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电算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跨越——第二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要观点综述

胡仁昱等 中国会计学会 2022-06-09

从电算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跨越

——第二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要观点综述

胡仁昱1 刘勤2 邱穆青1 花贵如1 熊艳1

1.华东理工大学

 2.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会计研究》2021年第10期

2021 年7 月18 日至19 日,中国会计学会第二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大会收到投稿论文134 篇,采用主题报告、分论坛学术报告和圆桌讨论等形式,围绕“会计信息化:从电算化到智能化”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关于会计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的研究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是《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确立的总体目标和改革发展主要任务之一。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会计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相关问题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

1.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吴祥云认为新发展阶段信息化对会计行业转型发展的驱动效应更加突出,需要探索由点及面的实干路线,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刘勤提出“Accountech(会计技术)”概念,认为会计行业要加快转型脚步迎接智能化的挑战,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发展人机协同共生的会计生态。

2.信息化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华谊集团的魏建华认为,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实现规划、标准、设计、投资、建设、管理“六统一”。西安财经大学的左锐等发现,信息化投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在市场化进程快、法治环境好、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地区,信息化投入能更好地发挥治理作用。

3.会计信息化研究演进。重庆工商大学的石道元等利用知识图谱研究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热点、科学合作及主题演进状况,发现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经历了成长、成熟与衰退三个阶段,当前亟待涌现或引入新的主题热点与理论方法。

二、关于会计信息化前沿技术应用的研究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于财会各个领域,成为推动会计信息化向企业各类经营活动纵深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经济活动的当前,推动各类技术在财会领域的落地应用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关注。

1.图像和文本挖掘技术。中山大学的程敏英等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发现,IPO 路演过程中管理层的微表情能提示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及盈余持续性等信息,甚至能反映IPO 后的持股和募资投向决策信息。上海大学的许金叶等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管理层分析与讨论文本集成到了财务欺诈分析系统中,发现集成文本处理模型可以成为财务报表量化指标模型的有力补充。

2.区块链技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周卫华指出区块链能够实现决策透明化,促进决策控制权和决策管理权的融合,实现决策权的双向流动。重庆工商大学的王杏芬等提出利用公有化区块链强化审计外部监督,利用其节点安全性支撑实时跟踪审计。重庆理工大学的刘自豪等认为,区块链可以保障用户对云端数据的控制,强化用户与云会计服务商的相互信任。

3.大数据技术。湖南大学的樊斌等提出从由IT 人员为主导的传统“建模”审计模式转变为大数据下由业务人员主导的“统一大表”自助式审计模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柳姝婷等探索了基于大数据Power BI 技术应用与财务报表分析,发现大数据具有整合、挖掘、快捷、低成本等优点。

4.机器学习技术。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江腾蛟等发现,大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异常发现算法和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能克服传统审计的抽样性和随机性,解决全面审计问题。重庆理工

大学的吴花平等发现基于机器学习的持续审计可以对借款逾期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提高审计效率。

三、关于数字化与企业财务转型的研究

2020 年5 月1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将数据列为新的生产要素。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推动会计工作数字

化转型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本届年会探讨的重点。

1.数字化赋能财务转型。福州大学的方巧玲等发现,国企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能改善信息产生与传递效率,提高集团子公司股价信息含量。华东理工大学的万柯等提出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依托改进的ARP 系统实现企业财务转型。

2.数字化情境下数据资产的财税性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刘梅玲等认为,数据资产同时具备数据的属性和资产的属性,同时数据资产课税具有经济上的可税性、制度上的合法性和征管上的可行性。

3.数字化对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作用。福州大学刘琨等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事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东道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抑制因跨国并购事件导致的企业交易成本上升和创新投入下滑,进而优化并购整合效果。

4.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因与路径。华东理工大学的杨应荣发现,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构建和治理数字化平台,帮助企业在用户、业务、产品、资产获利能力等各层面取得改善。中国海洋大学的王舰等认为,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是数字化其资产,具体在上云、用数、赋智三个方面助力资产数字化。

5.内部审计参与企业数据治理。中山大学的郭瑞营认为数据治理是数字化转型的保障,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数字素养,掌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专业技能,在数据治理的各个阶段广泛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活动。

6.电子会计凭证数据安全性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周卫华等建议推动电子会计凭证格式统一、改进电子会计凭证验证方式、规范数字签名体系、探索兼顾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的会计凭证保管的方法、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四、关于智能化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2021 年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财会领域智能化改造,更好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本届年会探讨的重点。

1.智能化与制造业生产率提高。西安邮电大学的刘飞等发现,智能制造并没有给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生产率带来显著的影响,而无形资本、税收、成本支出等变量对公司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智能化与审计效率提高。重庆理工大学的程平等发现,在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函证程序中引入RPA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能高效完成函证程序中重复性高、工作量大、效率低、基于规则的工作。福州大学的王冰等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高管行为以识别舞弊的贪婪因子,并发现审计数字化可以提高舞弊暴露的可能性。

3.智能化与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李爱琴等发现“税企直连”模式是支持企业税务智能化转型的一种重要模式,在纳税过程的监管上实现了前端化、集中化,节约了纳税成本。

