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2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26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21年第2期 总第65期




专题策划•中国文艺2020

编者按: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弘扬担当精神,主动投身抗疫主题文艺创作实践,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本土,深植时代,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新作力作。本刊约请多位专家学者,对年度文艺发展状况进行盘点,总结成绩,剖析不足,以期引领创作、推出精品,进一步促进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


2020戏剧: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傅谨


内容摘要:2020年的中国戏剧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创作演出被迫中断。疫情稍有缓解后,各地戏剧院团就展开了自救,演出陆续恢复,并创作了京剧、昆曲《眷江城》,话剧《热干面之味》等优秀作品。在各地大量出现的脱贫攻坚主题新剧目中,彩调剧《新刘三姐》和客家山歌剧《白鹭村》是值得关注的佳作。江苏、陕西、广东三省相继举办了艺术节,北京和上海的小剧场戏曲节也如约而至。文艺评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次推出的“张庚戏曲学术提名”和《戏剧与影视评论》等报刊发表的系列评论文章,都是对呼唤专业、权威的戏剧评论的回应。


关键词:抗疫题材戏剧 扶贫题材戏剧 2020戏剧 戏剧评论


2020电影:在砥砺前行中构建共同体/饶曙光 王曼


内容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让中国电影业一度停滞不前。在电影发展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2020年对整个电影行业的冲击、影响及改变可谓巨大且深远。令人欣慰的是,整体疫情的有效控制,防范于未然的观影措施,以及一直砥砺前行的中国电影人,让中国电影业以最快的速度复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在这样的电影发展关键时刻,电影理论批评在电影强国建设中应发挥智库智囊作用,迎接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新的黄金时代。此外,面对新的语境,中国电影需要在“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框架下形成整体利益观、共同利益观以及平衡利益观,有效应对疫情给电影产业带来的危机和挑战,推动中国电影健康、可持续地繁荣发展。


关键词:线上线下 工业美学 共同体美学 电影强国 2020电影 电影理论批评



2020美术:自觉的主体/郑工


内容摘要:2020年的中国美术,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主体互动,以此呈现其自觉性。这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与主题性创作有关,与全球化时代文化主体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关。本文从“主题、主体与整体性”切入,讨论艺术抗疫中的主体多元,以及传统与当代文化中的主体建构,再及公共空间中的大众审美问题。在2020年复杂的中国美术现象中,本文力图抓住典型案例,针对热点问题展开分析,既反映上半年艺术抗疫的整体情况,又通过下半年大量出现的双年展现象,看到文化主体性在创作中的活跃程度,关注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性作用,最后提出当代美术学学科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2020中国美术 主体建构 艺术抗疫 主题创作 大众审美


△庞茂琨《永恒与短暂》布面油画 180×500cm 2020年


理论探索

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体系的重构/尹鸿 陶盎然


内容摘要:文艺评论是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改变了文艺评论生态,评论与创作、专业与业余、评论者与读者的边界被打破,评论影响的深度、广度、方式、效果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评论场域随之形成。与此同时,唯点击率、利益交换、圈层部落化等现象影响了文艺评论的生态健康。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专业理性和网络修辞,是新生态下新批评所应该形成的共识。


关键词:文艺批评 互联网批评 评论生态 文艺评论标准 文艺评论体系


柳青文学的写作境域与典型文体结构/刘磊


内容摘要:柳青小说的叙事形式几经变迁,努力在历史任务和审美品格中保持平衡,在叙述视点、情节安排、语言方式和人物设计等多方面实践了小说内容与形式的理想结合,展现了作家的主体创造性,为“共同文体”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从柳青创作的文体结构与时代语境的互动角度反思柳青小说文体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种反观和复杂化我们关于小说形式固定性理解的尝试,不仅有助于厘清众说纷纭的文学价值问题,而且有助于明确作家的社会责任,为文学的时代性研究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柳青 意识形态 矛盾冲突 典型性 文学评论

△柳青《创业史》


世界民族音乐研究的中国表述——从陈自明的学术道路说起/张大军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艰难前行。作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陈自明教授接过前人的“接力棒”,致力于该领域的学脉传承和中国表述,为世界民族音乐的中国话语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走访36个国家与地区,以“局内人”“局外人”双重视角对世界民族音乐进行交互性考察与研究,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陈自明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世界民族音乐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建立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关键词:中国话语 世界民族音乐 音乐学学科 音乐理论 音乐史


艺海杂谈

爆款网络剧审美特征与机理研究/马立新 安楠


内容摘要:爆款网络剧是一类兼具高流量和高品质的作品,在人物性格塑造、叙事情节设置和视听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现出独特的本体特征。它通过双边互动和引入争议话题,解构和重构出标志性的精神娱乐场域,形成了别样的接受美学。


