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力作|张克勤-土壤也能抑制真菌的生长,张克勤告诉你答案

2017-11-15 iNature iNature

喜欢我,就关注我(iNature)

编者按:总是会有人说,周杰伦的经典歌曲是《稻香》,《双节棍》等;刘德华的《忘情水》,《来生缘》等,这些歌曲都是百听不厌,常听常新的,而且听起来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怎么评价学术界的经典文章或者是成名作呢?有的人认为,发的影响因子越高越好,这样就是经典文章。但是,iNature认为,作为经典文章,肯定使用的人很多,而且看的人也是拍手叫绝,所以我们是根据总引用量,来客观的评价一篇文章。今天就推出张克勤高引用量的一篇文章(非综述类),以飨读者。




iNature:土壤真菌病可对本领域大多数真菌物种的发芽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抑制剂中,微生物起源的挥发性物质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项研究中,张克勤等人调查了产生抑制真菌挥发物的细菌的频率和身份。在所测试的1018个细菌分离物中,发现328个产生抗真菌挥发物,其可抑制两种杀线虫真菌淡紫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和Pochonia chlamydosporia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用市售抗真菌化合物进行的试验表明,细菌来源的七种挥发性化合物(乙酰胺,苯甲醛,苯并噻唑,1-丁胺,甲胺,苯乙醛和1-癸烯)可能在土壤真菌病中起重要作用。



植物寄生性线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目前使用几种策略,包括作物轮作,抗性作物育种和化学或生物杀线虫应用来对付这些害虫。其中,由于其环境友好而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剂。两种线虫食性真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和淡紫拟青霉已经发展成为商业产品,用于控制田间线虫。不幸的是,由于土壤真菌抑制作用,这些真菌剂在田间对线虫有不同的作用。因此,真菌生物防治剂还没有达到农民想要常规使用的可靠和一致的水平。农民不积极使用,可能限制了这些商品在科学界的应用和商业开发。


典型的土壤真菌病


土壤真菌病抑制真菌的萌发或生长。这种现象发生在大多数天然土壤中。 Dobbs和Hinson(1953)首先描述了土壤真菌病。已经发现,抑菌强度取决于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已经提出了两种流行的假说,即营养剥夺和抗生素来解释土壤真菌病的机制。前者说由于其他土壤微生物的强烈竞争,外源能源可能不能用于萌芽孢子。后者强调土壤真菌可以由其他土壤微生物产生的抗真菌化合物引起。已发现真菌对微生物总数和真菌种群都有影响。最近的发展表明,特定的微生物群体可能在土壤生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Paecilomyces lilacinus 真菌



已经表明,土壤中的抑制真菌的物质包括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抑制剂。挥发性化合物可能出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土壤中,并且已经证明它们参与了土壤真菌病。这些挥发性抑制剂在自然界中既可以是无机的,也可以是有机的。已经鉴定的挥发性抑制剂包括乙烯,氨,烯丙醇,丙烯酸,三甲胺,和N,N-二甲基辛胺。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光谱似乎不仅取决于环境条件,如营养物质,温度,pH和湿度,还有其本身。然而,就张克勤等人所知,几乎没有任何关于细菌的身份与其挥发性真菌抑制剂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参与土壤真菌抑制的细菌挥发性抑制剂,并鉴定产生这些挥发性抑制剂的细菌。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结合RFLP分析来产生这些物质的细菌。


Pochonia chlamydosporia


张克勤等人 在所测试的1018个细菌分离物中,发现328个产生抗真菌挥发物,它们能够抑制两种杀线虫的真菌:淡紫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和Pochonia chlamydosporia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根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16S rD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五大类:Alcaligenaceae,Bacillales,Micrococcaceae,Rhizobiaceae和Xanthomonadaceae。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 / MS)鉴定了39个细菌分离物的挥发性化合物。 用市售抗真菌化合物进行的试验表明,细菌来源的七种挥发性化合物(乙酰胺,苯甲醛,苯并噻唑,1-丁胺,甲胺,苯乙醛和1-癸烯)可能在土壤真菌病中起重要作用。


统计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发现另外的挥发性物质属于三个主要群体。这些也在细菌培养物中检测到,但这些抑制真菌的候选药物的抗真菌活性需要进一步确认。以前的研究报道,胺基可能会改变土壤的pH值使其更碱性。相反,醛和烯烃不会显着影响土壤的pH值。它们可能是酸性土壤中挥发性真菌病的致病因子。这三种挥发性物质,胺类,醛类和烯类物质在土壤生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原文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o7AW48i(可直接下载,仅用于教育,不得商用)


原文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8071707001678





猜你喜


美哭了|11月份,所有的Cell及子刊(总共38本)的封面,你最喜欢哪一张(文后还附有其影响因子,值得收藏)

重磅|白藜芦醇,就是你,让细胞返老还童

经典力作|黄荷凤-体外受精成功率低及流产频发,黄荷凤给你答案(干货,很有用)

经典力作|陆林-戒毒了之后,为什么总是会复发?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冯海忠研究组揭示胶质母细胞瘤新机制

Molecular cell|傅向东开发R-ChIP方法,解决R-loops形成机制

送福利|“阿法狗”类似公司可以代写科学论文,解放科研人员(人工智能的再次升华,以后再也不需要找论文代写公司,一步到位)

刷屏了|要想成功,你必须具备以下六个要素(遗传所储成才)

《自然》宣称优化作物分布可多养亿万人口

经典力作|陈晔光-TGF-β作用特异性的机制(难得与施一公握手合作的作品)





温馨提示:iNature是介绍一流的,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提供专业的完整的同行解析;另外也会介绍全世界知名的实验室及业界大师;同时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生命科学及科研过程的平台。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Plant_ihuman”,了解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另外,iNature公众号也开通了“爱科学爱自然”头条号,欢迎大家关注。


                             


投稿、合作、转载以及招聘信息发布等事宜请联系liupan@sibs.ac.cn 或微信号“13701829856”。




55 27347 55 15287 0 0 3827 0 0:00:07 0:00:03 0:00:04 382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