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室室如意|日常的结构,空间漫步的居所

W* 卷宗Wallpaper
2024-09-25



Villa C 门廊夜景



2020年初, 两位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的业主夫妇,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建筑师于岛,并委托改造他们的别墅居所。历时接近三年, Villa C落地, 业主一家五口的生活已在这里铺展。在于岛接手之前, 业主夫妇已经否决了几位建筑师的设计提案。显然,业主对于一座别墅和一处居所的期待与想象, 或许需要动用特别的策略和逻辑来完成。如何充分利用场地内的景观资源?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别墅空间的有效性和空间变化?公私区的划分是否只能机械化地泾渭分明?Villa C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对于改造项目来说,别墅的“先天”条件或是某种限制,却也可能是促成独特性的条件。在面对这样的项目时,建筑师的角色又好像是“医生”一般。


在Villa C所处的场地环境内,房屋的楼间距较为局促,如何为内部空间创造更多有效的景观资源,是解决整体空间布局的关键之一。在别墅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处相对开阔的小花园,视线在别墅二层东西两角可以难得地避开楼宇,获得整个房屋中最佳的景观,可在原始的别墅布局中,并未“珍惜”这里难得的视野。



场地外部资源示意图



另外,改造前的别墅在面向主入口街道的方向,总体呈现出“L”型的体量,可是其前侧却并不存在与其相匹配的景观资源。出于建筑师对于空间存在合理性的敏感,这些在现场意识到的问题,成为了方案发展的切入点。


基于此,建筑师做出了两个最基础的设计判断,首先,充分利用二层的景观资源,将用于生活起居的公共空间安排在二层。另外,重新梳理别墅主入口沿街的体量,将“L型”整理为“U型”,在视觉上将主入口刻画成一个明显的中轴的开始,为带动作为其延伸的内部空间留下伏笔。



改造计划所使用的体量策略



在重新梳理空间的过程中,建筑师以连续、多变,但缜密的方式,来组织整个别墅内部的空间序列。其整体空间关系,可以类比于阿道夫·路斯在著名的Villa Muller中所使用的策略,即“空间体积规划”(Raumplan)。别墅内不同的开放空间形成了一条螺旋上升的、连续贯通的漫步路径。



上图:空间序列示意图——螺旋上升的公区序列

下图:Villa C 长剖面图



从一层入口进入别墅后,门厅处对应三层通高的空间尺度,悬挂于门厅上空的旋转楼梯,具有雕塑般的质感,这一“人工景观”的安排,使得进入别墅的体验非常特别。从入口门厅开始,中轴在一层以门厅、前厅、客厅“厅的序列”(enfilade)的方式延展,老人房、主卧、书房和垂直交通被安排在其侧。“厅”作为公共空间的基本类型,是文艺复兴时期Villa的典型布局手法,常见于帕拉迪奥的诸多作品。这样的安排相较于用“走廊”作为连接空间的手段,会让一层的空间尺度显得格外慷慨,并具有某种古典式的庄严。



首层平面图


上图:由门厅看向门廊

下图:滑动查看:

图1:入户门厅

图2:楼梯间


滑动查看:

图1:门厅上空

图2:门厅的隐门、柜体与风口

图3:由门厅看向过厅

图4:过厅



一层东侧尽端的会客厅,经重新梳理抬升至一层半的高度,让客人有被邀请的礼仪感。会客厅南侧的背景墙上的原始窗洞被改为低矮的水平长窗,配合窗外竹林景观,有效屏蔽邻里视线干扰,同时在高空间中压低重心,让空间呈现出更为安宁的水平向比例。尺度放大的会客厅即是一层公区序列的终点,也是衔接二层公区的起点。



上图:短剖面图

下图:会客厅


上图:书房入口

中图:由书墙洞口看向会客厅

下图:滑动查看:

图1至图4:会客厅

图5:会客厅书墙

图6:书房内部



经一层会客厅书架后的楼梯拾级而上,便会来到二层另一处近24m贯通的,有高低变化的长轴空间序列,对应圆桌餐厅、长桌餐厅与西厨和起居室等不同的生活场景。整个二层的开放空间被理解为一个整体,通过木构中岛厨房的置入,形成环形流线,一侧是长轴家庭起居序列,另一侧则安排了两间儿女的卧室,让漫游体验更加丰富自由,同时区分公私领域。



上图:二层平面图

下图:长剖面图



二层的原始高度并非针对公区预留,因此,在东西两侧视野最佳处,通过拆除原始楼板,让空间被打通至两层高度,同时放大别墅特有的坡屋顶所带来的空间性格,也释放出原本坡屋顶下无法有效利用的低矮空间。在两个高空间区域,圆桌餐厅处新增了天光洞口,为一日三餐带来不同的光影变化;起居室重新布置的开窗,在一侧将视线引向窗外的自然景观,另一侧则引向旋转楼梯形成的人工景观,别具趣味。



