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入侵物种太好吃,我们能给它吃没吗?

陈江源 博物 2023-06-15

去年下半年,“鳄雀鳝”作为一种凶猛的外来入侵物种登上热搜多次,顺带着让大家认识了很多入侵物种,比如要不是中国人太能吃也很恐怖的小龙虾、《狂飙》里能砍人的罗非鱼……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公报,我国境内的外来入侵物种已有660多种。除了陆地上的杂草和农林害虫,肆虐江河湖泊的各种水草、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也同样引人注目。今天我们请来名头最响的几位,让它们给大家做自我介绍吧~


# 南美代表队 #

From South America


福寿螺

中文正式名:大瓶螺

引入时间:1979年

引入目的:水产养殖

没想到第一个就那么炸裂吧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海外华侨把我们引进来养殖,还起了“福寿螺”的好名字。可惜我们肉质平平,又是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宿主,渐渐就没人养了。但凭借强大的适应性和繁殖力,我们硬是在中国南方水田里扎下了根,大吃稻苗,让稻农叫苦不迭。此外我们还压制了本地的淡水螺类,甚至让一些种类濒临灭绝。


清道夫

中文正式名:豹纹翼甲鲶

引入时间:1978年

引入目的:水族观赏

应该没有人吃这个吧

图源:eddmaps.org


养热带鱼的朋友,都认识我们:由于摄食缸底的藻类、杂质,人送外号“清道夫”。有些饲主会把我们放生,但这些人不知道,我们更爱吃其他鱼的鱼卵、鱼苗,在野外一天能吃掉上千颗卵。我们能适应重度污染和缺氧的水体,一身硬鳞也让本地捕食者无从下口。当然我们也有弱点,主要是怕冷。所以我们“攻陷”的水域,主要限于温暖的华南、云南和台湾等地。


空心莲子草

中文正式名:喜旱莲子草

引入时间:20世纪30年代

引入目的:饲料

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把我们引入中国,充当军马饲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仍被当作优质牧草推广。但人类低估了我们的扩散能力:无论在沼泽还是陆地,我们都能茁壮生长,无惧旱涝。我们能用分枝、不定根无性生殖,快速蔓延,挤走本土植物,并导致水生动物缺氧而死。历经数十年扩张,我们的身影已遍及华东、华南,正把魔爪伸向北方。


# 北美代表队 #

From North America


由于纬度、气候和我国相近,水生动植物种类又差异明显(不像东亚和欧洲有许多“共享”物种),因此来自北美洲的入侵物种阵容强大,格外能打。


鳄雀鳝

引入时间:20世纪80年代

引入目的:水族观赏

新晋网红驾到


去年下半年,河南汝州“抽干湖水抓怪鱼”的新闻,让我们火出了圈。巨大的体型、满口利齿的长嘴、珐琅质的硬鳞,加上凶猛贪食的习性,让我们在淡水鲜有敌手。当年我们作为水族观赏鱼被引进,但一岁就能长到80厘米长,普通鱼缸养不下,有些饲主便选择“放虎归山”。


尽管大家如此捧杀,早已来华多年的我们,却至今没形成稳定的入侵种群。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虹鳟

引入时间:1958年

引入目的:水产养殖

没想到吧,这么好吃的鱼也是入侵物种


作为生长快、滋味佳的冷水食用鱼,我们在中国被广泛养殖,还常被商家冒充海水养殖的大西洋鲑(标准“三文鱼”)。然而那些声讨“假三文鱼有寄生虫”的媒体,没发现我们逃逸到野外更危险:我们会捕食溪流里的中小型原生鱼,挤占本土鲑鳟类的生态位。如今,我们已在中国西北形成稳定种群,威胁着高原鳅等本土特有鱼种。


