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天泛读第六期|洪水来袭、县中考生崛起……希望在苦难中破土重生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4-04-09

2022年6月25日,公众号“看客inSight”的推送《女式内衣流水线上,打工男孩的无欲青春》引发网友关注。有人感叹“少有人将目光投向流水线上的工人”,也有人说“这篇文章反驳了读书无用论”,有人在文章中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而更多人透过作者的镜头和文字,看到小镇内衣厂的青年们真实的生存状况。这篇文章首发于2017年,标题是《汕头内衣厂里的打工男孩》

作者陈劲大学学习新闻专业,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自由报道摄影师。他将镜头和文字对准小镇青年的生活与情感,作品普遍关注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存和流动状况。

八月,时光吹来了立秋,末伏闷热的余韵仍然占据着整个世界。热浪在空气中堆积,分子间的缝隙里,秋日的清凉偷偷溜出来。就像我们繁忙中停滞的时刻,思绪会偷偷溢出来,躲在字里行间,等待着被挖掘、翻阅、总结。

夏秋之际,八月正是读书天,文字总是常看常新,越嚼越有味,更品更留香。深度训练营向你发出邀请函:从教育、财经到性别、家庭,让我们抬眼触及世界。

以下,是十一、十二期营员的8月天天泛读。

@全体成员

泛读博览,方能有角度、知温度、挖深度。深度营的成员们,八月天天泛读开始啦!优秀的文章值得大家一起学习,看到好文记得在此分享哦!

              张天爱

我想给大家分享这一篇——《洪灾里的书海:一夜归零和重启长征》

(图源:中图网)

国内实体书店和出版业在疫情期间本就受到不小的打击,这一次的洪灾更是让很多企业“从头再来”。很多绝版书受损,不仅让爱书的人心痛,洪灾更是让民营出版业的生存更为艰难。

             

              吴浩旖

《极端天气下,动物没有选择》


(图源:青年志)


今年,极端天气的频频出现成了媒体密切关注的议题,而本文对于“动物园在面对极端天气时会怎么做?”这个问题的关注,是这个议题中相对小众的角度。本文采访了饲养员、动物园设计师、动物园爱好者,向大家介绍了动物园里的北极熊等动物在极端天气下的困境。


从“动物园整体对于动物福利考虑不周”的现象出发,探讨“一个好的动物园应该是怎样的?”,是本文真正想要抛给大家思考的问题。


               肖文玥

我还想要推荐无名而已这篇文章。


王宏春生前展示为救援队捐赠绳索获颁的荣誉证书
(图源:冰点周刊)


在蓝天救援队里,大家没有真名和身份,他们用代号称呼彼此。“23”牺牲后,队友们才知道她叫王宏春。


我第一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坐在图书馆自习室里,含着泪看到结尾。某种意义上,蓝天救援队是一个理想主义之地,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低,只有对于公益事业的热爱与支持。


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没有刻意描述王宏春和刘建民以及其他救援队的队员们如何伟大,而是通过惊心动魄的救援过程细节以及日常的小事凸显他们身上人性的光辉。


龙盼               

《一个深度贫困县,打破「县中魔咒」之后》

(图源:人物)


“苦读”,几乎是每一个县中成功的共同法门。在超级县中的模式下,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还未能迈入高考的大门,就已经被提前淘汰了。


《人物》这篇稿件为我们观察县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会泽模式打破了这个怪圈。会泽县教体局紧紧握住了教师资源的分配权,不断建设新的高中,严格滚动划片,任何学校都不允许招片区外的学生。这样一来,会泽整体成为了一个教育集团,实现了比较良性的竞争。


不过,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孩子,大概逃脱不了“小镇做题家”的命运。如同文章所说,“会泽的孩子们仍有很远的路要走。或许竞争不再是从高中而是从童年开始,从他们翻开的第一本文学书、听到的第一个故事开始。”更遥远的议题,似乎仍在广大县中的脑海之外,我们也不必苛求。

          

庞少博               

《9块9高品质咖啡,瑞幸转动增长飞轮》


这篇文章是常规的财经新闻,我希望提供一个视角就是:研究一个行业,往往可以从它头部的企业去看。比如说当我们对咖啡行业感兴趣,就可以去了解一下瑞幸他如何做到万店规模,如何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如何去面对美国公司的指控,如何去在跨国的挑战中赢得先机,如何去不断超越星巴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当我们想真的了解一个行业的时候,往往去看到一个大公司的发展,就会看到他经历了怎样的一个高低起伏的变化。

(图源:36氪)

 

李安淇             

《包凡失联的180天:一个人和一个行业的命运》


(图源:暗涌Waves)


本文从包凡与行业故事的角度,梳理出一条FA企业发展的命脉,详细说明了新经济和世界的碰撞。在一般的财经新闻里,为了靠近这个事件中较热门的话题,内容会集中在“包凡为什么会失联?失联后的华兴”,而这篇文章却把目光聚焦在“曾经辉煌的华兴,为何会以这样的方式上收场”。

除此之外,它的创新写法在于:文章中穿插着不同的时间线,将不同时间段的华兴,包凡进行对比。不断刺激读者: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华兴走到了这一步?一直以来我觉得财经新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看到“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交织共振”,而这篇文章就非常完美的体现了这点!