滑动查看:

图1:餐厅

图2:餐厅天光

图3:起居室

图4:起居室取景


滑动查看:

图1:由餐厅看向起居室

图2:起居室的人工风景



在低空间区域,梁的序列强化了空间的延展感。西厨厨柜犹如墙壁的浮雕,水平长窗将视线引向窗外竹子。较为特别的是,在中岛和西厨之间,置入了一条8m长的固定长桌。通过两侧磨石基座和工字钢梁的支撑,黑色水磨石桌面整体现浇打磨成形,在24m贯通的空间中增加张力,塑造出了这一空间的独特个性,可用于实现多种家庭聚会的用餐场景。这一空间在实际的使用中,成为了一家五口会客起居最受欢迎的所在之一。



上图:西厨区域

中图:西厨天光

下图:滑动查看:

图1:由起居室看向餐厅

图2:西厨长桌



安置于中岛内的中厨,在红色橱柜渲染下,犹如女主人的“舞台”。中厨在通风方面也做了特殊处理:中岛内设通高的中庭,在二层自然光资源最不利处引入天光,并形成烟囱效应,解决中厨空间的自然通风问题。



上图:中厨中庭剖面图

下图:中岛内部天光


上图:私密区域,看向旋转楼梯的走廊

中、下图:女儿卧



行进至西侧客厅,通过旋转楼梯引导,至三层阁楼。这里的半室外台阶剧场成为整个漫步序列的终点。坡屋顶下被置入独立的木构系统,形成气氛温馨的家庭室。打开推拉窗,家庭室和空中花园里的台阶剧场,形成了一组观演关系,可以举办Party,小型音乐会等家庭活动。



上图:阁楼层平面图

下图:地下层平面图


上图:由家庭室看向台阶剧场

中图:由健身房看向展厅

下图:健身房



这条螺旋上升的公区序列环绕贯穿整个别墅空间,形成一条组织各个次级房间系统的“脊椎”,也是控制整个别墅空间结构的建筑性策略,同时,形成了别墅“漫步”体验的水平交通,与更具效率的垂直交通系统一起,为别墅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体验。


在整个别墅的设计中贯穿着大量的细部设计。其中,外立面使用了混凝土预制件,意在社区风貌限制的基调中,通过窗套构件的“描眉画眼”,在平整的涂料墙上引导目光焦点,重新整理其在比例上的质量,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Villa建筑类型的典型处理手法。主入口的外立面通过语言类型上的区分,中轴两侧的“手臂”被处理为墙体开窗的体积语言,面向街道伸出不同的长度。而中轴希腊母题般的门廊,通过其比例的开放性,尽可能产生界面退后的深度。从街道看去,若隐若现的犹如雕塑般的旋转楼梯,也增加了Villa C的独特个性和神秘感。



上图:西立面日景

中图:转角日景

下图:窗套细部



在室内,材料的选择和控制是空间质量的一大来源。其中,齿纹板的使用是一处典型的细部类型。基层为齿纹形断面的板材,对侧光极为敏感,在大面积留白的墙体上,描绘出侧向光泽的细微变化,产生“柔软”的触感。一层的门套、二层中岛、三层家庭室等多处木材的加入,平添空间内温馨自然的一面。另外,一层地面使用的大理石内嵌的水磨石工艺,通过近似尺度的块状大理石,内嵌至水磨石里,整体打磨成形。在前后室外花园尺度相对局促的条件下,通过地面材料的调动,让内部空间产生“花园感”的微妙室外气氛,强化了由外至内贯通的空间关系。



滑动查看:

上图:

图1:内嵌大理石水磨石地面

图2:铺地细节

下图:

图1:齿纹板光感

图2:齿纹板尺度

图3:木构亭子尺度



在Villa C的改造之后,大屿建筑一直在进行居住类型的项目实践。对于主持建筑师于岛来说,这类项目的难点不在于建筑学的专业部分,而在于建筑师的“自我”与“他者生活”的关系。建筑师的角色更像是个深度的“翻译者”,在诸多日常琐碎需求的背后,找到业主对生活理解的底色,通过自己的消化,将这些琐碎的生活需求,重新翻译成空间语言,形成生活的容器。


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不需要对“他者生活”做价值评判,但需要充分去倾听、换位和理解,尊重对方的生活见解和需求,也尊重自己真实的情感和判断。最终形成的空间气质,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是建筑师和业主共同对生活理解的认同感,也是一种由建筑带来的,生活的风骨。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卷宗Wallpaper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