他们爱兵,让当兵干的活,他们一定身先士卒。

    扛木头、背石头、打土坯,都有他们的身躯。

    军事训练、野营拉练,有他们带头指挥的声音。

    夜里值哨,有他们带队巡查的身影。


    老首长,您们现在都好吗?


    老首长如健在,也都是九旬老人了。

    士兵,永远祝福您们健康。

    您们,永远是士兵的首长。


    听战友说,几年前,嵇团长的女儿嵇红妹,从西安回部队寻找少女成长记忆时,就在这栋老房子。

    在团长曾经的家,在自己曾经少女时的家,触景生情,抱着大门大哭~~

  

    我听后,感慨万分。


    军人伟大,它不是口号,它是牺牲。

    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生命。

    甚至,也牺牲了自己下一代,子女的正常教育和成长。


    1969年,野战七师进疆后,作为野战部队。

    安营,都远离大小城镇。

    扎寨,都隐藏在山沟里。


    随军家属、子女就业、上学,是一个没法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们部队这些从北京市、石家庄市、西安市、沈阳市来的军嫂们,实际上是失业了。

 

    部队,将她们组成家属队,为部队养鸡、养鸭,做酱油、做醋、做咸菜。


    孩子们,只能就读于,我们部队自办的军民小学。读中学时,寄宿于山沟小县城的民汉混办的中学。


    实际上,这些孩子,丧失了正规的教育。失去了必需的学习资源。


    高考恢复后,这些孩子基本上,没有能力考上正规院校。

    如果,他们不随军,仍在北京、石家庄、西安,那又会是怎样的命运呢?怎样的人生呢?


    我不知道嵇团长女儿嵇红妺,抱着自家四十多年前的门板,大哭的具体原因。


    但此时,我完全能理解军人家属和孩子们。

    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悲伤。


部队尚保留的两栋 "首长旧宿舍"    

【 军营里巧遇老战友 】


    在营区,十分意外地见到了,一位1970年入伍的济南市兵。

    这可用 "半个世纪" ,来计算他驻扎营房的时间了。


    这位济南老兵,名叫刘普生。

    年轻时,他英俊、帅气、聪明。最早提干,任司令部参谋。

    但由于个人的历史原因,至今他仍滞留在部队,没有回济南市。


与老战友刘普生合影    

    现在,他住在这一整栋的老房子里。

    拾荒,是他的工作。收来的破旧,杂乱地堆放在房前。

    自养的鸡、鸭,收来的泔水,各种异味混合飘散。


    见到曾经的战友,刘普生十分热情、友善、健谈。他思维仍很清晰,近半个世纪前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老战友的名字都能记得。


    作为曾经的战友,我没有权力评价刘普生,过去个人的事情。但感叹人生。


    野战七师的济南士兵,是我们野战七师历史上,最优秀的一批人才。

    他们既有城市兵的机敏聪明,又有山东人的豪气。这几千名济南兵,大都是野战七师军事骨干、文体尖子。


    山东省委姜书记,就出自这批济南战士之中。同为一年入伍的济南市兵。


    而眼前这位战友呢?人的命运,怎么相差如此之大呢?!

   

    战友?什么是战友?

    从某个纬度看,也许就是曾在人生一个交点,我们汇集过、合流过。

    但又分别流向,人生不同的远方。


老战友刘普生,现居住45前的残旧平房

【 部队团史馆的老照片 】

    

    团史馆的老照片,记载了,我们曾经点滳的历史。将我的思绪,推向到遥远的年代。


团政委彭富山 

    这幅照片中,铇木板的"木匠",他是我们的政委彭富山。

    这是那个激情忘我的年代,带头吃苦的好"长官"。


劳动模范田永义

    照片中的这位士兵,是一营的田永义。

    他创造了一天,打三千块砖土坯的最高纪录。

    部队为他立了"三等功",他成了我们的身边的英雄,标杆。

 

    三千块砖土坯,是什么概念呢?