关键词:网络剧 审美特征 美学机理 美学效应 网络文艺


网络拟古世情小说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空间/张春梅 郭丹薇


内容摘要:以“网络拟古世情小说”为底本的网络类型文和近几年形成热度的家族故事,在粉丝量和阅读量上堪称现象级文化事件,是互联网时代经济力、文化力的重要标识。“家族”不仅是中华传统社会的组织要素,也是中国小说史中的重要书写对象。经《红楼梦》等重要文本发端,历经几个世纪变迁,网络拟古世情小说在历史想象、空间架构、权力关系、伦理情感、主体意识等方面体现出今人与传统的复杂关联,折射出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文化系统中的特殊位置和复杂意蕴,提供了管窥当代大众美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家族 文学母题 网络拟古世情小说 文化心理 大众美学 网络文学评论


中国医疗现实的影像重构与传受机制——以《中国医生》等纪录片为例/牛光夏 夏侯姿维


内容摘要:纪录片的“真实”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复写,作为媒介传播的内容,在当前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参与着国家政治话语的诉说,其呈现的“现实”必定是经过了考量和建构的。《中国医生》等医疗题材纪录片经过选择与重塑的主观处理,借由纪录影像为社会大众构建出当下中国医疗的现实图景,引导观众对纪录片中的故事和价值产生共情与认同,以实现促进医患和解的效果。但在实际的创作和传播中,理想化的医者形象与“牺牲者”话语,虽有传播医疗常识、助益缓和医患矛盾之用,但要改变观众的固有认知并非易事,医疗题材纪录片仍有进一步言说与表达的空间。


关键词:纪录片 医疗题材 医患关系 影像重构《中国医生》影视评论


△纪录片《中国医生》海报


作品评析

台上台下的人生演绎——评电视剧《装台》的叙事艺术/江腊生 江辰炀


内容摘要:电视剧《装台》聚焦古城西安“装台人”这一特殊群体和“城中村”这一特殊空间,讲述了普通民众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温暖真切的日常故事,富有生活质感地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本质内涵。剧中每一个装台人,在喧嚣而又窘迫的生活中,用他们的情怀、担当、韧性支撑起一个温暖的人性世界,表现了不慌不忙的坚强。其中日常生活的烟火气与温情,又潜在地与传统的民间伦理相契合。艺术上,电视剧通过大量引入地方传统文化的元素,将秦腔文化与现实世界构成互文,叙事张弛有度,既有感人的生活细节,又处处闪烁着生命与文化思考的亮光。


关键词:《装台》叙事艺术 现实题材 电视剧评论


淬跨界之火,锻红色名片——评音乐剧《血色三河》/凌逾


内容摘要:原创音乐剧《血色三河》锐意创新,创用“舞台艺术+影像艺术+电子游戏”的高科技全息全景投影,“重现”革命历史,锻造出新时代、新创意、新气象的粤派红色文艺作品,入选2020年第十四届广东艺术节参演剧目。作为革命战争题材音乐剧,该作品在舞台艺术的虚实相生、歌剧音乐剧融合、刚柔相济表达展军魂、家国情怀的地方风格等层面多有开拓,对红色文艺创作多有启发。


关键词:舞台艺术 艺术跨界 红色文艺《血色三河》音乐剧评论


△音乐剧《血色三河》演出照


序跋与书评

戏曲美学范畴的辩证思考——读安葵《戏曲美学范畴论》有感/陈鹏


内容摘要:安葵先生新著《戏曲美学范畴论》,以“剧诗说”为建构设想,以形而上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下的戏曲理论及丰富的舞台实践为支撑,以“形神论”核心范畴为主轴,通过“虚实论”“内外论”“功法论”“流派论”“雅俗论”“悲喜论”“新陈论”“教化论”“美丑论”系列范畴的辩证发展,从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文本与呈现、主体与客体、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次、多个视角,完成了理论体系的范畴架构,呈现出鲜明的创造性、体系性、实践性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戏曲美学范畴论》戏曲美学 范畴体系 理论实践 书评


△安葵《戏曲美学范畴论》


名家专访

历史进程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现代美术——访美术理论家、画家潘公凯/采访人:于洋



潘公凯简介: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出生于1947年。曾先后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担任院长。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总策划和总设计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潘公凯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学术主张,在中国美术界颇有影响。其装置作品《融》曾参加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水墨作品《风荷图》《雪莲图》参加第56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潘公凯的水墨作品气势闳阔、格调高雅、意境深远,既保有了传统文人画笔墨书写的挥洒、流畅、率真、精妙之趣味,又与当代文化情景形成绝佳的融合与互动,具有独特的当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张力,是大写意中国画在当代发展转型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与可能,曾在十余个国家举办个人展览,作品被各大博物馆、艺术机构收藏。著有《中国绘画史》《限制与拓展》《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潘天寿评传》《中国现代美术之路》《高风峻骨——潘天寿绘画艺术》《中国笔墨》《生成与营构》《象域城市》等,主编《现代设计大系》《潘天寿书画集》《中国美术60年》《潘天寿全集》等大型画册丛书, 其著作《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的韩文版由韩国昭明出版社于2019年发行,日文版由日本左右社于2020年发行。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1年第2期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2期的封二


