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目录和摘要

复旦学报 2022-06-1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

林 青/001

马克思社会所有制及其当代形式再探讨

周 文  代红豆/008

中国哲学研究

亲亲:在同一与他者之间

孙向晨/019

洞见与鸿沟——《论家:个体与亲亲》与重建家的哲学

程乐松/032

论家的超越性 ——兼论《论家:个体与亲亲》

李科林/040

列维纳斯的爱欲现象学及其东方回声:围绕《论家:个体与亲亲》的一个讨论

汪 沛/048

中国古代史研究

论春秋时期秦墓的随葬列鼎制度——兼与莒、薛国贵族墓比较

印 群/057

《孙子兵法》最早传入朝鲜考论 

阎盛国/067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华毒品政策
——基于国联鸦片顾问委员会档案资料的研究

钱 锋  钟绍山/074

宗教史研究

藏传佛教中关于香巴拉具种王的争论               

闫 雪/086

域外新刊


特约栏目主持人:秦振耀

中国古诗译介对法国诗歌语言的作用:以二十世纪为例

[法]米里埃尔·德特里/10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论虞舜逃生传说的衍化及其衍生性文本

梁 奇/110

杜甫晚年的家国情怀与诗歌艺术创新——以寓居夔州之初的诗歌创作为中心

李芳民/120

中国文学评点研究

寄庐刘衍文先生评点钱仲联《清诗精华录》述略
——兼谈刘先生以诗法为中心的清诗观

张寅彭/133

外国文学研究

日本国策文学在海外的蔓延和变异——以沦陷期日文杂志《上海文学》为中心

吕慧君/144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研究

城市规模与流动人口身份认同

王桂新  丁俊菘/153

管理学研究

基于行为视角的危机领导力模型建构与有效性检验       

李荣华  贾迎亚  胡君辰/166

政治学研究

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为社会: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的视角

宋道雷/177



论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
“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

林 青(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如何展开对社会主义议题的论述,在一定的意义上决定了社会主义议题的科学性。社会主义议题的讨论有诸多的面相,而“真正的社会主义”从反面展示了一种对待社会主义议题的内容和方式。“真正的社会主义”看似是在讨论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但实际上却背离了对社会主义议题的现实规定而成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演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开启的对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分析和批判,为讨论社会主义议题提供了基本的定向。通过阐述社会主义议题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对人道主义社会主义阐释路径的拒斥以及超越对社会主义议题的形而上学的建构,马克思、恩格斯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呈现提供了基本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 社会历史规定性 人道主义 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社会所有制及其当代形式再探讨

周 文  代红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摘要】社会所有制作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所有制设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从已有研究文献看,学界就社会所有制问题的研讨不但尚存诸多争议,而且关注的重点和争议始终局限于“重建个人所有制”、“公有制”以及“全民所有制”等概念。从当代意义角度,理解马克思社会所有制的关键是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两个辩证统一的维度来诠释其内涵及判定标准。社会所有制是对以往所有生产关系的彻底扬弃,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相适应,劳动者个人充分占有所需生产资料,实现自由的联合劳动。因此,生产力和人的发展是社会所有制当代形式探讨的两个维度。基于社会所有制当代形式探讨,有助于推进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型合伙制。这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亦具有强烈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社会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 新型合伙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亲亲:在同一与他者之间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与西方哲学传统以及犹太思想背景不同,汉语思想传统揭示了人类生存论结构的另一些面向。西方哲学基于自身的语言与思想传统,建构了一种从存在论到自我主体论的思想路径;列维纳斯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在这种“同一”与“总体”哲学的背后,隐含着霸权与暴力,并提出了他的超越存在论与为他者的主体论。但列维纳斯的立论对于非西方传统的文明来说,依然有着某种陌生性与神圣性的隔阂。汉语世界基于自身的传统揭示了不同于存在论的生生论,并以一种不同于Eros和Agape的方式提出了亲亲论,一种为亲亲的主体论。在这一生存论的路径中,以“亲亲”为起点,并以“道不远人”的方式建构了一个人生在世的“温暖世界”。
【关键词】存在 主体 超越 他者 生生 亲亲 家园-世界


洞见与鸿沟
——《论家:个体与亲亲》与重建家的哲学

程乐松(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以《论家:个体与亲亲》的问题意识和论述框架为基础,尝试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从家的哲学性和对家的哲学反思出发理解中国哲学在方法论和理论自觉上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其二,从家的哲学重塑这一理论课题出发,理解如何从生存论意义上完成对当代哲学的根本关切的重新奠基,应对规范性的挑战。以此为基础,本文尝试说明,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的生活经验或观念可以为人类的整体哲学反思以及面向未来的理论筹划提供整全的奠基。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哲学问题的普遍性和以此为基础的规范性为出发点,中国的哲学或在中国展开的哲学可以用一种全新姿态展开面向未来的理论原创。从哲学反思本身内蕴的普遍性预设和规范性要求而言,家的发现并不是中国人的哲学问题,而是中国人应该为普遍哲学的未来筹划承担的责任。从文化诠释到哲学反思的奠基,家作为一个哲学视域的价值才被凸显出来。
【关键词】家 个体性 生存经验 中国哲学 规范性