    我从天亮,干到天黑,一天12个小时,也超不过六百块。


    我相信,如放在今天。

    找10个城市男子,或5个农村男子,也比不过他一个人。


全军冠军袁洪才

    照片中的这位战士,是我十分敬佩的,山东老兵袁洪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军事五项"锦标赛第一名。


    他手榴弹随便一投,就是80多米。

    我吃奶的劲,都使上了,也投不过40米。

  

【 部队驻地的怀旧 】

    

    我们野战七师各个团、营,分散驻扎在,新疆天山伊犁河谷。

    我们团部,驻扎在伊犁河谷的尼勒克县辖区内。


    六年的光阴。我对尼勒克县,也有着特殊感情。

    当兵时,连队充许我们每月有半天时间,可到县城购物。

    其实,每月6元的津贴,我也不乱花的。

    但,逛县城那是很开心的事情。

    70年代初的,尼勒克县,是一个有着独特民俗风貌的小县。


很有民族特色的的民居


    尼勒克县城,它座落在伊犁河谷边。
    城郊有大片湿地,牧民的帖房,羊群就在县城边。
    河谷有成片的次生林,成片的芦苇,野鸭悠悠地游弋。

    小县城,没有红绿灯,基本没有汽车,交通工具大都是"六根棍马车"。
    牛啊、羊啊,悠悠地在县城里散步。

    县城很小,有几百户人家,十几分钟就可以转完。
    哈族、维族、汉族和睦混居。

    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整个县城的建筑,都具有俄罗斯传统风韵。
    
    每栋民宅,外墙刷着浅黄色、或海兰色。屋顶都用铁皮包着,漆成了鲜艳的颜色。
    
    县城里的空气中,飘散着青草清香和牧民烧牛粪,混杂的特有气息。

    小县城,还有一特点。
    牧民们出行办事、购物,都骑着马。

    每当我们部队,给县城老百姓放露天电影时。
    牧民们就骑着马,在影幕的前面、后面有序地排列。骑在马背上静静地看电影。
    这独有的风景,真让人难忘。

    那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极了的人文生态。

    45年过去了,尼勒克县变化巨大。
    现在,它已经是一个马路纵横、高楼林立的小县城。

    但县城边,湿地没了,次生林没了,野鸭没了。
    县城里,原有的一栋栋,俄式风情建筑也没了。

    它没了特色,没了历史、没了民俗,没了个性化的美感。
    那些渗透着独有魅力的文化元素,全都没了。

    跟内地,成千个小县城完全一样了。

    可惜呀,真可惜!
    一个金盆,换了一个瓷碗!
   
尼勒克县,原来有许多,有民俗特色的庭院
  
  【我们守护的是旅游天堂】

    在我们军旅生涯的时代,国家穷,老百姓更穷。
    
    我们部队官兵和当地老百姓,都没有听过“旅游”一词。
    所以,也根本没有旅游的意识和概念。更谈不上有旅游的经济条件。
 
    这次,我这个在新疆伊犁当了六年士兵的小战士,强烈的感受到。
    
    旅游,成了当地经济文化的代言词。

    45年前,我们野战七师驻扎的新疆伊犁的山山谷谷。
    原来是中国最美的旅游天堂啊?!

    那个年代我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但,我们几万官兵,一直用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守护着它。
    才使它,保留了青山绿水的原生态。

    被艺术家、摄影爱好者惊叹为,美轮美奂、多彩多姿,上帝泼撒的色彩:
    "百里画廊"。
    
    实际上,那些年我们一年四季都在这个"百里画廊"里。
    春天,放养过军马,军骡。
    夏天,割过马草,打过猪草。
    秋天,割过芦苇,用于营房屋顶的材料。
    冬天,在河谷捞过石头,建营房当地基。
    
    号称,世界最美的“天空草原”——那拉提。
    那是我们野战七师一个团的驻扎地,也是我们野营拉练的练兵场。
    
    时代真的变了。
    而且,是天翻地覆的巨变。
    
    当时,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
    
    45年前,新疆伊犁作为祖国最边疆,我们守护着它。

    今天,国家的主旋律是:发展与建设。

    我们曾守护的新疆伊犁,成为了中国最美的旅游天堂!
    每天,来自全国的游客,不惜八千里路的遥远,也要专程来打个卡。

    45年过去了。
    曾经十六岁的士兵,故地重游。
    
    看着,青春太阳升起的圣地!
    瞧着,由男孩锤炼成男人的大熔炉。
     
    只有感叹;
    山河依旧,青春不在!
    岁月如梭,岁月如流!


手机拍摄  "百里画廊"
手机拍摄  "百里画廊"
手机拍摄  "百里画廊"
手机拍摄"百里画廊" 


谢谢阅读,欢迎转发!
如需加我微信,点击下面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