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来看,小菜园是谁的餐厅?

海星花园 海星的自然乐园
2024-09-05


从春寒料峭,到暑气渐盛,新泥龙门小菜园种植项目第一个课时包,历时四个月(20220227--20220612),在芒种之后,迎来了圆满收官——我们亲手播种的土豆丰收啦!

↑20220227龙门小菜园

↑20220612龙门小菜园

此时,身穿夏季短袖,品着鲜美的土豆和滴翠的黄瓜,回想彼时大家初见面那会儿还穿着棉衣,忙不迭地为土豆先生“盖上棉被”,为蚕豆小姐打理“生活空间”;而其他作物“邻居”:黄瓜、玉米、花生、红薯的故事都还没有上演……

↑20220227龙门小菜园
↑20220227龙门小菜园
↑20220227龙门小菜园
一晃这数月的风风雨雨、疫情波折,终究没能阻拦我们前行的脚步,迎来了收获的喜悦。

↑20220612龙门小菜园

回想第一课的当天,请“好奇宝宝”小泥巴们自己提出问题作为驱动(详见第一课活动记录与蚕豆小姐和土豆先生的初见面文末),而该问题的答案则需要通过五次课的持续观察与身体力行的劳作,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比如:


你看,土豆开花了!原来土豆花是这个样子的,它像头戴金色花环,身穿洁白衣裙的小仙女~

↑20220612龙门小菜园 土豆先生也仙气


一个土豆切成多块,每个小块甚至土豆皮,原来都有可能发芽,生长,变成长长的藤蔓,结出更多土豆!

↑20220227种下的小半个土豆块长出了藤蔓


用地膜(孩子称之为保鲜膜)覆盖土豆苗,与粉黛乱子草(来自附近景观花海枯萎之后再利用)秸秆覆盖土豆苗,两个地块对比能发现,后者生长的土豆苗更快更壮实,也许是因为秸秆保暖又透气,还能转化成还田的养料。

↑20220227龙门小菜园 给土豆先生盖被子

↑20220612龙门小菜园 哇遍地都是土豆先生


对于土豆,我们吃的是可不是它的果实开花的位置将来会结果实(含种子)。对比观察土豆与胡萝卜,虽然两者身上都有一些“凹槽”,但土豆凹槽里长出的是嫩芽,胡萝卜凹槽里长出的是细细的须根
土豆身上的凹槽事实上是茎上的节,各个节里会长芽,芽继续长成普通茎,匍匐在地面上。因此,我们吃的部分是一种
变态茎——土豆的块茎。
胡萝卜或萝卜身上的凹槽里不会长芽,只能长一些须根。而萝卜具有“缩短茎”,非常短,夹在叶柄与肉质根之间,不容易被看出来。因此,我们吃的部分是一种
变态根——胡萝卜/萝卜的肉质根。(见下图)

还有还有,蚕豆花朵的秘密,详见第二课活动记录菜园里的颜色密码,等你来解密!


当然啦,最最重要的收获当中,绝对不能落下的就是:自己亲手种的土豆,真是香啊!


这盼啊望啊,“吃上土豆”的念想,牵挂了足足四个月,终成现实——在这个充斥着太多“唾手可得”的满足感的浮世中,显得弥足珍贵。

经历了风雨与躬耕,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在田间地头进行野炊时,我们也没有忘记按照“无痕山林”的原则,恰当地进行野外用火、烹饪,恰当地处理洗涤、餐饮废水,确保每一次小菜园活动对当地环境最小冲击。

另一篇关于“无痕”野炊的活动可见小菜园蚕豆大丰收啦


作为第一课时包最后一次课,大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按纸条上的提示语,你能否把活动照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形成对五次课活动内容的整体回顾呢?


在回顾五次活动时,重点关注两方面内容:
一,通过照片回顾在小菜园亲身经历的一些食物链/网现象(能量流动),引导孩子发现“三个餐厅”,即我的餐厅、地上餐厅、地下餐厅,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物质循环)。与孩子们一边梳理、摆放照片位置一边启发交流:

A、这些不同的“食材”和“食客”,分别属于哪三个餐厅?
B、我的餐厅与地上餐厅是什么关系呢?地上餐厅剩余的食材、食客(排出物/遗体),与地下餐厅食客们的食材有什么关联吗?
C、地下餐厅的食材,有可能回到地上餐厅,回到我们的餐桌上吗?
D、小菜园项目中“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减少农药使用、厨余堆肥和秸秆还田等,确保三个餐厅健康运转等。)?

以上内容以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们做出自己的回答后,正确排列摆放出“三个餐厅”的位置关系。最后,邀请孩子们就此编一个故事,用自然戏剧形式表演出来。

孩子们与自然引导员,有的扮演蔬菜,有的扮演青菜虫,有的扮演蚯蚓塔,有的扮演喷杀虫剂的农夫等等,很快一场自然戏剧《杀虫剂来啦!》上线啦!


最后孩子们提出,下回要编一个“反杀虫剂”戏剧!看样子很有觉悟哇哈哈。

**小菜园的物质循环圈:生产者(农作物/植物)-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人、青菜虫、蚜虫、蛾子等/次级消费者瓢虫、蜘蛛、蛙类、鸟类、蛇等)-分解者(蚯蚓、马陆、微生物等) 再回到生产者;而来自太阳的能量在这个循环圈里是逐级递减,不可逆的。


二,讨论蚯蚓塔内的厨余是不是垃圾?(详见第三课活动记录一起来为蚯蚓建一座餐厅吧!)看起来脏兮兮的厨余(蚕豆壳、包心菜黄叶子等),被投放进蚯蚓塔内一个多月之后,体积明显变少,它们到哪里去了呢?(有的孩子问)是被蚯蚓搬运到垃圾场去了吗?事实上是,通过蚯蚓、马陆等多种食腐小动物,加上微生物等的分解作用,厨余“垃圾”最终转变成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以及部分重新回到大气中,从而被农作物开始新一轮吸收利用。而这样的农作物,我们烹煮和品尝的时候,也就体会到了格外新鲜美味!


因此,菜园里产生的这些厨余并不属于“垃圾”,我们是有办法使得它们相对容易地重新回到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圈中的。有个说法:在人类诞生之前,地球上是没有垃圾的。

而所谓的垃圾,是指那些不容易被自然分解,很难甚至再也回不到自然循环圈里的物品,比如塑料、玻璃、橡胶、金属制品等。
因此小菜园活动时,大家每次都能自带水杯与餐具,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就是尊重土地,照顾地球的最美行动!希望能将这些行动带回到日常生活中哦。


龙门小菜园第一个课时包,包含五次课。主体活动是通过孩子们亲自种植当季作物,追踪观察蚕豆小姐和土豆先生的完整生长过程,探索周边生态环境,初步理解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基本生态学概念,获得亲近与友善对待大自然的态度。

今年秋季,龙门小菜园将继续与你相约:亲手种植和完整追踪秋冬至早春的应季作物。品味田野秋日的味道,播撒来年丰收的希望!


敬请期待新泥公众号之“独立项目”专栏,关注小菜园秋季课时包招募信息哦!


END



特别感谢:

富阳龙门小菜园项目组全体父母志愿者,小菜园种植技术指导韵儿爷爷,以及杭州桃源里自然中心《自然教育在身边》提供的相关活动教案。


龙门小菜园第一课时包活动回顾:

第一课:与蚕豆小姐和土豆先生的初见面

第二课:菜园里的颜色密码,等你来解密!

第三课:一起来为蚯蚓建一座餐厅吧!

第四课:小菜园蚕豆大丰收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星的自然乐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