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原宿朴门永续PDC基础课程回顾(上)

编辑 子懿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 2023-03-23


这是一篇2016原宿朴门永续设计基础课程的流水账。我们简单真实的记录了当时PDC课程的整个过程和内容。希望可以给没有来参加课程的朋友一个参考,也给我们这次的参与者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不同的授课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通。希望能对初入朴门的朋友提供一些了解和参考。

整部记录近两万字,按时间顺序,分三篇分享。感谢课程资料组的怡然、林晗、婷婷、当归大哥、佳佳、梅朵的记录以及Emma的整理。——小编 子懿


2016原宿朴门永续PDC基础课程回顾(上)

(2016.7.3 - 7.7)



 课前准备 


2016年的原宿,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充满未知和希望。作为教室的木屋是农场当时为准备PDC课程在一个月内搭建完成的建筑,学员报到第一天,主体才刚刚竣工。即将开启15天课程,大家一起制作课程表、标语牌、挂竹帘,爬高上低,热情十足,认真地为接下来的共同生活做准备。他们制作的很多东西一直留到今天,继续为之后来到农场的人们提供便利和提示。




 2016.7.3 | 历史和理念、原理 



来自英国的Sam向大家提问,关于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地球的寿命多长?


学员持无限乐观到无限悲观等不同的态度,虽然持悲观的态度,来上课的学员们一致希望透过朴门设计的学习能慢慢影响他人唤醒大众意识。



Sam与大家分享永续农业的创始人比利对于朴门永续农业的概念与朴门是跨学科的科学,包罗万象。



来自澳大利亚的Ben与大家分享朴门永续设计的十二项原则,从解释概念到活动应用,增进对朴门的了解。



农场主老吴带领学员进行环境巡礼,偌大的农场有大大小小的池塘,看似杂草丛生的农地,其实是农场主吴特意进行观察,未来希望在农场能有更多的自然建筑与印地安式帐棚。



大家雨中散步,来到一处没有杂草的地方,原来以前是垃圾场,地力尽失。



Sam与大家分享朴门的永续设计应用,简单介绍等高线上的空间、地景分布,让学员开始来思考朴门永续设计的可能性。



学员们分组进行讨论,每一组对于空间、地景的利用有不同的想法,大家彼此交流。



Sam进一步解释空间、地景上的物种、分区、区段等原理、应用介绍,大家未来能够因地制宜。



 2016.7.4 | 能源有效规划、设计方法、气候和微气候 


今天的课程由设计过程、气候及微气候、自然模式三部分理论课,以及堆肥实践组成。


早上,Ben老师首先简短介绍了堆肥实践课的过程,不过由于天气原因,堆肥实践推到了下午进行。接着是设计过程理论课,老师介绍了以wh-开始、OBREDIMETSADIMET三种设计方法,其中朴门设计通常会采用wh-开始的方法。



“以wh﹣开始”的方法由目标、分析评价、设计、实施、评估五部分循环组成。在确定目标环节,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活质量的问题,比如想要的生活、所珍视的事物、想得到的经历等。老师和同学分享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这些不仅是为了朴门设计所制定的目标,也引发了大家对于人生的思考。


老师亦具体介绍了分析评价、设计、实施、评估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介绍了作为朴门设计者,从看场地到深入设计的每个步骤。



接着,Sam老师以三位同学带领的运动开始了“气候与微气候”的课程。“气候”部分,老师介绍了改变气候的因素,以及热带、温带和干旱地区三种典型气候区域的特色和设计注意事项。



“微气候”部分,老师介绍了影响微气候的各项因素,并举例介绍了防风林和水塘的布局对微气候的影响。


下午的课程是“自然模式”,Sam老师介绍了树形和螺旋形两种典型的自然模式,大家集思广益想到了很多自然和生活中采用这两种模式的事物。



理论课之后,老天很给面子的放晴了,大家遵循前几天学到的“趁热打铁”设计原则,赶紧走出教室进行堆肥实践。



堆肥实践首先分成三组,便便组负责收集牛粪和尿液,棕色组负责收集稻草,绿色组负责收集新鲜草料等。很多来自城市的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土地和稻草,是和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



三组分別收集好物资之后,老师带领著大家在厨房旁边的草地开始堆肥。一层便便,一层稻草,一层鲜草,每层大约15cm,堆到半人高之后,用塑料布盖起来,再压上了木板,堆肥的第一阶段大功告成了。



