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茨默著,桂林、杨富学译 | 吐鲁番文献所见古突厥语行星名称

虽然突厥游牧民族对星空的观察要比我们城里人深入得多,但对一些重要天体的认识却极为有限。这一论断也同样适用于古代回鹘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天文学在突厥学研究中是一个少有问津的课题,甚至连很多现代辞书都很少触及过它。关于星宿名称的研究,不仅对天文学的研究有意义,而且还可通过它来了解古人的思维领域,这一点前贤都曾注意过。除巴赞曾对古突厥的历法作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出版了《突厥历法研究》一书[1] 外,另有三篇短文也颇值得一提,它们分别是由巴赞[2]、克劳逊[3]  和内梅特[4]  撰写的。

在着手重新整理出版有关大熊星座之《北斗七星经(yitikänsudur)》之残卷时,我发现有几个问题必须首先予以解决。

一、有一篇符咒形式的卜筮书[5]  曾涉及到七个行星(七曜):巴赞[6]  认为汤姆森刊本中的paγrlï[7]  应为yiti paγrla。巴赞正是在+la的词汇中发现了一个后缀,而这个后缀在一些形容词中也出现过,如körk+lä“美丽”是从körk“身材”一词派生的。这种表达方法是他通过译解《七星经》而发现的。[8]  然而,这里却存在着疑问,因为古突厥语本身很少有这种先例。埃达尔至少在口头上曾探讨过上述后缀的副词特征。[9]  如果要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比较接近的猜测就是作如下解释:复数之后缀lar中少掉了一个符号r。至少需提请人们注意的是,这篇文书写得很不详细,因为它仅提到七曜中的五个:tir“水星”、urmïzt“木星”、naγid“金星”、kiwn“土星”和max“月亮”。只有“月亮”是用粟特语词来表达的。巴赞用巫术——星占学的观点来解释是不无道理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未言及火星。有人猜想那是由于撰写者的疏忽,我看未必。

二、在一份迄今尚未刊布的橘瑞超家藏回鹘文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tašnïng isi-gin tumlïγïn ayu birälim
我们拟就石头之热冷作一解说。


这份文书之部分己由藤枝晃制为图版发表。[10]  在这件文书中,七曜的排列顺序准确,除了五个真正的行星:wnxan“火星”、tir“水星”、wrnzt“木星”、naxid“金星”和 kiwan“土星”外,还有mir“太阳”和max“月亮”。在这里,对“太阳”和“月亮”的命名采用的是粟特语,七曜的顺序也和粟特语流传下来的星期顺序相符:星期日(太阳)、星期一(月亮)、星期二(火星)、星期三(水星)、星期四(木星)、星期五(金星)和星期六(土星)。[11]

三、七曜历在回鹘摩尼教徒中使用颇广。为了确定斋日,回鹘摩尼教徒兼采波斯历、汉历而制定了适合本民族特点的历法。[12]  就这一点而言,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称突厥人不了解星期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13]

在回鹘摩尼教历法中发现有陌生的星宿名称存在,那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即使在很通俗的回鹘文文书中我们也可以见到他们,如前文所举的几件突厥—回鹘文书例证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佛教天文学领域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印度术语。[14]  āditya“太阳”、soma“月亮”及其它五行的顺序并非总是一致的:


五曜             梵语                    回鹘语
水星              buddha                  bud
金星              śukra                     šükür
木星              brhaspati               braxasvadi
土星              śanaiścara             šaničar
火星              angāraka                angarak[15]

这些名称不仅在天文学著作中出现,而目可见于日常用语中,举例说,在回鹘文赞美诗中,就有人把高昌国之统治者比喻为美丽的木星。[16]  汉族人很讲究五行,通常的排列次序为:火、水、木、金、土。受其影响,回鹘文献中五行的排列顺序与之完全相同:oot yultuz(火星)、suv yultuz(水星)、yïγač yultuz(木星)、altun yultuz(金星)、tuprag yultuz(土星)。[17]

疑伪经《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之回鹘文本(题作Säkiz yükmäk yaruq sudur)所说的“八阳”给文献的解读带来了许多困难。[18]  该经强调,人们在“筑墙动土,安家立宅”时要“先读此经三遍”,就会使“一切鬼魅,皆悉隐藏”。文献中提到回鹘统治者——可汗能够驾驭阎魔王的军队,统帅阴间鬼神(回鹘文作ärklig xan süüsin bašlaγučï qašïnčïγqorqïnčïγ ärkliglärning atlarï bo:)。[19]  这里提到的天神有十五六个。这里仅就其中的七个略作述论。因为他们与本文所谈的行星密切相关。