                              贾晨溪

分享一篇文章:《妈妈偷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


母亲留下的纸条
(图源:人物)


这篇文章是关于家庭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好像两个代际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消弭的,而这种矛盾不单单只发生在一个家庭一下,它是整个中国家庭式的缩影,所以引发了评论区很多人的共鸣。

“就算你百般提防,父母留下的行为习惯如同思想钢印般烙在了你的身上,传递给你的后代。当你某一天不经意间说出了和父母相同的话,东亚家庭的代际创伤才终于形成闭环。”成为父母,好像变成我们这一代最怕的事情。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觉都是一种深深地窒息感,也有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或多或少这样的事情,所以十分能与文章中所传递的情感共鸣。         


              肖文玥

《外派到非洲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两位工程师在坦桑尼亚姆万扎省布斯韦卢供水项目高位蓄水池旁交流

(图源:新华社)


选择外派非洲的工作已经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选择。相比国内,同样的工作接受外派可以获得的更高薪水和更高补贴。本文记录了几位前往非洲工作的年轻人的生活,外派让他们的职业能力迅速成长,但也要面临孤独和当地的文化差异甚至安全问题。

     

              姚汶含

《回到乡村:投资客,隐士,流浪者》


(图源:先生制造)


这篇稿子是返乡创业者的人物群像。文章中没有特别浓墨重彩的突出描写,却能用平淡的笔调将不同的人物性格生动地描绘出来。特别喜欢写王一寒的那段里“年轻时就不怕跟人家干仗”、“我不知道过去三年她亏了多少钱,但她看起来并不急切。她是在做生意,但更是像在经营一种生活方式。”这些看似与主题没有太大关系,却很好地刻画出了创业者与众不同的形象。


此外,我认为最有意思的是它的行文安排与线索,通过描述不同人物在“返乡创业”这一段时间内的所做所见,来展现乡村建设的现状。创业者重返乡村,尝试各种可能的路径,一方面是出于对田园与自然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治愈自己出身自乡村、却挣扎于都市的自卑感。

      

              杨雨晨

我这里还有一篇关于就业的文章:《他们的身体和心灵,是互联网的垃圾过滤器》


(图源:纪录片《The Cleaners》)


这篇文章将内容审核员这样一个常常被忽略的职业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本篇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记者与研究这项“被隐藏的数字劳工”的学者罗伯茨展开访谈。通过访谈学者来呈现商业性内容审核员的处境,这种形式使得本篇文章未流于表面,而是能够深入至经济体系、社会体制内部,谈及当今互联网生态中平台的责任、人工智能发展下的视野变化等等深刻的问题,由此揭示商业性内容审核员和这个社会的困境。


张娜            

我想分享一篇:《"小姐代言人"的退却》


叶海燕的照片

(图源:真实故事计划)


这篇文章从叶海燕现在直播生活引出她的故事。她走进卖淫场所,为性工作者发声,硬杠嫖宿幼女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巨浪,到最后她找到伴侣,在景德镇一家瓷器店小心地生活。在她的视角下,我们看到的是贫困滋生出疾病与苦难,弱势幼小的女性在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中,成为被掠夺的性资源。这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小姐”背后的逻辑规则。


从叶海燕的故事,我们看到的女性主义主张女性去捍卫权利,但在实际生活中,人总是受情感牵绊,难以挣脱。底层女性的表达依旧被抑制,不被理解。叶海燕代表了上一个时代的女性主义,曾经红极一时的“红尘论坛”被忘记,叶海燕也随着草莽互联网时代的落幕而退却了。


-END-

十一期统筹 | 张天爱 吕宜函 屠杭莹 马子雯十二期统筹 | 邓蔚楠 姚欣言 王天越值班编辑 | 陈子桐 周智珊运营统筹丨梁   栋 温泓烨运营总监 | 胡世鑫


 推荐阅读 

[1]天天泛读第五期 | 芭比火了,世界语却依然冷门……

[2]天天泛读第四期 | 热浪翻滚之前,学生与老年人的“倦怠”时刻

[3]企业经济、儿童教育、性别议题……我们在这些领域泛舟阅读 | 天天泛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