食蚊鱼

引入时间:1913年

引入目的:灭蚊

差点被这位的诱人功能蒙蔽


我们真的是蚊子杀手!在美国南部老家,我们就以捕食孑孓(蚊类幼虫)著称,20世纪被多国引入灭蚊。但除了吃孑孓,我们还有爱吃鱼卵的隐藏习性,以及卵胎生带来的强大繁殖力、适应多种水质的顽强生命力。在中国,我们在长江以南建立了根据地,正逐渐取代本土的青鳉。


小龙虾

中文正式名:克氏原鳌虾

引入时间:1927年

引入目的:饲料

入侵物种?我来干掉它行不行


在中国,我们每年被吃掉上百万吨,甚至被营销号说成“最惨入侵物种”。但其实在中国南方的池塘、水沟和稻田里,我们滋润得很!


来自美国东南部的我们,既能耐受40℃以上高温,也能扛过-14℃的冬季低温,又能适应低氧和高污染的环境。身为杂食动物,我们捕食鱼、虾、螺等水生动物,也啃食稻苗,并且在堤坝上打洞、传播寄生虫……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到西南地区,基本上只要哪里有我们的逃逸同类,哪里就泛滥成灾。“吃货消灭入侵物种”策略对我们不管用哦!


# 非洲代表队 #

From Africa


罗非鱼

中文正式名:齐氏罗非鱼(及其近亲种类)

引入时间:1946年

引入目的:水产养殖

又是一个好吃的


早在近百年前,人类就觉得我们好养又好吃,推广到世界各地养殖。然而逃逸到天然水域后,我们就显露出了“小强”本性。这是因为我们有三大本领:一是能适应高污染、缺氧的水体,二是对荤素食物、有机碎屑来者不拒,三是口孵育苗的繁殖方式。身为慈鲷家族的成员,我们是称职的父母,会在水底沙地筑巢,并把鱼卵、鱼苗含在嘴里保护,大大提高了后代成活率。在中国华南、西南的许多河沟水塘里,我们已占据了绝对优势,都快把本土鱼类挤兑没了。



# 欧洲代表队 #

From Europe

镜鲤

引入时间:20世纪80年代

引入目的:水产养殖

身上有一排小镜子似的


我们来自德国,是由欧亚鲤培育而成的人工品种,鳞片少,身体壮。后来我们被引进中国养殖,又流入天然水域,渐成气候。相比这里的兄弟物种——东亚鲤(中国原生鲤鱼),我们优势不明显,但也能像六耳猕猴打孙悟空一样五五开,挤占它们的生态位。而且别看我俩是不同物种,彼此并没有生殖隔离,可以产下混血后代。于是我们的基因,正逐渐渗入野生东亚鲤的基因库,造成基因污染。


# 南亚/东南亚代表队 #

From South Asia/Southeast Asia


麦瑞加拉鲮

引入时间:1982年

引入目的:水产养殖

你能分清它和草鱼吗

图源:jwsjptrading.com


都说我们像草鱼?其实我们祖籍南亚,来中国也就40年。与你们这儿的草鱼不同,我们食性更杂,会抢夺多种本土鱼类的食物,也爱吃它们的鱼卵,挤占中下层鱼类的生态位。眼下我们在珠江、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化种群,正在继续扩张中。


!


这篇文章里我只介绍了10种外来入侵物种,还有巴西龟、北美牛蛙、大口黑鲈……还有鳄雀鳝为啥没形成稳定的入侵种群、吃货为什么治不了各种好吃的入侵水产这些问题没给你讲呢,那在哪里可以接着看?当然是《博物》杂志6月新刊!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本期「“水军”凶猛」特别策划,从外国入侵我国的、我国入侵外国的;从入侵的历史进程到当今生态环境中的调查,一次把水生入侵物种的户口查个遍!


除了入侵物种,本期杂志还有灰喜鹊校园争霸、北美负鼠成长记、南美骑士战斗史、端午“红食”祈安宁、初夏杏子多滋味、宠物电影大揭秘……反正大家都懂,《博物》杂志啥都有!



撰文 | 陈江源

绘图 | 郑秋旸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