1. kün yorïγï,意为“太阳运行”,汉文本原作“日游”。

2. ay ölütči(柏林收藏的一份写卷作ay ölütčisi),意为“谋杀月亮”,汉文本原作“月煞”。词法上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可以加上物主代词的后缀,且语意不变。

3. ärklig,意为“强有力者”,汉文本原作“将军”。正如邦格等所指出的那样,这个术语在这里意为“金星”。这一点又与艾伯哈德所言不谋而合。[20] 巴赞在其研究回鹘历法的著作中把ärlg解释为鄂尔浑突厥碑铭《磨延啜碑》中之ärlig<ärklig(金星)。[21]  因为ärklig仅在《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中比较明确地标示为“金星”之意,而在其它的突厥语语言范围内,该天体一般都用čolpan表示。[22]  所以说,巴赞和内梅特氏的“金星”说尚嫌证据不足。回鹘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是一篇译作,将ärklig用作“金星”带有偶然性。

4.下一个天体名曰tai sui,音译自汉文原本之“太岁”,表示木星。

以下的讨论便开始遇到了困难。

5. sarγurunguluγ,意为“黄色的旗了”,汉文原本作“黄幡”。邦格等认为土星为黄颜色,故其表示的为土星。我倾向于这一观点。但艾伯哈德表示此说可疑,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案,[23]  认为它表示的是罗睺罗吞没了太阳和月亮。惜艾伯哈德未提供任何证据。

6. irpiz qudruqï,意为“豹子尾巴”,汉文原本作“豹尾”。小田寿典己正确地认识紧接其后的词yumuzuγluγ指的就是这一天体,而非邦格等人所言的另外一个天体。小田未对yumuzuγluγ一词进行深究,径译作“擎豹尾旗”。[24]  邦格等干脆弃之一边而未译,仅在注释中推想其词根为动词yum-或yom-。由是观之,yumuzγ是一个由yumuz变化而来的名词,词根无疑为yum-。埃达尔认为,动词yumuz-之含义尚欠明确,但它有许多派生词则是肯定的,只是要为一个假想的动词来确定含义殊为不易。[25]  该词在别的地方也有出现,特肯释之为“标志”之意。[26]  但将tuγ yumzuγ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人们自然又会将之与“旗帜”、“尾巴”联系起来。在《八阳经》之外,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件尚未刊布的文书,它使我们在确定yum-之含义时可作出更多的设想。在这份亚历山大文书(Alexander-Text)之粟特语写卷背面有这样一段话:


arxant yana ïnča tip yrlïqadï. siz töžün uγuš-ta tuγmïš qïlïnmïš tolp qamaγtiši-lär-ning tuγï yumsuqï bolmïš tägqunču[y] xatun kiši siz.[27]

我觉得应将之译为:


罗汉接着(对一个名叫TYKL' Y-'K//的姑娘)跪拜道:“你出身高贵!你是公主和可敦,是所有女人的旗帜(或王冠)!”


这个词由于和tuγ连用而有了“旗帜”等义。我认为,kirg.ǰumuru是“大约、人”之意,[28] 可能为yumuz- 的另外一个派生词,但这己是题外话了。

另外,艾伯哈德认为“豹尾”是ketu的同义词,在印度星占学中,它是第九颗行星。[29]

7.回鹘文本中的biš(türlüg) topraq ärkligi yir tngri xanï[30]  对应于汉文原本之“五土地神”。前文曾提到过,邦格等把yumuzuγluγ归入本内容而未作翻译。实际上,汉文与回鹘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五土地神=biš (türlüg) topraq ärkligi yir tngri xanï。

人们也许会问,既然topraq ärkligi已表示“土地神”之意,那其后为什么又出现yir tngri xanï(土地神)呢?我认为,这是译者在翻译时先写出两种可行的译法以备定稿时选择的,[31]  结果人们在抄录时将之一块抄了进去。

邦格等给水星、火星推想了六、七个名称,但不得不承认:很遗憾,我们找不到相应的证据。[32]

与此相反,艾伯哈德则认为,也许是由于地球之缘故,第7号行星才被命名为土星。[33]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文所讨论的回鹘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中的那段相关文字仍是最不易解释的,尽管有汉文原本可资参照。当然,汉文原本也有自身的特殊问题。上文讨论的1~5号星宿意思比较明确,而6~7号就难以对号入座。尽管人们的解释不无道理,但终究还缺乏说服力。我觉得,“豹尾”可能指的是“慧星”,在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中即有qudruqluγ yultuz一名,意为“有尾之星”。[34]  也许,“五土地神”和上天根本就没有什么关联。但这样说又显得与正文有矛盾,因紧接其后的即为占据着四个方位的天神:kök luu(青龙)、aq bars(白虎)、qïzïl saγzγan(朱雀)、qara yïlan(玄武)。