中国文艺评论家


孟繁华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担任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委员,辽宁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编委等。曾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


著有《众神狂欢》《1978:激情岁月》《梦幻与宿命》《传媒与文化领导权》《游牧的文学时代》《坚韧的叙事》《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等三十余部以及《孟繁华文集》十卷。主编文学书籍一百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四百余篇,部分著作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百余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选编;2014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201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批评家奖、2020年获丁玲文学奖,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理论成果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2期的封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巡礼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12年5月,现有会员320名,其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61名。协会下设理论评论、影视评论、舞台艺术评论、网络文艺与评论、文艺传播与新媒体研究、美术理论评论、高校理论评论等七个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着力在树品牌、建智库、搭平台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团结各艺术门类评论人才,开展客观、理性、公正、有效的评论,积极引领全省文艺创作。


坚持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品牌活动权威性,不断增强影响力。成功承办六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 “西湖论坛”,打造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交流和成长平台。开展四届“浙江文艺评论奖”评选,推出一批优秀评论作品,推送的八篇(部)作品获“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组织开展两届浙产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年度推荐活动,推介浙产优秀原创舞台艺术作品、影视艺术作品和网络文艺作品,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成立落户江干区的“长三角文艺评论发展联盟网络文艺智库中心”,为浙江网络文艺重镇建设汇聚长三角智慧和资源。


充分发挥文艺评论智库作用,积极参与浙江省重大文化活动。深度介入重点文艺创作生产,组织开展中国越剧节与浙江戏剧节“一剧一评”、浙江青年电影节、“新青年、新故事、新力量”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等理论评论板块活动,发表文章五百余篇。每月推出一期《文艺阅评》,围绕全国文艺现象与文艺思潮、浙江最新文艺作品以及行业发展、精品创作等,邀约省内外专家探讨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现已编印102期。承接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主题文艺创作题材库建设》项目,为全省主题性文艺创作提供选题指南。


积极搭建平台,培养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基层人才等不同层面文艺评论人才。通过推荐骨干人才参加高层次培训、研讨,进入各类评审、创作专家库,打造一批“签约评论家”,培养专业精深的领军人才。通过整合浙江省高校评论社资源,建立浙江省高校青年文艺评论联盟,举办讲座征文以及组织学术交流观摩等,培养文艺评论后备力量。通过引导优质评论资源向基层倾斜,在宁波、湖州、衢州、嘉兴等地举办浙江省文艺评论人才研修班;在宁波扶持建立专业戏剧评论组织 “宁波有戏”,在海宁实施为期三年的“‘吾家吾乡’创作评论品牌”项目,扶持基层文联打造地方文艺评论品牌,引导推动地方文艺创作,培养基层文艺评论人才。


协会成立以来,出版16本评论集,共约400万字。主持的“影视创作与中国精神”理论研究、“浙江高校青年文艺评论联盟”、“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主题创作题材库建设与创作选题研究”等项目被分别列为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等。


“十四五”期间,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将实施“四个一目标”和“五大计划”,即建设一支有活力、有担当、有本领的文艺评论浙军;打造一批有内涵、有特色、有影响的文艺评论品牌;营造一个说真话、讲道理的文艺评论氛围;推出一批有深度、有高度、有实效的优秀文艺评论成果;实施文艺评论家素养提升计划、文艺评论成果创优计划、文艺评论人才培育计划、文艺评论品牌打造计划、协会组织工作创新计划,全力提升文艺评论的专业性、权威性,强化引导力和影响力。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2期的封底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著作推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知

生产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邢建昌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主线,对于知识生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建构,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文献充实,主线分明,具有鲜明的学理性、时代性,有梳理、有反思、有建构,是一部学术价值、批评价值颇为丰富的学术著作。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 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zgwypl.com/zz/)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END—


签发:徐粤春

审核:胡一峰

美编:木子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邮箱

wyplzg@126.com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2020新文艺群体:乘势拓展与主动作为/李明泉 白浩 唐浩源

2020书法:生活召唤、多点掘进与文墨相生/叶培贵

2020舞蹈:回归身体与生命的意义/邓佑玲

2020电视剧:勇担文化重任 吹响时代号角/陈友军 苑期娴

《中国文艺评论》严正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重磅|《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刊扩展版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0年总篇目来啦!

Biu!《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总篇目出炉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总篇目:快来集齐最美期刊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文艺评论》入选 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快来一睹TA的风采!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总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篇目大放送


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

理论评论文章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