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侯门山上】长吟轩与南屏山馆

陈建平 越民生
2024-09-04

点击“越民生”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上和大地方、九厅十三堂。两边教书房、中央永思堂”。这首歌谣中所指的教书房一处叫长吟轩,一处叫南屏山馆。
先说长吟轩。
长吟轩是上和村最早的一所私塾,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六年。由上和村有名的“发财太公”尔旦公之子,第十四世孙荣千公:陈国瑛独资所建。
上和村的家谱上绘有一张形象草图,只画了一个门台而已。仅凭这张草图,还凭着一份执着,去寻找当年书声回荡的长吟轩学堂……

长吟轩旧址在上和祠堂-----永思堂旁边的高坎头顶。来到祠堂旁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逶迤而上的几十级青石板台阶,青石板台阶虽经岁月沧桑,依然整齐排列,坚实如故。青石板台阶旁那块长满青苔的大岩石将是长吟轩学堂永恒性的标志。走上二、三十级台阶后,能见到一条长约三米的石门槛,石门槛上两只半圆形的石门臼完好依旧,这就是当年长吟轩的门台旧址。
长吟轩坐西北朝东南,跨进石门槛,仿佛听到了长吟轩两扇子大门被推开的“嘎嘎”门声,只见一股书香味扑面而来。
站在门台处向远眺望,青山环绕,山峰叠翠,庄里飞瀑,悬挂轩前,长蛇形山势似飞龙喷薄而下,上和“五马同槽”的地势村貌尽收眼底。
若仔细寻找过去还可以看到长吟轩门前那块饱经风霜的太湖石,象位慈祥老人向来人指点那长吟轩的旧址方位,诉说着长吟轩当年的非凡。
从高坎头顶的地理位置看,有七、八间屋基地,想象得出当年的长吟轩规模不算太大,但读书的孩子也不会很少。查一下上和家谱说会发现,清朝乾隆后期,上和村出了好多位例贡生、太学生、邑庠生等乡贤达人,如上和第一位武举人(乾隆庚寅年即1770年中举)明钿公就是长吟轩的毕业生。
沧海桑田、时光荏苒。如今虽见不到长吟轩当年精致、考究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建筑,但长吟轩学堂的精神代代相传,荣千公独资建学堂、造福子孙的风范将留世百芳。
激动之余,留小诗一首以咏之:
寻访书院祠堂边,
岩石台阶覆青苔。
学子长吟诗经歌,
耕读传家越千年。

再说上和村的另一教书房:南屏山馆。
南屏山馆建成于清朝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年),出资、建造者乃为上和先辈香山公芳椒、春园公、锦江公及继字辈继唐公等人,耗时一载有余,建房三列,计十余间,与门台形成回字形建筑。
南屏山馆遗址在上和村末端的上新屋,孝溪之源头的小牛塘坞旁,爬上平定岭的半山腰,在一块巨大岩石脚下,有一方较为平坦的山地,上下分成数块,约有四、五亩地左左。放眼望着去,地上隐隐约约尚存断垣残壁,后面还有小池塘的印子,听前辈族人说 ,在解放前的三、四十年代南屏山馆遗址上还有磉基、石板、残墙、瓦片,大岩石下泉水溢流。
环视四周方位,南屏山馆坐东朝西,背靠峻岭,三面环山,一溪(孝溪)中流,环境幽静,古木满坡,朝烟暮霭。
面前宽阔舒旷,俯视大半个上和村,炊烟袅袅;正面对着黄绫尖,文笔峰高照,左边相望关山鹅鼻峰,巍峨屹立;右边远眺笔架山,青翠毓秀。俯首向下望去,南屏山馆前的青石板台阶蜿蜒而上。象征着当年学子们攀登的知识台阶,努力一步一步向上、再向上。