可以肯定,行星的名称在回鹘人中是各有来历的。为人熟知的可见于《福乐智慧(Qutadγu Bilig)》和《突厥语辞典(Dīwān luγat-it Türk)》的上述星宿术语却肇源于为人尚不熟悉的古突厥—回鹘语写卷。


茨默(P. Zieme)是德国著名的突厥—回鹘语研究专家,出版有《回鹘文〈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残卷(Fragmente der Uigurischen Version das “Jin' gang jing mit den Gāthās des Meister Fu”)》(柏林,1971年)、《回鹘文密教经典译本残片(Fragmente tantrisher Werke in Uigurischer übersetzung)》(柏林,1976年)、《萨迦班智达著〈师事瑜伽〉及〈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回鹘文译本(Die uigurischen übersetzungen des Guruyogas “Tiefer Wey” von Sa-kya Pandita und der Maňjusrināmasamgīti)》(柏林,1977年)、《回鹘文悼亡书(Ein uigurisches T otenbuch)》(布达佩斯,1978年)、《回鹘文佛教头韵诗(Buddhistische Stabreimdichtungen der Uiguren)》(柏林,1985年)、《回鹘语观无量寿经》(京都,1985年)、《吐鲁番敦煌出土回鹘文韵文(Die Stabreimtexte der Uiguren von Turfan and Dunhuang)》(布达佩斯,1991年)和《高昌回鹘土国的宗教与社会(Religion und Gesellschaft im Uigurischen Konigreich von Qoco)》(克雷弗,1992年)等专著,并有论文、书评 200余篇,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是他1992年提交柏林国际突厥学研究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利用吐鲁番出土有关文献对回鹘天文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返观我国学界对此问题却少有问津,此译或可略补其缺。本文译自Barbara Kellner-Heinke1e共Marek Stachowski编《突厥语语音与词汇史研究集(Laut- und Wortgeschichte der Türksprachen. Beiträġe des Internationalen Symoposiums Berlin, 7. Bis 10. Juli 1992)》,威斯巴登,1995年,第199~204页。

注释:

  • 上下滑动查阅

[1]  巴赞(L. Bazin):《突厥历法研究(les systèmes chronologiques sans le monde turc ancient)》,布达佩斯—巴黎,1991年。

[2]  巴赞:《古突厥时代的星象知识(Über die sternkunde in alttürkischer Zeit)》,《梅因茨文学科学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论文(Abhandl. der geistes- und sozialwiss. Klasse. Akad. D. Wiss. Und der Literatur)》第5期,1965年。

[3]  克劳逊(G. Clauson):《早期突厥诸族天文学术语综考(Early Turkish Astrononical Terms)》,《乌拉尔一阿尔泰学年鉴(Ural-Altaische Jahrhücher)》第35卷,1964年,第350~368页。

[4]  内梅特(Gy. Németh):《论古代突厥的星宿名称(über alttürkische Sternnamen)》,《匈牙利科学院语言学报(Acta Linguistica Acad. Scient. Hung.)》第18卷,1968年,第1~6页。

[5]  汤姆森(V. Thomsen):《吐鲁番出土突厥卢尼文残卷(Ein Blatt in türkischer ‘Runen’schrift aus Turfan)》,《普鲁士科学院院刊(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β. Akademie d. Wiss)》,1910年,第296~306页。

[6]  上引巴赞《突厥历法研究》,第249页。

[7]  上引汤姆森《吐鲁番出土突厥卢尼文残卷》文,第302页第1行。

[8]  上引巴赞《突厥历法研究》,第251页。

[9]  埃达尔(M. Erdal):《古突厥语词汇的构成:词汇功能研究(Old Turkic Word Formation.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the Lexicon)》,威斯巴登,1991年,第403页以下。

[10]  藤枝晃:《文字的文化史》,京都,1991年,第215页插图76。

[11]  吉田丰:《粟特语杂考》,《东方学》31辑,1989年,第167页。

[12]  哈密顿(J. Hamilton):《988、989和1003年的回鹘摩尼教历(Calendriers manichéens ouïgours de 988, 989 et 1003)》,《巴赞纪念文集(Mélanges offerts à Lauis Bazin)》,巴黎,1992年,第7~23页。