论家的超越性——兼论《论家:个体与亲亲》

李科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很容易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社会组织,且其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然而面对现代生活中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个体本位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论家:个体与亲亲》却重新构造了关于家的观念和信心,论证了在现代生活中家应当重新获得本体地位。家中的亲亲之情能够超越现代性对于个体的物化,源于自然情感的家庭共同体能够抵挡现代性对于个体的分割和疏离,最终基于家的生活可以实现拯救个体在本位主义中的堕落。在对于《论家:个体与亲亲》所提出的“个体”与“亲亲”的论证梳理中,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传统观念和当代新的思想动向相结合所表现出的阐释力;另一方面,我们同样要看到古典文本在这种新阐释中所发生的断裂和错位。这两种不同的角度也构成了《论家:个体与亲亲》所构造的家的理想之极限:家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独立个体要拥有共同生活的新理想,然而这份理想却不得不在独立和共同的微妙张力中维持着自己的纯粹性和超越性。
【关键词】家 个体 亲亲 超越性 现代性


列维纳斯的爱欲现象学及其东方回声:
围绕《论家:个体与亲亲》的一个讨论

汪 沛(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摘要】文章从当前中国思想界中进步保守主义思潮的角度分析了列维纳斯的爱欲-生育现象学及其与孙向晨《论家:个体与亲亲》的内在关联。列维纳斯的爱欲-生育现象学从他者的角度讨论爱人之间的关系与父子关系,通过爱来确立他人与自我的独特性,而中国思想重视家庭,尤其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孙向晨教授在《论家:个体与亲亲》一书中,对列维纳斯的爱欲-生育现象学的解读与化用倡导了一种同时注重个体与亲亲的温暖现象学。列维纳斯哲学揭示了自我与他人的个体独特性,而《论家》在此基础之上,讲求在家庭之中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温暖的关系。这种对于温暖关系的追求暗含对于列维纳斯所强调的自我与他人之间距离的一种温和批判,但是这一批判又不取消列维纳斯所确立的个体独特性,这是中国思想对于列维纳斯他者哲学的吸收与回应。
【关键词】家 列维纳斯 他者 爱欲-生育现象学 温暖现象学


论春秋时期秦墓的随葬列鼎制度
——兼与莒、薛国贵族墓比较

印 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作为周代贵族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葬列鼎制度是春秋时期各国能享用列鼎的贵族墓主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不同诸侯国贵族墓的随葬列鼎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文化特点。春秋时期秦国高级贵族墓随葬列鼎制展现了遵守姬周贵族礼制的特征。作为曾长期离开东夷故地、追随姬周贵族征伐的国度,薛国采用的是姬周贵族礼制。春秋中晚期秦国高级贵族墓的随葬列鼎制与薛国的颇为接近,薛国不仅是经过迁徙的东夷古国,而且与周文化存在密切接触,这与秦国十分相似。而秦国高级贵族墓随葬列鼎制与始终在鲁东南偏居一隅的莒系文化高级贵族墓差异相当明显。通过比较,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嬴秦源自东方而被西迁的观点的认识。
【关键词】随葬列鼎制度 秦国 春秋时期


《孙子兵法》最早传入朝鲜考论

阎盛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摘要】中外学界对于《孙子兵法》传入朝鲜和日本的时间一直存有争议。目前普遍信从的《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最早时间,是美国格里菲思提出的“525年”之说,并且该说已成为中外学界的权威之论。现今发现,朝鲜正史《三国史记》中有三则史料可以推翻这一论说。其中,第一则史料属间接史料,可作“旁证”使用。第二则、第三则史料属直接史料,可起“实证”作用。第二则史料征引了《孙子·虚实篇》“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三则史料征引了《孙子·军争篇》“穷寇勿迫”。第二则史料使其传入朝鲜的时间可追溯到“(实圣王)七年(408年)”。揆诸史实,早在中国东晋时期,朝鲜新罗初期,《孙子兵法》就已传入朝鲜,并被实践运用。这比格里菲思提出的传入日本最早时间早一个多世纪。《三国史记》中的三则史料合成了一个完好的“历史证据链”,其意义非凡,颠覆了以往的“《孙子兵法》最早传入日本”之说,最终确立了“《孙子兵法》最早传入朝鲜”的新观点。
【关键词】《孙子兵法》 朝鲜 日本 《三国史记》 传入朝鲜时间 


