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呼吁为粮食安全提供土地科技支撑

张金萍 土壤家 2022-07-27

作者:张金萍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022年4月28日)


4月22日~23日,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春季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由该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同主办,主题为“坚守耕地红线,筑牢粮安根基”。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土地学会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坚守耕地红线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围绕耕地健康、黑土地保护、盐碱地开发、土地科学技术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问题建言献策。


本次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发表主旨报告《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健康》;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发表主旨报告《黑土地保护与盐碱地开发——科学基础与面临挑战》;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凤荣教授,发表主旨报告《土壤“三普”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土地整治规划及其工程设计》。


朱永官在报告中指出,有生命的土壤里有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根系,是土壤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地下生态系统像“无形的手”在影响我们能“见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产力等。地下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养分、能量、元素循环等物质流和信息流影响地上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较高的土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和韧性起着重要作用。地下生态系统比地上生态系统更复杂,其多样性需要得到关注,也需要新的手段来理解和预测。土壤普查要更加重视土壤的生物学性质,采用更能体现生命价值的方法与指标,全面诊断土壤健康状况,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我国黑土地退化造成的土壤变薄、变瘦、变硬等相关问题,成为李保国致力研究的课题。他在报告中通过概括黑土与盐碱土形成的科学理论,阐述了黑土地保护应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技术措施与盐碱地开发利用中应遵循的水盐调控原理。他认为,盐碱地改良利用必须保证充足的水资源供给,局地盐碱土地资源才能做到可持续利用;排水改土工程技术是基础,应保证土体中是以下行水为主导,必须注意局部与灌溉区下游排水“排盐”的畅通,干排盐技术应合理谨慎利用。如果外来水资源充足,种植水稻是改良盐碱地的最好措施。


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张凤荣认为,土壤普查不但要调查清楚现状土地利用类型的土体状况,还要调查清楚形成这种土体状况的成土因素,以评价其对现状土地用途的适宜性程度,服务于确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土地利用规划。他指出,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要注重耕作层的土壤速效养分、土壤容量、土壤生物等这些关乎农业生产的土壤性状调查。土壤基础调查还应该包括各种植被/耕园林草等(次生自然资源)的“原生自然资源”即气候、地形、地质、土壤等立地条件的调查。他提出,目前土壤普查的土壤深度标准,不支持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建议加深土壤调查深度。


此外,本次报告会还围绕农用地质量因素与过程、农用地多功能诊断与评价、农用地质量调查与监测、农用地质量与产能提升、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管理等5个方向作了专题报告。



近期文章推荐


助力第三次土壤普查——《土壤采样与分析方法》(上、下册)五位教授协力推出


黑土地保护与盐碱地开发——科学基础与面临挑战


王影等: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


科学家在堆肥二次发酵过程中运用生物强化手段提高堆肥产品促生效果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                





  精选土壤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投稿、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欢迎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