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教育》第二章摘录

雅思贝尔斯 笑看思想
2024-09-05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类型
1.
不考虑社会和历史因素,教育有三种可能的基本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
三种教育都要求学生怀有敬畏之心,在经院式教育中,敬畏的核心是社会等级制度中的传统;师徒式教育,学生敬畏的是教师的个人人格;而在苏格拉底式教育中,学生对精神的无限性,怀有敬畏之心,这种精神的无限性赋予人超越自身存在的重任。
2.
苏格拉底式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双方都追求自由的思考,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无尽的追问与对绝对真理的无知。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充满善意的切磋琢磨,关系中没有屈从和依赖,教师明白自己也不过是凡人,并告诫学生,不要把凡人当作神灵。
3.
谁若体验过苏格拉底式教育,他的思维方式便会改变。
当今世界的不合理现象,无论是在民主政体、贵族政体还是专制政体中,都无法通过重大的政治行为来消除。改善社会的先决条件是每个人都接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本质,使他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探索道德。一个正直的人,同时也一定会是正直的公民。
4.
苏格拉底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得到答案。他使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进而发现真知,也引导人们从内心深处发现那些尚未被自己意识到但实际已经拥有的认知。因此可以说,真知必须从每个人自己身中获得,它无法像一件货物那样被转运,它只能被唤醒,就像重新回忆起仿佛很久以前便曾知道的东西。
苏格拉底最值得我们深思的独特之处是:他会毫不留情地批判谬误,对自己亦有最严格的审视,他坚持真、善与理性。这是一位思想家义不容辞的职责。苏格拉底不知何为神明,但谈的却是神明之事。无论世界怎样变化,他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5.
受过苏格拉底影响的人,都会经过思考而变成另外一个人。这种思考使人在与“道”的结合中仍然保持独立。在思考中,人们获得了自身发展的最高可能性,但也可能陷入虚无。唯有当思考孕育着即将成为现实而超乎思考本身的事物时,思想才成其为真理。
6.
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他生活的根本事实……
唯有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真理才可能敞开,这是真理的本性。为了追求真理,苏格拉底需要群众,而且他相信群众也需要他,尤其是青年。
7.
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有知者引领无知者,而是人们携手走向自我,从而使真理向他们敞开。师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发现困难,在迷惑不解中迫使自己思考,不断追问且不回避作答。当基本知识了然于胸后,真理便会显现出来,成为维系群众精神信仰的纽带。
8.
苏格拉底去世后兴起的对话式散文创作,依据的就是这一道理,柏拉图是这类创作的大师。
9.
洞见产生于一筹莫展的“思”之痛苦。
10.
……对话形式有助于辨明真理。对话者并不知道真理在何处,然而真理其实已经在那里。他们围着真理打转,最终得到真理的指引。
对话是思想自身的实现。
对话以人类及其处境的关系为内容,在对话中,人们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与存在的意义。
11.
反讽是对本源内涵的真确表达。面对理性话语的单义性与表象的歧义丛生,反讽以唤醒而非直接言说的方式触及真理。哲学式的反讽企图透露隐匿的真理的迹象,而虚无主义式的反讽不过是油嘴滑舌,毫无意义可言。有意义的反讽希望在众多复杂的表象中,真实揭示不可言说的实情真相;相反,无意义的反讽只会在复杂的表象中坠入不可知的深渊。哲学式的反讽以直接性为耻,因为轻而易举获得的绝非真理,甚至可能是彻底的谬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笑看思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