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蜂研新闻|大豆制种授粉难,“农业之翼”显身手

小蜜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2023-10-24

7月30日,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蜜蜂为大豆授粉项目组完成今年授粉任务,按预计转地至吉林敦化某林场,并迅速进入蜂群繁殖模式。

该项目目前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我所负责传粉技术方面的研究,每年项目组人员都会在大豆花期深入大田中进行授粉科学实验,取得第一手数据,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果,并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项发明专利获吉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

到达场地后项目组成员开始卸车

小蜜蜂完成任务,换个环境

蜂群繁殖很好,每箱都是满满

放好蜂箱,布置板房,“小厨房”初具模样了

授粉蜂场一景


资料链接:

蜜蜂为杂交大豆不育系繁育和制种授粉技术研究成功

葛凤晨 赵丽梅 历延芳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正常的大豆品种不用昆虫授粉就能够正常结实,但在利用“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生产大豆杂交种的过程中,不育系繁育和杂交种制种必须借助人工授粉或昆虫传粉才能结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在“三系”和杂交种选育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已育成杂交豆1号~5号5个杂交大豆品种,比常规大豆增产12%~25%,目前,该项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由于大豆系低花蜜、低花粉、低花香植物,对传粉昆虫的吸引力小,蜂类特别是蜜蜂不爱采访大豆花,为此,杂交大豆的不育系繁育和制种产量低,已成为制约杂交大豆产业化的瓶颈。

为了加快利用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技术的研究进程,提高蜜蜂为大豆授粉的效率,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于2000年组成以葛凤晨研究员为首的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试验组,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合作攻关,探索蜜蜂为大豆不育系繁育和杂交种制种授粉的技术途径。在十余年的研究过程中,进行了田间杂交大豆蜜蜂传粉和网棚内蜜蜂授粉的研究。每年的杂交大豆授粉期试验组都坚持在杂交大豆制种基地蹲点观测,及时积累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从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的基础研究工作着手,向杂交大豆大面积制种应用目标努力。十余年来,克服了大豆授粉试验周期长、试验时间短、试验地域受气候影响大等授粉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和大豆生物学特点,努力调动蜜蜂采集大豆花的积极性,逐步提高蜜蜂为大豆授粉效率,经过反复的研究试验,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终于获得成功。在野外田间进行了累计15公顷面积的杂交大豆田间蜜蜂授粉试验;同时还进行了近600个网棚占地4公顷的杂交大豆授粉试验。2004年蜜蜂授粉的杂交大豆结实率为48.6%;2008年达到3.8%,

2009年在父母本1:1的情况下每公顷实产大豆杂交种792.7千克;2011年进行大规模网棚内蜜蜂授粉,繁育不育系126个,最高结实率达到80%;配制杂交组合543个,最高结实率达到90%。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强优势大豆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2009AA101106、2011AA10A105)”和“十五”期间的吉林省重大科技项目“杂交大豆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均将蜜蜂为大豆授粉技术的研究列入重要内容。大豆杂交种培育及制种技术研究项目于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应用”200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随着杂交大豆产业化步伐的推进,大豆杂交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对杂交大豆种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提高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问题。蜜蜂授粉制种技术将随着农业生产的需要逐渐向产业化发展,将成为大豆杂交种生产的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大豆生产国,大豆生产潜力和大豆市场需求量都很大,蜜蜂为大豆杂交种授粉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够解决大豆杂交种授粉结实的问题,提高杂交大豆的制种产量,而且还可以在大豆生产田中应用推广,使生产田大豆在自花授粉基础上利用蜜蜂强化大豆的异花混合授粉优势,提高大豆结实率和产量,促进大豆增产增收。

——该文引自《中国蜂业》2012年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吉林蜂研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功能

发布蜂业信息

传播蜜蜂文化

介绍优良蜂种

推介科研产品 

宣传蜂类授粉

进行研发推广

践行科技扶贫

建设生态产业


蜂研蜂采

文/泽华

地松江续长白,

葱椴黄应香槐。
飞促农提质效,
发扶贫保生态。
制良种遍华夏,
锐熊蜂授粉来。
掘乌拉蜂文化,
翼启航百花开。


责任编辑:小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