4.智能化与证券公司效率提升。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陈巍鋆等发现,智能化在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会计核算辅助支持、数据采集及加工和财务统计分析等场景下有着非常优异的应用,同时智能化有力地催生了金融科技的发展。

5.智能化背景下的伦理问题。合肥工业大学张超等认为,智能化应用带来的伦理问题不仅出现在个人层面,也出现在政策、社会、组织层面,数据的安全性、问责性、可访问性、透明性以及对技术的信任度是在智能技术开发和使用时较常见的道德挑战。

6.智能化背景下的财会人才发展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化成认为,数智时代的财会岗位将可能分为智能财务核算师、智能财务工程师、智能财务运营师和智能财务规划师。上海财经大学的俞濛萌等发现,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对智能化的要求明显增加,对智能化背后的分析、筹划、决策、管理知识储备和经验有更高的要求。

五、关于平台化和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

自从《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 号)发布后,企业财务共享建设和应用快速发展,财务共享成为近年来信息化年会持续讨论的话题。

1.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与建设。南京审计大学的许汉友等发现,城市竞争力对企业财务共享中心选址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刘笑然指出对共享平台进行系统整合,以应对新老系统整合困难、数据接口不一致问题。

2.上市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成效。华中师范大学的李闻一等发现,上市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显著降低了其现金持有水平,提升了企业现金持有价值。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张媛等发现上市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降低了股价同步性。

3.财务共享服务推动企业转型。青岛理工大学的程晓凤发现,构成财务共享模式的四个关键管理手段——战略规划、信息系统、流程管理、组织管理,通过共同作用实现营运资金管理提能增效。海通证券的马中等发现,海通证券的财务共享建设实现从财务管理观念到财务管理流程的全面革新,对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和运营管理的支撑作用已经显现。

4.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讨。山西财经大学的李娜等发现财务共享应用可以归纳为的五种模式,即服务中心、数据中心、管控中心、卓越中心、大共享中心。江汉大学的于敏等认为,

信息化发展对提高管理会计工作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则是管理会计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前置条件。

六、关于一体化和业财融合的研究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2016〕19 号)提出,要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充分实现会计和业务有机融合。如今,业财融合理念已被广泛接受,该问题再次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

1.智能会计与业财融合。山东大学张玉明等认为,智能会计能够解决信息割裂的困境,有助于形成“业、财、税、管”等模块融合的最终形态,实现业务驱动财务、业财税数据合流支持管理决策、决策数据反哺业务。

2.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兰州财经大学的贾妍尝试将风险清单和风险矩阵两大管理会计工具引入铁路商贸物流企业业财融合中,有益于从源头上管控经营风险,提升业财融合效益。

3.业财融合赋能企业转型。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李丹等发现,通过业财融合赋能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提升医保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中化二建集团的房芳发现,施工企业项目管

理业财融合可以帮助管理者获得精细化数据,提升施工企业竞争力。

七、关于会计信息化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研究

《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强调,切实解决制约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打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高校会计教育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路径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引起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1.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美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系统委员会主任David Wang认为,会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结合时下信息科技,及时更新会计课程的内容;另一方要推进产教融合。中国石油大学的李秀等提出高校主动以智能化、数据化、国际化的视角建立教学体系,为新技术背景下培养复合型、智能化MPAcc 人才提供保障。

2.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安徽工业大学王锴针对会计学科线上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汲取循证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山东财经大学的牛艳芳等总结了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即立足自身院校层次,结合学科特色,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强调丰富教学方法,解决课时限制。

3.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探讨。山东工商学院的谷增军发现,基于结构化主题研讨的《财务共享模拟》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庆理工大学的聂琦等在《RPA 财务机器人》课程中导入FAST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聚焦问题、整合方案、精选教法和优化成果建立课程框架,发现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八、关于其他问题的研究

此外,与会者还对信息披露、企业创新、企业捐赠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1.关于信息披露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的喻子秦等发现,创新信息披露能同时发挥监督效应和保险效应,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华中农业大学的黄贺等发现,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有利于促进企业成长。北京工业大学的刘亭立等发现,董事网络具有信息通道效应,网络位置的丰富度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网络位置的优越性使得会计信息“劣向可比”而非“良向可比”。

2.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重庆工商大学的陈利等发现,政府补助和数字普惠金融均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强化了市场作为资源要素配置中“看不见手”的作用。

3.关于企业捐赠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金智等发现,“金税三期”实施之后,限制了企业避税行为,打破了企业与政府之间“以捐换税”的隐性契约。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高歌猛进,推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呈现出全新面貌,为会计信息化实践与研究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本次会议围绕会计信息化工作,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趋势,探讨了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发展和应用变革,对推动“十四五”时期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阅读

  1. 会议动态 | 中国会计学会第二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

  2. 分会动态 | 中国会计学会第十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在桂林顺利召开

  3. 论文导读 | 基于管理活动论的智能会计系统研究——从会计信息化到会计智能化

  4. 观点荟萃 | “抗疫中的会计信息化洞见”之一

  5. 关于印发《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6. 加快会计数字化转型 支撑会计职能拓展 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之六



点击查看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