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华毒品政策

——基于国联鸦片顾问委员会档案资料的研究

钱锋 钟绍山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史学中心)
【摘要】英国通过鸦片贸易叩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清末鸦片贩卖失势,英国遂宣称终止鸦片运华。1921年国联鸦片顾问委员会正式组建,负责召开国际会议以协调各国鸦片生产与流通。然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鸦片毒品问题依旧严重,远东地区毒品泛滥的态势在历次会议上受到高度关注。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华毒品政策以“消极、牟利”为本质,具体表现为在华租界当局拒绝与中国政府交涉合作,同时纵容其国民及租界内不法分子从事毒品犯罪,英国代表在鸦片顾问委员会会议上袒护日本,相互勾结以混淆视听。英国持此态度,一方面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试图凭借自身在长江航运上的优势寻求毒品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另一方面也与之在日本扩张问题上采取的绥靖主义政策相呼应。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运动迫使英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对华毒品政策是帝国主义试图在远东维持殖民势力的缩影,反映出当时中国严重的外交困境和民族危机。
【关键词】毒品政策 中英关系 鸦片贸易 南京国民政府 国联鸦片顾问委员会


 藏传佛教中关于香巴拉具种王的争论

闫雪(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摘要】作为神秘国度香格里拉原型的藏传佛教香巴拉国神话,始见于印度密教经典《时轮密续》中。该经中讲到香巴拉国有7位法王和25位(或26位)具种王,每位国王都作为一位明王或菩萨的化身而出现,在《时轮密续》传入印度之前,即由这些国王保存并传承下来。作为时轮教法的最初传承者,这些国王常出现在西藏关于时轮源流或佛教源流的叙事中,然而说法多不统一,异议主要集中在具种王的数量、名称、化基以及在位时间等问题上,长期未有定论。本文基于藏文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梳理了西藏历史上各派学者关于香巴拉具种王的名称、数量及化基问题争论的内容、原因和几种观点,揭示出藏传佛教关于香巴拉王的叙事和传承所经历的认识、争论以及交错、分野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时轮 香巴拉 具种王 藏传佛教 


中国古诗译介对法国诗歌语言的作用:
以二十世纪为例

[法] 米里埃尔·德特里
(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
【摘要】产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法国“诗歌语言革命”——借用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说法——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早期法语译介同期发生,相互作用。译入法语的中国诗在语言和文体上的特征,恰恰是许多法国现代诗歌作品所具备的。如果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对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现代诗歌语言的革新做出了贡献,我们就不应将这种关系设想为一种“影响”。事实上,并非是前者的进程导致了后者,而是翻译活动以自身的魅力滋养并加强了在各种相当复杂因素作用下已然出现的、诗歌语言革新的趋势,同时这种趋势也或多或少地作用于翻译活动。因此,要说中国诗歌法译与法国现代诗歌语言的形成这两者中是谁决定了另一方,这个问题显得多余:法国现代诗歌趋向于一种致密、简洁又神秘的理想,它把这种理想投射到中国的诗歌语言之上;而法译本中呈现的中国诗歌语言,则以数千年来中国古典文学所享有的一切威望强化了这种理想。
【关键词】中国古诗 法国现代诗 翻译 诗歌语言 二十世纪


论虞舜逃生传说的衍化及其衍生性文本

梁 奇(上海大学文学院)
【摘要】虞舜遭受父母、弟弟陷害及其逃生的诠释源于《孟子》。在遵从《尚书》的同时,《孟子》增设虞舜罹陷与逃生的故事情节,丰富了舜的孝子形象。汉至清代,该故事衍生出四种文本系统:瞽瞍与象焚廪、填井,虞舜自逃;瞽瞍焚廪,二妃助逃;“后母”主谋,神祇佑舜脱险;瞽瞍放生。其中家人的加害行为多依据初始文本《尚书》《孟子》,舜的逃生则有不同的传衍,与初始文本形态差异较大。虞舜自逃表达了司马迁的“怨慕”之情与生命隐喻,二妃助逃显示了刘向对二女智德的颂扬,神祇佑助突出了敦煌变文的民俗宗教底色与劝谏主题,瞽瞍放生彰显了焦循对父子亲情与孝道伦理的归复。这些衍生性文本丰赡了虞舜孝道故事,构建了虞舜的完人形象,借此可探寻经学向史学、文学与民俗学的渗透路径,为诠释此类文本提供解读范式,甚至启迪其他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虞舜传说 罹陷逃生 衍生性文本 文化认知 范式意义


