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宇宙最复杂的东西,TA拍了

华平 光华锐评 2023-06-3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有两个器官最为深邃,常常被视为爱的佐证。


“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究竟是心脏还是大脑包蕴了我们的爱与选择?你是否想过要《打开一颗心》,或者进入到《大脑深处》去探究


自获奖无数的现象级科学纪录片《手术两百年》诞生以来,这支纪录片团队不断将镜头探向科学深处,为观众逐一打开生动可感的科学认知领域。

 

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国内首部系统聚焦“脑科学”的系列纪录片《大脑深处》在总台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再次引发强烈震撼。



片中,不仅可以看到开颅手术中被唤醒的脑损伤患者,如何接受脑功能测试;也可以看到切除半个大脑后,还可以健康生活的小朋友;‍‍‍



可以了解到专业跳水运动员、杀人犯的大脑结构究竟有何异同,以及中国年龄最大的脑机接口受试者如何用意念控制外部设备;



还可以了解到中国最前沿的脑网络图谱绘制研究,对于阿尔兹海默病、孤独症、抑郁症患者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人们关心的所有现实问题背后,纪录片《大脑深处》展现了中国神经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与伟大贡献,以及人类不断探索大脑奥秘的勇气和智慧



在2023年开年之际,这部纪录片让人们有机会通过大脑来了解自己,也让“脑科学”研究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时代发展中的一抹科学亮色。


众多网友观后感叹:科技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让未知领域跃然眼前

开启探索奥秘的“科学之旅”


《大脑深处》历时两年时间倾力打造,先后走访50位神经科学专家。


该片从生物学、医学、神经病学、心理学等不同维度展开,涵盖了大脑网络、大脑可塑性、大脑记忆、决策和脑机接口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内容,在故事案例、实验体验、历史回溯、动画展示等的交织回环中,对大脑研究过程中的医生、科学家、科技手段等进行全景式展现。

 


该片策划源于2021年。这一年,酝酿多年的“中国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正式启动。项目主要围绕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重大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脑健康和医疗产业、脑机智能技术,类脑智能产业三个方向展开。


以此为破题点,《大脑深处》完成了对这一此前鲜有涉足的科学领域的穿针引线,在六集篇幅里侧重不同焦点展现:《大脑星球》《重塑大脑》《脑中世界》《最强大脑》《对立的大脑》《大脑地图》

 


《大脑深处》有其科学底色:全片覆盖了探索大脑网络、大脑可塑性、大脑记忆、决策和脑机接口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这些前沿科技内容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大多是陌生的。带着一份好奇,《大脑深处》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充满张力的“科学之旅”:去探索我们脑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大脑功能的极限又将到达哪里……



主创团队遍访科研机构和权威专家,其中涉及28国家的“脑计划”重要参与单位、十余家大型医院以及50位神经科学领域专家。


通过他们的用专业视角弥合人们的“知识盲区”,同时也展示出科研一线对于大脑研究的不懈努力和齐心协力。



《大脑深处》也有其生活底色:该片将科学解读融入生活景观之中,突破了以往科学纪录片不接地气的局限。


大脑发布的信息指令无时不在,我们的听说与思考、爱与恨、理性与感性,都与大脑有关。



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脑与音乐相联系的有趣实验,看到飞机驾驶员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之下做出决策,看到花滑运动员如何记忆自己的动作……

 


科学与生活本就息息相关。对于生活化场景的建构,正是《大脑深处》得以通俗化阐释大脑运作机制的创新方法论,让科学奥秘与观众认知有效对接。

 




让抽象议题可感可观

分享绘声绘色的“脑科学课”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人体组织,“脑科学”更是一个抽象的议题,如何让这一议题具体化、生动化?《大脑深处》进行了创新实践。

 