[13]  上引巴赞《突厥历法研究》,第333页。

[14]  罗伯恩(K. Röhrborn):《古代突厥语玄奘传卷七(Die alttürkische Xuanzang-Biographice VII)》,威斯巴登,1991年,第32、33页。

[15]  拉合玛提(G. R. Rachmati):《突厥吐鲁番文献(Türkische Turfan-Texte)》第7卷,柏林,1934年,第5、6、10、17号文献。

[16]  茨默(P. zieme):《回鹘王国的称呼与赞美(Titulaturen und Elogen uigurischer Könige)》,载萨嘎斯特(K. Sagaster)与艾美尔(H. Eimer)合编:《阿尔泰世界的宗教、凡俗象征及其他(Religious and Lay Symbolism in the Altaic World and Other Papers)》,威斯巴登,1989年,第449页。

[17]  上引《突厥吐鲁番文献》第7卷,第1号文献。

[18]  邦格、葛玛丽、拉合玛提:《突厥吐鲁番文献》第6卷,柏林,1934年。小田寿典对此问题作了许多的研究工作。

[19]  上引《突厥吐鲁番文献》第6卷,文献第91~92行。

[20]  艾伯哈德(W. Eberhard):《汉文大藏经中天文学著作调查(Untersuchungen an astronomischen Texten des chinesischen Tripitaka)》,《华裔学志(Monumenta Serica)》第5卷,1940年,第223页。

[21]  上引巴赞《突厥历法研究》,第499页。

[22]  上引克劳逊《早期突厥诸族天文学术语综考》,第361页以下。参见吉雅玛提(L. Gyarmati):《突厥语中之天体名称(Nazvanija planet’ Venera’v tjurkskich jazykach)》,载白斯棱发尔维(G. Bethlenfalvy)等编《阿尔泰宗教信仰(Altaic Religious Belifs)》,布达佩斯,1992年,第117~129页。

[23]  上引艾伯哈德《汉文大藏经中天文学著作调查》,第226页。

[24]  小田寿典(J. Oda):《新发现的几件回鹘文佛典〈八阳经〉残片(New Fragments of the Buddhist Uighur Text Säkiz yükmäk yaruq)》,《古代东方研究(Altorienalische Forschungen)》第10卷,1983年,第141页以下。

[25]  上引埃达尔《古突厥语词汇的构成:词汇功能研究》,第322页。

[26]  特肯(S. Tekin):《元代回鹘佛教文献(Buddhistische Uigurica aus der Yüan-Zeit)》,布达佩斯,1980年,第380页。

[27]  德国科学院柏林分部“吐鲁番藏品”粟特语写卷第14000号,第8~13行。

[28]  于大钦(K. K. Judachin):《吉尔吉斯—俄语词典(Kirgizsko-russkij slovar)》,莫斯科,1965年,第269页。

[29]  上引艾伯哈德《汉文大藏经中天文学著作调查》,第226页注8。

[30]  上引邦格、葛玛丽、拉合玛提:《突厥吐鲁番文献》第6卷,文献93~94行。

[31]  茨默:《古代突厥语佛教著作之选择性翻译(Alternative übersetzun gen in alttürkischen buddhistischen Werken)》,芙拉格奈尔(Ch. Fragner)、施瓦茨(K. Schwarz)编:《约瑟夫·马图兹纪念集(Festgabe an Josef Matuz. Osmanistik-Turkologie-Diplomatik)》,柏林,1992年,第343~353页。

[32]  上引邦格、葛玛丽、拉合玛提:《突厥吐鲁番文献》第6卷,第150页。

[33]  上引艾伯哈德《汉文大藏经中天文学著作调查》,第226页注8。

[34]  拉德洛夫(W. Radloff)、马洛夫(S. E. Malov)编:《回鹘文金光明经(Suvarnaprabhāsa)》,圣彼得堡,1913~1917年,第434页。


编按:本文原刊《敦煌研究》1997年第2期,第179—184页,如若引用请参考原文。



往期阅读:


[德] 茨默著,杨富学、彭晓静译 | 一杯凉水——黑水城出土突厥语景教文献


[英]亨特(Eric C. D. Hunter)著,杨富学、颜福译 | 葡萄沟所出叙利亚语、粟特语和回鹘语文献


[匈牙利]马尔丁奈兹(A. P. Martinez)著 杨富学、凯旋译 | 迦尔迪齐论突厥


[德]克雷恩、土巴奇著,赵崇民、杨富学译 | 敦煌出土叙利亚文基督教文献残卷




长按二维码识别,期待您的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敦煌民族宗教与文化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