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苗怀明:奠定重写中国小说研究史的文献基础——《民国时期小说研究稀见资料集成》前言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5-13

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中国小说研究一般从190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算起,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了。即便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胡适、刘半农等人在北京大学开设小说课程计算,也已超过上百年的时间。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

一百多年来,中国小说研究经过数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取得累累硕果,这门学科如今已成为一门显学,特别是《红楼梦》的研究,更是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进入新世纪后,学术史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有关中国小说研究史方面的著述相继出版了好几种,这些著述从不同层面对这门学科做了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总结,笔者也撰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文献学述略》、《红楼梦研究史论集》。

但也不可讳言,这些著述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除了观点立场等主观因素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受文献资料的限制,这些著述存在程度不等的缺漏,相当多有价值的著述未能在学术史的叙述中得到呈现,哪怕是被列举出来,这无疑会影响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其中问题最为严重的是二十世纪上半期期的中国小说研究。

《中国小说史学史长编》

二十世纪上半期虽然距今时间并不长,但要找到一些稀见的著述并不比查阅明清时期的善本容易。原因很简单,这一时期政局动荡,兵荒马乱,不少著述得不到公开刊印的机会,或藏在私人手里,或深藏图书馆中,外人难以知晓。有些尽管刊印了,但印量极少,流传不广。

尽管这些著述未能发挥应有的学术影响力,但撰写学术史著作必须像考古一样,将这些著述挖掘、打捞出来,毕竟学术史研究不是在编制学术影响力排行榜,而应该是对一个历史时期内学术发展演进的客观翔实描述。

以吴克歧的《忏玉楼丛书提要》为例。该书一部重要的红学专题书目,约成书于1928年之前。全书分三卷,共收录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作品、续书、吟咏诗词、戏曲等相关书籍62种。著录内容包括书名、卷(回)、作者、版本、内容提要等,间有简要的评述,其中不乏精彩见解。

《忏玉楼丛书提要》

有位研究者评价该书为:“研究《红楼梦》之资料书的开山之作,其对各项资料的述评极具眼光,不少见解今天来读它还可让人耳目一新并得到启示。”[1]

但该书长期以手稿的形态深藏在图书馆中,没有公开刊布过,故知者甚少。直到进入新世纪后才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得到影印出版的机会[2]。

《忏玉楼丛书提要》外,吴克歧还著有《犬窝谭红》、《读红小识》等红学著述,这些在红学史上都是值得写上一笔的。在谈及《红楼梦》的文献研究时,不能不提及吴克歧的这些研究,否则红学史是有缺憾的。

相比之下,吴克歧还算是幸运的,毕竟他的手稿后来被研究者发现,并得到影印出版的机会。还有一些研究者的著述到现在还未得到刊布,比如笔者在南京图书馆看到一部冯北海编著的《小说史略》手稿。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小说卷

该书是一部中国小说通史类著作,前半部谈古代小说的定名、变迁、分类、遭劫等问题,后半部梳理中国小说从的发展历程,一直写到民国时期。该书未写完。这部书从未被学界提及,如果不是笔者在这篇小文中提及,恐怕没几个人知道。许寿裳的《中国小说史》也属此类著述。

即便是那些曾经刊印的小说著述,有些也因各种原因传播不广,难以见到。比如慕寿祺的《中国小说考》,这是一部兼具资料汇编性质的小说研究著作,篇幅颇大,内容丰富。因其印数过小,只有一百余部,加之出版时间特殊(1949年春),长期以来不为学界知晓,因而更谈不上重视和研究。

从卷首署名“镇原慕寿祺少堂遗著”及作者写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的自序等情况来看,该书当编撰于1939年之前。

《中国小说考》

作者“就家中所存新旧小说二百余种,择其雅驯者,得半数焉,加以说明,俾知内容”[3]。全书分上下卷,按说部、笔记、弹词、野语、理想、劝惩、忠孝、节烈、豪侠、革命、扰乱、战事、才女、仙佛、高僧、妖怪、旧小说、鸿博、札记、总论、杂录等类别编排。尽管这一分类标准不够统一,也不尽合理,但由此可见其涉猎之广泛,内容之丰富。

全书涉及一百多部书籍,除古代小说作品外,还包含少量戏曲、历史著作及外国小说。对所收作品,作者皆详述其作者、版本、内容、本事等,并引证资料进行评述,间有精彩之论。该书所涉及的一些小说作品,其中如《陇防纪略》、《雪山修行记》等今天已经失传。

后来编撰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一书,就曾依据该书著录了一些失传小说,由此不难看出该书重要的文献价值。应该说这是一部颇有分量的小说著作,可惜后来没有再版,人们难以看到,其学术价值无法得以充分实现。类似的著述还有阎恨生的《聊斋发微》、卫聚贤的《杨家将及其考证》、阿英的《中国俗文学研究》等。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

即便是那些在当时影响甚大的小说研究著述,现在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到。以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一书为例。

该书1933年出版,在学界享有盛誉,成为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书目。1957年在作家出版社再版时,作者进行了修订,其内容与初稿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其中初稿中卷首三篇序文及卷后附录四、五被删去,卷尾的补遗、补正收入正文,卷首的凡例和分类说明进行了修改,正文中一些作品作品的藏处也有订正[4]。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再版,作者“又补充了一些材料,并有几处地方作了补正”[5]。

要了解中国古代小说作品的相关信息,自然要看《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的修订版,以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但如果要了解孙楷第先生学术思想的变化,了解二十世纪上半期小说研究的情况,则必须使用该书的初版本,肯定不能依据其建国后的两个修订本来谈其早年的治学情况。但该书的初版本如果要看到的话,也相当不容易,虽然也可以从孔夫子旧书网或拍卖会等渠道买到,但其价格相信会让不少研究者望而却步。