首先,以真实医疗案例营造科学在场


摄制团队走进手术室,近距离记录手术过程,打开常人所不能企及的视角,解密脑手术的精密性、挑战性,营造出强烈的现场张力,也让观众见证了医疗工作者的科学精神。



第一集开场,即进入协和医院的手术现场。医生打开患者的颅骨后,鲜活的大脑组织呈现在观众眼前。患者在没有痛感的情况下可与医生清醒地交流,让人惊叹国内医疗技术的高超。


第五集中,摄制团队还带领观众走近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展示了斯特鲁普实验、文字颜色实验的临床应用,解析大脑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如何做出判断。



同时,《大脑深处》敏锐捕捉当代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痛点,如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等,通过对权威专家和患者当事人的采访,寻求其背后的答案。


这些对于医疗场景的记录,形成了一个个拼图式的叙事段落,佐证于不同的主题之下,让科学视阈更加深广。



其次,以珍贵影像、三维动画导读脑科学的宏观与微观


片中有不少珍贵的历史影像,梳理了世界范围内脑科学研究的曲折探索。三维动画的精妙使用,有效弥补了拍摄中的短板,细致呈现了人脑的复杂结构、运转机制、功能主宰、分工协作等,实现了精准而透彻的说服力。



同时,以“科学主讲人”增强科学的代入感。‍‍‍


科学主讲人”魏坤琳,被人们熟知的身份是教授、科学家,而在片中他更像是一个可实时互动的科学主播,引领观众带着问题步步深入。‍‍‍‍‍‍‍‍‍‍‍‍‍‍‍


他分享对于约1.5千克重的大脑的认知,引发思考性;他用脚下的桥比喻人类大脑外部新皮层的沟壑褶皱,延伸科学与生活的交织;他和志愿者一起进行橡胶手实验感知世界,增强说服力……这一角色的设置,让科学变得亲切,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通过这些创新突破,《大脑深处》将高冷的科学议题,打造成了绘声绘色的“科学课堂”,让观众真正走进了神秘的大脑深处,证明了科学并不远人。





将科学纳入时代视野

绘就探索新知的“科学亮色”


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有着背后深刻的价值与内涵。《大脑深处》不仅关乎每个个体的当下生活,更融入时代发展,指向未来。

 

对于个体而言:《大脑深处》得以让大众重新认识大脑,也借此带来很多延伸思考。



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文案,如“物质和精神不再是对立的事物,他们不再是虚无缥缈的,都有自己的物质基础”。


再如“记忆脆弱而多变,但同时又强大而稳定。很多人忙碌一生,想在纷繁的人世间,留下自己的印记。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创造一段记忆”。


 

这些建构在科学图景下的人文表达,触动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反思,也是《大脑深处》超越于科普的更深层的价值所在。


实际上,《大脑深处》主创团队中央新影发现纪实传媒自成立以来,传承了北京科影六十年科学纪录片创作的优良传统,也更加有意识地去探索新时代科学纪录片的创新发展之路。


团队创作的科学记录片《手术两百年》曾被誉为“中国科学纪录片在沉寂多年之后的再度崛起”,此后推出的《打开一颗心》和《大脑深处》,则将这一创作方向进一步延伸。

 


从心脏到大脑,主创团队始终秉持着医学科普的使命。一部部现象级的纪录片背后,是他们以对科学纪录的执着与探索,也是对生命和自我的认知与表达。


对于人类的未来而言从“十三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脑科学”都被列为重点前沿科技项目。



纪录片所依托的“中国脑科学”计划不仅将促进基础脑科学的进步,也将有益于我们对大脑疾病治疗的突破,造福于人类的生命健康。


因此,《大脑深处》的长尾效应或将慢慢凸显:以纪实影像的力量在全社会掀起“脑科学”的热潮,进而为相关研究注入更多能量



“科学主讲人”魏坤琳在《大脑深处》结尾有一段话:波澜壮阔的发展背后,第一驱动力是我们不断进化、永不停歇的大脑。对大脑深处奥秘的探索,我们才刚刚开始……



科学探索不息,纪录的脚步亦不止。‍‍




往期推荐


可能没谁比TA更懂你的“心”事

中国人的生存史诗

一部会说“话”的纪录片


监制 |  唐晓艳  李志翔
编审 |  刘   园  张凌云

编辑 |  余寻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