立于南屏山馆遗址,仿佛能听到了当年学子们“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朗朗书声,令人浮想联翩。
随着岁月流逝,已见不到南屏山馆当年的建筑,只见那两边山坡上的青松、水杉、毛竹在风中摇曳,绿油油的庄稼长满山地,遗址上茁壮成长的杏树、桂花不停地点着头向人们诉说着南屏山馆昔日的辉煌。
想当年,祖辈们把读书视作正道,有朝一日让子孙们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故将南屏山馆正屋命名“正业堂”;正堂面朝黄绫尖,堂后泉水潺潺,筑一池形若月牙,故取名“半月池”。其水澄澈见底,盛夏不涸,是先生和学子们饮用之水。左边一排教室起名“挹秀轩”,屋后坎高岩巍,修竹茂林。右边一排书房起名“汲古斋”。斋的左边剖竹以引山泉,蓄水为池,大小各一,上下相通,曰:上下池。上池为洗菜池,下池为洗杂用池。兼洗涤与消防共为一体,设计非常合理。南屏山馆前植花卉、种草药,架葡萄天棚,起名“半芥园”。时有百花争芳、时有芍药飘香,园中花草琳琅满目,果树飘香,春华秋实。
春夏之交,李花满树,草长莺飞,微雨初晴,苍翠欲滴;秋冬之际,天高气爽,菊黄果实,枫红霜叶,雪压青松。
“南屏山馆”虽没有古代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等四大书院名气那么大,但其优雅的环境亦可与其媲美。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清朝咸丰年间,上和先辈能化大力气,出巨资建成如此规模的南屏山书馆足见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子孙们的厚望。
当年的同邑举人陈毓秀先生见上和南屏山馆如此秀美,不禁抚掌赞叹,欣然提笔,吟诗八首,史称《南屏八咏》:我摘录如下,供人欣赏。有几首虽稍有些夸张,但也足以反映出当年南屏山书馆之规模与辉煌。
黄绫山
山名黄绫山,色亦黄绫色。
悬挂小轩前,山灵乞加墨。
我无绝妙辞,五色为组织。
笔架山
相如气凌云,燕许工画日。
笑我有多忙,时阁一支笔。
欲学愚公愚,移近案头出。
葡萄林
招凉推小槛,忽讶雪盈枝。
不信六月花,开来六月时。
素馨与茉莉,肥瘦孰相宜。
幽涧泉
万籁已俱寂,此水有清音。
出山后復入,幽咽鸣深林,
谁与知音者,拂石弹素琴。
上下池
石瀬鸣潺潺,节级为蓄泄。
一月印一池,宕漾各清绝。
移步欲相留,疑有上下别。
西岭雪
昔闻岷岭雪,万古积不消。
今见西岭上,满岗堆琼瑶。
一架白玉屏,书生色矜骄。
碧松阴
环山栽碧松,浓阴窅失曙。
一客荷樵来,一客看云去。
满地铺绿针,诗酒当筹箸。
东岭月
斗转星渐稀,怪无明月上。
登岭忽皎然,出地已三丈。
归来急开窗,瞥随我入幌。

知识要靠积累、教育可以传承,精神尚可延续。南屏山书馆的建成改变了上和村自“长吟轩”学堂被毁后数十年中没有正规学堂的格局。莘莘学子们为南屏山馆的“正业堂”、“挹秀轩”、“汲古斋”这些不凡馆堂斋名而骄傲,从此文风士习盛行,族人的精神面貌也有大的改观。有诗为证:
孝溪之源绕炊烟,
碧山半岭引幽泉。
揖秀汲古赛应天,
南屏山下书声回。
(注:应天指古代应天书院)
南屏山馆聘请过多位先生任教。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在南屏山馆教书时间再长,书教得最好的是一位姓骆的先生,他是草塔骆家人,这位骆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品德兼备,得到学生与家长们的敬重,在上和村口碑极佳,是位博学多才的教书先生。骆先生不但书教得好,他还是一位有名气的风水先生。据传他在教书闲时,跑遍上和的山山水水,在黄高坞----土名叫倒地木楔,谋到一处褔地,然后将骆家的祖坟迁葬至黄高坞----倒地木楔,后成了骆家的发祥祖坟。这当然是题外话了。
岁月蹉跎,光阴似箭。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波及上和村,老辈人称“长毛造反”。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经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凯“天京内讧之变”后,兵败如山。清朝咸丰辛酉年间(1861年),主持浙江军务的太平军将领侍王李世贤残部退出金华府时途经上和,为不让长毛进村,危害百姓,上和族长组织民团在村庄外围的乔竹岭、瓦窑岭,长蛇形、平定岭一带阻击“长毛”,双方各有死伤,长毛死伤十余人,上和的长辈中牺牲八位壮汉(有家谱记载)。长毛一怒之下强行进村将树德堂、修德堂、南屏山馆等房屋付举一炬,这成了上和族人永久的痛。
南屏山馆自建成至被长毛毁,一共经营了九年,在这短短的九年之中,曾经培养出一批优秀子孙,有的还考取了功名,如邑痒生、太学生等,有当年永思堂匾额为证。
长毛造反烧毁南屏山馆之后,南屏山馆一时无力修复,上和村的学子们随即转入上和宗祠---永思堂内读书。尽管学习条件不及南屏山馆,但子孙们的学业是不能荒废的,上和子孙们耕读传家之风永续。