杜甫晚年的家国情怀与诗歌艺术创新
——以寓居夔州之初的诗歌创作为中心

李芳民(西北大学文学院)
【摘要】自代宗大历元年(766)晚春至大历三年(768)正月寓居夔州的一年零九个多月,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由于严重的消渴、肺病等疾病影响,杜甫此时的健康状况堪忧,致每有大命将至之虞,由此也使追忆往事与思念故国成为他夔州初居时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杜甫这类主题的诗歌,大致呈现为以围绕个人生活经历为主的回忆与围绕国家盛衰变迁为主的回忆两种情形,而在诗歌体制上,则以五古长篇以及五古、七律组诗为主。其中五古组诗《八哀诗》与七律组诗《秋兴八首》是这类诗歌中的精心结撰之作,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与情感蕴涵,而且也体现了诗人晚年致力于诗歌艺术创新的锐意追求。只是《秋兴八首》以其出色的成就深得后人赞赏与推许,而《八哀诗》则因种种原因而未臻于尽美尽善之境,因此也就未由其“一家之则”而成为“诗人之通则”。
【关键词】寓居夔州 往事追忆 故国之思 诗歌创新


寄庐刘衍文先生评点钱仲联《清诗精华录》述略
——兼谈刘先生以诗法为中心的清诗观

张寅彭(上海大学文学院)
【摘要】《清诗精华录》是钱仲联先生晚年精心选注的一部清诗总集,幸得刘衍文先生评点。评点中又尽显两家清诗观的不同。本文着重介绍的刘先生重鉴赏、重清中叶诗的方家之见,较陈衍、汪辟疆的相关论述为细,而与钱锺书为近。五家皆为清诗研究的前辈大家。
【关键词】刘衍文 钱仲联 《精华录》


日本国策文学在海外的蔓延和变异
——以沦陷期日文杂志《上海文学》为中心

吕慧君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摘要】在日本占领上海时期诞生的日文杂志《上海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是日本国策文学的产物,是战时日本所谓对海外“文化工作”的一部分,它的主旋律是对“大东亚战争”的鼓吹。但与日本国内的国策文学不同的是,它的上海地域色彩,以及有部分中国文人的参与。内山完造是这一文学杂志的核心之一,因而在所谓的主旋律之外,其作品表现出了各种异色甚至多元的倾向。共发行六期的《上海文学》,是研究这一时期日本海外国策文学、沦陷期的上海日文文坛及变异的中日文学关系的重要日文文献。本文的工作主要聚焦这份湮没已久的日文杂志的梳理,在揭出其文献价值的同时,依据原始文献,对其中表现出来的日本海外国策文学的底色和异色进行评析,以此来探讨这一时期海外日本文人对于这场战争和中日关系的认知。
【关键词】日本国策文学 日文杂志 《上海文学》 内山完造


城市规模与流动人口身份认同

王桂新 丁俊菘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国家卫健委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和定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城市规模对外来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增大可以显著提升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概率,城市规模每增大一个单位,流动人口身份认同概率提升约1.63%。在克服内生性和选择性偏误等问题后,这一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至5.87%。城市规模对外来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影响机制表现为:城市规模增大——弱化流动人口受歧视感——提升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应尊重城市流动人口的意愿,正视城市规模对其身份认同的影响,放松对大城市的规模控制,加快推进未来数亿城市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及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模 流动人口 身份认同 受歧视感 处理效应模型


基于行为视角的危机领导力模型建构
与有效性检验

李荣华 贾迎亚 胡君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危机由例外变为常态,但危机管理异于常态管理。作为危机的掌舵者,危机领导者对危机管理的成败具决定性影响。不过,由于危机相关数据的敏感性,危机领导力研究以理论建构为主,实证研究匮乏。本文采用跨案例研究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2004~2018年间189起危机管理案例的分析,验证并修订了James和Wooten(2005)的危机领导力模型。研究发现,危机领导力五要素模型,即建立信任、识别弱点、迅速果敢、危机学习和危机变革均有利于危机管理的成功。此外,在危机偶发时代,危机领导者具备建立信任、识别弱点、迅速果敢的三要素,即可推动危机管理成功;但在危机常态化时代,危机学习与变革的作用凸显,以上五个要素均推动危机管理成功。本文为不确定环境下的危机领导者提供了“临危不乱”与“危中寻机”的整合性行动方案。
【关键词】危机领导力 危机管理绩效 危机管理 危机常态化 


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为社会:
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的视角

宋道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新型举国体制是有为政府与有为社会的协同共进。新型举国体制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界对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有为政府的研究较充分,对有为社会的研究有待深入。疫情冲击导致社会治理空隙现象发生,社会组织代表的社会力量成为弥补社会治理空隙的重要主体,是有为社会的重要体现。通过对S社会组织的深度个案研究,我们发现社会组织通过链接政府、市场、社会和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形成治理合力的机制,有效弥补了社会治理空隙,但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型举国体制 有为社会 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疫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

主编:汪涌豪

编辑出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669

传真:021-65642669

电子邮箱:fdwkxb@fudan.edu.cn

印刷:上海叶大印务发展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年3月25日

发行范围:公开

国内总发行:上海市邮局报刊发行处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