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京剧的缘分——《京剧说汇》自序

龚和德 戏曲研究 2021-09-15

这不是一本有计划写成的专著,而是在各种场合应对需要而写的有关京剧的长文与短文。选编时把它们分为六辑:说京剧、说名家新秀(包括演员和导演)、说好戏、说舞台美术、说对外影响、说其他。书名《京剧说汇》而不称“京剧学”或“京剧论”,因未能做到自成系统也。考虑篇幅已经不小,还有一批文章没有收进来。


龚和德先生


从少年时起,我就是一个京剧爱好者。进了中国戏曲研究院——后改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之后,只在有些文章中举些京剧的例子,并未想过要把京剧作为专门研究的对象。与京剧关系之新变化要从1988年说起。此年10月,应上海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黄菊盛先生的邀请,赴沪参加中国南派京剧研讨会。我在会上作了一个即兴发言,被《艺术百家》副主编吴绳武先生看重,派一位编辑到北京来索稿。12月13-14日用了二十七个小时赶写成《试论海派京剧》。稿子由我爱人送交那位编辑,自己则乘火车去天津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京剧新剧目汇演”了。这篇文章的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

有的同志提出来,应让海派京剧复活。我想,这是复活不了的。海派京剧已属于历史,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今天的任务是要把戏曲现代化。现代化的戏曲,很需要继承和发扬海派精神,但对于近代史上的海派京剧,则要扬弃,则要超越。


书房里的龚和德先生


这段话反映了我当时的一种心态,对于产生过海派京剧的上海,并无特殊期待。可是天津的京剧汇演给了我惊喜。12月16日在天津人民剧场看到上海京剧院参演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此剧称得上触动了知识分子的时代之痛,惊心动魄。演出结束,响起持久的暴风雨般的掌声。演员谢幕时,饰曹操的尚长荣回身走向斩台,饰杨修的言兴朋从斩台下来,两人牵着手向观众深深鞠躬致谢,场上播出流行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此情此境,不由我泪流满面。何曾想到过京剧还有如此强大的感动力、震撼力!它不正是海派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对旧的海派京剧的扬弃与超越吗!旧的海派京剧已属于历史,新的海派京剧正翻开新的一页。不过,不必再称它为海派京剧了,它就是现代京剧。从此,我就不仅仅是京剧的爱好者,也是现代京剧的关注者。

与马博敏、尚长荣、陈少云在上海逸夫舞台合影


“京剧新剧目汇演”之后两年即1990年,在北京举办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这个活动的举办同我有点关系。早在1988年4月下旬,我去安徽祁门参加目连戏研讨会,与中国戏曲学院院刊《戏曲艺术》主编钮骠先生同一卧室,夜间聊到再过两年就是徽班进京200周年了,贵刊可否同《中华戏曲》(由中国戏曲学会与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合办,当时我是主编之一)联手搞个学术活动,讨论京剧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困境呢?钮先生表示赞成,并告诉我,今年初,高占祥副部长同京剧界人士有个对话,谈到徽班进京事,《戏剧报》做了报道。回京后查阅高部长的讲话,他明确地说,徽班进京值得纪念,希望通过纪念活动“促进京剧艺术的发展”。受此鼓舞,我向中国戏曲学会提出了建议,经会长工作会议研究决定后,于1989年3月24日向文化部打了一个报告。赵寻副会长还带我到北京友谊医院拜访正在疗养的高占祥先生,请予支持。此事的真正启动,已到了1990年的春天。当时中央正在号召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活动宗旨与此契合,于是振兴京剧成了一个重要“抓手”。主办单位最后确定为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学会。活动从1990年12月20日开始至1991年1月12日结束,历时二十四天,有九个剧场演出一百三十三台京剧及与京剧有亲缘关系的徽剧、汉剧、秦腔、昆曲。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远远超出原先设想。我先是参加筹备组,后来主管学术评论组,具体负责领导报告、专家座谈、学者交流、演出评论的组织工作。其中学者交流是从全国征集的一百多篇论文中,约请若干专家挑选出40篇。整个活动的学术成果后来汇编成《争取京剧艺术的新繁荣》一书,于1992年出版。在这次京剧界的空前盛会中,先后写了几篇短文为活动制造舆论。并用几乎整个夏天研究有关京剧的史料,写成《试论徽班进京与京剧形成》。活动结束以后,觉得自己有所提高,不仅是现代京剧的关注者,还是京剧命运的思考者。


2016年在南京美龄宫


《争取京剧艺术的新繁荣》


上述活动的另外一个收获是认识了时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1990年5-6月间,为去安徽寻访程长庚故居,相约在合肥见面。第二天晚上看完演出,他就与我和赓续华(《中国戏剧》记者,现为该刊主编)一直聊到凌晨四点。他待人亲切随和,对不熟悉的事物不耻下问,发表看法坦率通达,很快地新识为旧雨了。随后去安庆,下榻马山宾馆,房间结构别致——中间是大会议室,四角各有一卧室,高与秘书罗扬(现为著名书法家)、我、赓续华各占一方。为了准备1991年在安徽召开程长庚诞辰180周年纪念会,占祥先生带了一篇论文初稿就在安庆讨论到深夜。讨论结束后,他又在会议桌上摊开一张大纸,给江苏南通的纪念徽班进京活动题词。写完题词已过午夜三点,还要裁纸给几个求字的朋友包括马山宾馆传达室的工作人员,写些条幅留作纪念。他的身体属于亚健康,然学习之勤奋、兴趣之广泛、工作精力之旺盛,超乎常人。纪念徽班进京大活动结束后产生了两个机构:一是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另一是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比较而言,后者是个实体。那时我刚从中国艺术研究院退休,占祥先生推荐我去基金会任职。数年后,有一个集体项目要我参与,那就是《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的编纂。我从65岁接活儿(任编委会常务副主任),一直到80岁该书才出版、交差。这又使我增加了一种“身份”——京剧知识的普及工作者。


《中国京剧百科全书》


回顾我与京剧的缘分,大体就如上述。从京剧的爱好者出发,成了现代京剧的关注者、京剧命运的思考者、京剧知识的普及者。收入本书的文章,多是由此而来,而且多是退休之后写的。但我毕竟不是京剧“科班”出身,对京剧所知非常有限,与京剧界也始终是个“圈外人”,是个旁观者。我文章中有些观点与同样爱好京剧、研究京剧的朋友有这样那样的分歧,读这些旧稿时,会想起我从报纸上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的周建国先生篆刻的两方印章:“反观自己难全是”,“思量他人未尽非”。


京剧啊,要深入地亲近你,那是下辈子的事儿了!


2016年5月22日,时年八十五


供稿:龚和德


(原载龚和德《京剧说汇》,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版)


编校:张静

排版:王志勇

审稿:郑雷、谢雍君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xiquyanjiu@sina.com

戏曲研究丨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