关于承志轩
在南屏山馆被毁四十余年后的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上和村又名人----仁甫公愿捐出良田十余亩作为贤产,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基金,并承诺逐年增补。拟择地新建学堂,起名“承志轩”,取善承先志之意,以告慰香山公、春园公等数位先大人九泉之灵,以了上和子孙们求学心愿。
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承志轩未能建成,其志只能靠后辈人来继承。仁甫公写有一篇《承志轩缘起》留于后世。

新中国成立后,上和村选址于后门山新建上和学校(草坪处原为教室与办公室,草坪左边外有食堂等,共13间),聘请良师,设立初中部,吸引周边山村的学子前来求学,学生数量倍增,人才辈出,耕读传家之风再次得以发扬光大,先辈们的办学遗志总得传承。
耕读遗风 茅舍时闻翰墨香
龙马壮志 山村代有英才出
这是上和村新牌坊建成时镌刻在门台的一副楹联,其意境就是对上和村先辈们艰辛办学的褒奖,也是对上和村所有莘莘学子搏击学海、成就学业的首肯。由这副楹联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上和二十世孙   陈建平敬撰   丙申春月于杭州)

(左 陈建平

志愿最美,因为有你:公益时光——陈建平

推荐阅读:

1.诸暨市乡土文化读本·马剑

2.文言公益讲堂

3.读写公益讲堂

4.作文公益讲堂

5.公益古诗讲堂

6.小古文讲堂

7.主题聊聊吧

8.标点符号8讲

9.小学生必读经典文言文

10.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


11.跟着梅芷读童年

12.少年版 三国演义

13.海底两万里

14.昆虫记

15.唐宋名家诗词故事

16.跟着弘虫读乡村

17.越民生|2020.7—2020.12侯门山上的公益故事

18.走读乡村习作篇

19.草房子

20.纪录片 故宫100


21.傅雷家书

22.纪录片 汉字五千年

23.纪录片 史说汉字

24.纪录片 中国文字发展史

25.纪录片 百年巨匠

26、越民生|2021.7.12.-2021.8.12“抗逆星”成长营

27.越民生|2021.1-2021.6 侯门山上的公益故事

28.绿珍珠 

29.一只蛤蟆叫太阳

30.青草国的鹅


31.守护神一个

32.大马梦里来

33.爱在他乡项目——关怀外来建设者子女

34.“壹心”关爱儿童项目

35.焕新乐园项目

36.阳光少年大声说项目

37.牵手成长 爱在诸暨项目

38.跟着弘虫读乡村《老家》

39.越民生2021.7-2021.12公益故事

40.列那狐的故事


41.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

42.我爱老家乡村行6期合集

43.我爱老家乡村行合集

44.浙江有礼•枫尚诸暨,暑假快乐行!

45.骆驼祥子

46.淘气包埃米尔

47.颜氏家训

48.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

49.2021.7-2021.12 侯门山上的公益故事

50.2022.1-2022.6 侯门山上的公益故事


51.【2022•我们的公益脚步】我爱老家乡村行,携手400多儿童一起走过……

52.2022•我们的公益脚步】我们一起阅读过的24本书……

53.【2022•我们的公益脚步】在247个日子里,一起跟6部纪录片神游……

54.【2022•公益的脚步】阳光少年大声说@江东公园里共度的好时光……

55.【2022  公益的脚步】2022.7—2022.12与侯门山相约

56.2022年,我们的故事与故事里的我们……

57.《西征记》

58.《字若星辰》

59.《再见,树耳》

60.只此青绿——青春期关爱公益项目  合集


61.《水妖喀喀莎》

62.《愤怒小龙》

63.《美人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越民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