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笔记 | 王伟凯:如何拆解一家多元庞大的集团

深度训练营 深度训练营 2022-04-30


/媒笔记/


🕐2021年7月16日


📚王伟凯:如何拆解一家多元庞大的集团


✍🏻整理:施咏洁


图:《棱镜》


财经新闻怎么做?商业报道该如何入手?一家多元庞大的集团该怎样去认识、拆解?2021年7月16日,深度训练营邀请腾讯新闻《棱镜》编辑王伟凯老师结合自己写作《苏宁跌进多元化陷阱:恒大200亿只是“最后一根稻草”》的经历,讲解了财经报道的操作方法,并分享了一些财经报道写作的技巧。


01

关于财经报道,需要先了解的


刚入行的财经记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分类、分行,比如有些人只做房地产方面的、有些人只做互联网方面的、有些人只做汽车方面的,或者金融方面的、政策经济方面的……通俗来讲,也就是跑线。


国内绝大部分财经媒体都是分线条的,有一些是不分线条的(比如《南方周末》,比较考验记者的快速学习能力、快速积累能力和做报道时积攒下来的人脉),还有的媒体会有性别管理。


稿件类型与常规报道一样,但独缺特稿。之所以没有好的商业特稿,原因有三:采不到核心人物,仅靠资料写不出特稿;利益关系太深;专业术语和数据会冲淡文本感情。


财经报道是枯燥的,原因也有很多:1. 数据——数据是枯燥的,而商业报道的数据、资料就是“新闻现场”;
2. 要从比自己聪明、专业的人口中问很傻瓜的信息;3. 时常要沉浸在自己不怎么能看懂的财报里;4. 需要花很多钱去购买专业的数据服务;5. 如果写错,一辈子的稿费都不够赔;6. 没有那么多的“新闻理想”;7. 读者少,不会有太大成就感——选题小众,读者也更理性;8. 一些写作技巧,在这里没用。


02

什么时候需要去拆解一家公司?


其实很多时候都不需要——假如口线的记者本身对公司就比较了解,那么他只需要常规跟踪报道有关信息。而当这家公司处于重大转折点、并且很多人看不懂变化背后原因的时候,就需要专业记者的拆解和解读一系列公告背后的故事。


此外,公司要足够大、足够具有话题性,才值得你去花大功夫研究。只要拆解过一次,在此后的报道中你都会非常得心应手。


03

拆解工具


基础工具

1. 天眼查、企查查等工商资料查询工具但是它们并不能反应出公司的背后逻辑)2. 上市公司各公告发布平台、裁判文书网


中阶工具

各公司出版的书籍(有些公司会出版他们的企业史、管理经验等等,书里会隐藏很多的故事,有助于你系统地了解公司。)


高阶工具

东方财富choice、wind等专业数据平台(这些平台可以直接算出一些数据,方便对比。)


如果人也是工具

公司内部人士、尤其是核心部门负责人(接触不到核心人物的话,周边的普通员工也可以采访,但不是特别有价值。)


04

上市公司的核心资料


1. 财务报表

不同行业有不同重点的数据,如有息负债、现金流、扣非利润、政府补贴等。比如零售行业本身是一个现金流充沛的行业,若其现金流出问题,则说明公司主线出了问题;比如有些科技行业,主业不挣钱,但它还是显示利润是正向的,其政府补贴可能会非常多。财务报表需翻来覆去地看才能看懂,一定要仔细看,而不能一扫而过。


2. 股权质押、转让公告


3. 融资公告

如定增、资产证券化、银行授信、发行债券等。


4. 公司章程

往往会涉及到董事会席位分布、股东权限等。这些可以用来分析它到底在做什么,也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商战。

● 比如苏宁易购这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有九个席位,其中六个是非独立董事会席位,三个是独立董事会席位(独立董事主要作为参考的存在而非决策)先前张近东家族控制四个非独立董事会的名额,阿里巴巴控制两个,那么显然阿里巴巴在这个董事会中没有太多话语权。后来阿里巴巴通过入股成为了大股东,虽然它不承认自己是大股东,但它在控股总额上超过张近东;在董事会成员中,张近东家族只有两个席位了,显然张近东的话语权就被大大削弱。


● 比如在格力电器的员工激励持股计划之下,可以半价购入格力的股票,其中有百分之三十多据说是要定向发给董明珠的,那么她就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买到大量股票。董明珠这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控股的占比。因为她现在的控股比例只有2%左右,通过购买或者别的手段就获得更多的控股;而根据格力电器的公司章程,如果一个股东的控股比例达到3%,就具有独立的提案权。


05

非上市公司的资料如何获取?