《唐代小说研究》

刘开荣的《唐代小说研究》一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该书1947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是二十世纪上半期唐代小说研究的重要著作,出版之后受到学界重视,流传颇广。新中国成立后,作者受新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该书的结构和内容都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先后于1955年、1956年出版了两个修订版。

将1956年的修订版与初版本对比来看,可以说是面目全非,几乎成为两部不同的著作,这与刘大杰撰写、修改《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情况几乎一样。

对《唐代小说研究》修改本的成败得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这里笔者不做评价。但无论是一般的阅读使用还是学术史的角度研读,无疑都要注意初版本与修订本之间的巨大差别,否则会影响到结论的可靠性。而现在,要找到一本《唐代小说研究》的初版本或1950年的重印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笔者曾编过一个《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古代小说论著简目》,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二十世纪上半期学人撰写的各类小说研究著作总数应该在一百部以上。这些著作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少一半以上没有再重印过,还有一些更是没有公开出版过,要查阅利用,相当不方便。

这里说的还只是专书,至于那些散见于各类报刊上的古代小说研究论文,数量更是庞大,仅笔者搜集所得,新中国成立后未再刊布过、学界也没再提及的就有数百篇之多,其中有不少很有学术价值,有重新刊布的必要。

可以说,学界虽然已勾勒出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小说研究的大体轮廓,但这个轮廓还不够完整和清晰,仍需要充实和完善。而充实完善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占有资料。

王振良教授

王振良兄早年研习古代小说,喜欢搜藏早期相关研究著作,多年来孜孜以求,所得蔚然可观,笔者曾到其书房参观,深感震撼。他曾将自己所藏编成一本解题目录《稗海书影录》,出版之后在学界产生良好反响。如今他再将自己所藏较为稀见的民国时期小说研究著述汇为一编,以《民国时期小说研究稀见资料集成》为名影印出版,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该书分四十卷,共收录各类小说研究著述八十四种,较之《稗谈书影录》一书所收又增加了十二种。其中大多为古代小说研究论著,少数几种为有关小说学者。可以说,将该书所收,加上那些较为常见的同类书籍比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古代小说研究著作可得十之八九。

至于这些古代小说稀见资料的重要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也会有人提出质疑,这些著述并非都是学术精品,而且大多并未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知者不多,其价值究竟何在,如何在学术史上定位。这确实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稗谈书影录》

在笔者看来,这些著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其自身的学术价值。有些著述虽然没有公开出版过,或出版后未曾重印过,但自身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今天学者的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比如慕寿祺的《中国小说考》,其中所收一些珍贵文献,不见于《小说考证》、《小说旧闻钞》等其他书籍,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小说作品名目,仅见于该书。

比如孙楷第先生,其在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地位人所共知,其著述质量的精良也是有目共睹的,除了系列目录著作外,他还撰有一本《小说史》,为其北平师范大学讲授小说史课程的讲义,但人们知之甚少,该书显然是不能被忽略的。再比如杨世骥的《文苑谈往》,该书提供了不少近代小说的重要信息,且见解也有颇多可取之处,在今天看来也并不过时。这是一部在近代小说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民国中国小说史著集成》

二是其自身的学术史价值。有些著述学术价值有限,从今天看来,其观点也许已经没有多少参考价值,比如樾公的《水浒传索隐》、徐敬修的《说部常识》之类。但如果放在学术史上来看,对我们了解二十世纪上半期小说研究的动机、方法等则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比如有不少小说研究著述当年是作为讲义刊印的,这是当时学术著作撰写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些著述在学术上也许价值不大,但对研究古代小说的教学、传播乃至小说名著的经典化等问题则是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古代小说研究是一个由庞大学术群体参与的行为,其丰富性和复杂性是由所有著述共同呈现出来的。笔者前面已强调,学术史研究不是在编制学术著作的龙虎排行榜,尽管这种排行榜也有其必要性。

《聊斋发微》

小说研究史首先要准确描绘古代小说研究的全貌和内在脉络,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优劣高下的精深判断。因此古代小说研究史的撰写不仅要有筋骨,更要有血肉,因此不管是学术精品,还是平庸之作,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都是重要的研究资料,都值得珍视。

由此不难看出这套丛书的重要学术价值。近年来,学术研究生态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资讯、交通的发达和文献资料的数字化,随着各类文献资料的大规模刊布,学界掌握资料的渠道和方式更为方便快捷,所占有的各类研究资料也远比前人更为全面丰富。

《中国俗文学研究》

在此基础上,后出转精,撰写一部系统翔实、具有集大成性质的古代小说研究史著作,应该说学术条件已经具备了。这套丛书的出版是第一步,奠定了重写中国小说研究史的坚实文献基础,希望有更多的学界同仁参与,也期待有更多的成果出现。

2019年12月16日

注释:[1]杜春耕《忏玉楼丛书提要》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2]吴克歧《忏玉楼丛书提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3]慕寿祺《中国小说考》后序,1949年刊印。[4]详情参见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第304-30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5]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重排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相关阅读】

苗怀明:文献与文本——突破红学研究瓶颈

苗怀明:从小说本位到故事群落——从《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一书说开去

苗怀明:私人书坊——中国古代小说生产与传播的关键一环

苗怀明:从《历代小说话》出版的意义说起

苗怀明:《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说的首创者当为孙楷第

苗怀明:《小说考证》——中国古代戏曲史料的拓荒之作

本文经主编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