以上讲的是一些上市公司的资料。但在一个非常庞大的集团中,可能只有部分公司去上市,或子公司上市、母公司不上市。以苏宁系为例,苏宁易购是上市公司,但苏宁电器、苏宁地产、苏宁体育等等并不是。如果想了解集团的逻辑,就需要参考大量非上市公司的资料——这些材料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这部分资料的获取主要依托的是债券发行时的公告(发债公司需要向投资人交代财报情况、财务情况)但债券分为很多种,其中如果是针对特定对象的私募债,公司的财报就没有义务对外公布。


苏宁电器的财务情况文件

图:王伟凯


如果这家公司既不是上市公司也不是发债公司,那基本上就很难找到他们的资料。他们没有义务对外公布,即便公司内部有乱七八糟的问题,那也只是公司内部的事情,与公众无关。


06

将琐碎的信息整合起来


获得大量的信息后,你需要把它们整合起来、整合成可以供你所用的逻辑。有哪些琐碎的信息是需要整合的呢?


1. 查看各公司的并表范围2. 查看股权结构3. 整合公开的报道


它们的背后可能存在的一些老板的权衡和商业逻辑,不是简单的“赚不赚钱、亏不亏损、有多少员工、员工工资多少”,需要详细地分析与对比。


●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苏宁足球队是哪一个公司下面的,觉得它可能属于苏宁体育,但其实它隶属于苏宁置业。


苏宁报道作者梳理出的苏宁系架构


07

拆表之后,需要弄清楚的地方


1. 并表的考量

如有利于融资、有利于转让资产、有利于直接借款、有利于减少资产负债等。比如a公司并表b公司,因为b公司是优质资源,可以冲淡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这就有利于公司的融资借款。总之,并表的考量是非常复杂的。


2. 股权出让的常见逻辑

先将资产做烂,低价转让给利益相关人,然后受让方将资产做大,再高价卖回;急于融资;业务调整,砍去非核心业务。


3. 股权结构变化暗藏公司逻辑


08

如何采访?


1. 前面的都是案头工作。要查阅完资料、弄清楚后再去采访;


2. 不要轻信员工的话、尤其是离职员工,往往会有一些情绪化的东西;


3. 非核心人物的采访只能点缀,不能做核心内容;


4. 减少与公关的不必要扯皮;


5. 最好的结果是采访到老板。


09

财经报道的意义


为什么要做财经报道?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公司的报道?它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它有什么公共利益、公共价值?这是决定你写作欲望的关键问题。


你只有在发现做这篇报道的意义的时候,你才知道怎么去写。比如说,去记录一家知名公司的发展轨迹,为以后的商业历史做一个点缀;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如民营经济的发展困境、创业公司的造富神话,等等;财经报道也是给普通读者讲故事、给专业读者输信息


10

一些写作技巧


1. 首先,不要想着写成特稿。调查性的商业报道一旦成了特稿,就意味着可能情绪化了;


2. 不要直接引用数据和财报信息,要变成普通读者能够读得懂的话;


3. 多一些故事、描写,让读者从枯燥的数据、分析中跳出来;


4. 要对已掌握的信息有宏观的运用能力;


5. 拿不准的,千万别写。


11

推荐书籍


1.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2.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3. 《浪潮之巅》4. 《激荡三十年》


图:王伟凯


Q&A


Q:当核心人物实在找不到时,这个报道还能继续做下去吗,核心信源缺失有其他弥补的办法吗?


A:很多时候都找不到核心人物,一般情况就要看谁掌握的资料更独家、更核心。很多财经报道,都不是对人物的采访、写作,而是财报、数据的解读。


Q: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在财报解读的时候会有些不确定和不自信,老师在刚入行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吗?是如何迅速克服的?


A:很多新记者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看多问,只能做时间的朋友,积累多了,就看懂了。另外就是,社会上有不少相关的培训班,可以多参加一些。




统筹:李翱


-END-


统筹总监 | 胡世鑫

值班编辑 | 施咏洁


推荐阅读


新闻工作者的时间观:与时间同行 | 媒笔记

澎湃记者教你如何做好人物采访 | 媒笔记

媒笔记|以碎立通:微观史学与报刊史书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