今天是PDC 课程的第二天,大家对课程和农场生活有了更多适应,也终于有机会进行户外实践。同学和老师之间都彼此熟悉起来,课程之余有了更多的交流。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为了对于永续的理想主义走到一起,彼此的沟通仿佛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2016.7.5 | 等高线和地图、模式和边缘 


今天,ben继续昨天的讨论——自然中的模式(pattern in nature)


1、螺旋模式首先是风,风遇到障碍物后会在后方形成漩涡


水和风具有相似的模式,水流遇到河流中的阻碍物,例如石块,会形成螺旋,石块后的区域有利于钓鱼,种植水生植物。


2、Ben提到了螺旋模式下一个经典的斐波那契数列,他和黄金分割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现在很多自然结构和秩序中,比如贝类的螺纹,人体比例,植物花瓣的数量等。



3、蜂巢,六边形


Ben继续让大家思考除螺旋外的其他模式,有同学提到了蜂巢,六边形的模式。Ben解释道六边形的特征是每个边线的夹角都是120度,很多六边形互相拼合,可以形成很稳定的结构,自然界中的生物很早就运用了这个模式,后来工程师也学习利用这些特点产生了很多发明和产品。


例如Ben提到了barnacle,藤壶barnacle,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工程师发现它们附着在鲸鱼的前肢上,在鲸鱼游动时捕捉浮游生物,鲸鱼利用它们的形态降低游动的阻力,共生关系。工程师利用这点,发明了类似形状,用于风力发电机上的附加物。


4、蛛网的模式

最后介绍了蛛网的模式,它被认为是作为信息传递,交通组织等的有效模型

提到了这些模式后,Ben让大家思考这些模型能够运作的原因。大家提到了很多理由,  

比如:1.节能 2.结构稳定 3.能量,信息,营养的有效流通 4.自续性

 

Ben说到人类早期知识传播和延续的方式,通过歌,艺术,舞蹈,仪式等方式,例如,部落人在澳大利亚广袤的沙漠中迁徙,利用歌来记录和辨认地点和方位。歌中特定的部分,代表了特定的地理信息,例如一颗大树,一块巨石。还有南太平洋的人通过观察星星和水温来感知自己在无边海域中的位置,在相隔遥远的小岛间迁徙。据说,最好的航海家能记住两千个太平洋中岛屿的位置。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模式edge effect 边缘效应moreedge=more veg

 

课间出现了很多插曲,学霸喵星人不甘寂寞,杂技攀爬,搔首弄姿,抢了一节课的镜。



Sam开始上课,主要内容是等高线和地图绘制(Contour&mapping)提到了Triangulation 三角测量和Trilaterlation 三边测量两种常用的测绘方法。



理论学习完毕,分成四组实地操作。我们组选了厨房作为测绘的房屋,然后以此为基础测绘堆肥堆。没有任何测量和绘图工具,只能靠双腿丈量大地,为了核准,也用现场的树枝比对保温板等工业成品参照物制作了个大约一米长的尺子。使用了三边测量发来记录堆肥堆的位置。然后比对手机上下载的尺子app在纸上画了一幅尺子,用于绘图。没有画圆的工具就用丝线套在笔上充当圆规,整体来说测绘的操作还是比较朴门永续的。



 

下午Sam开始教大家用两种工具测绘等高线。




由于天气难得的好,我们开始面包炉的实践操作。今天首先要完成面包炉的下半部分包括砾石基座和土袋部分。几个猛男负责去运砾石,Ben和Sam确定后基座范围后,大家把砾石装袋,捆扎袋口后平铺成一层初始基座,用工具夯实。然后再加上两圈铁丝网,然后再铺一层砾石袋。Ben解释说砾石不吸水,可以起到隔绝地面水分的作用。两层砾石过后,大家开始用回收的塑料编织袋装土,用土袋继续往上面叠加,每层都要夯实,层与层之间都要加铁丝网起稳固作用。



我们是一家强大的团队,不仅有猛男,也有大量女汉子,还有一些心灵手巧的后勤队伍,下午不长的时间,我们已经把面包炉垒到了五六层的高度,快到饭点了,我们心满意足地盖上了临时性的保护,收工!几位水性极好的同胞,带着一身臭汗,往湖里狂奔而去,边游泳边洗衣服去了。蒋迎东同志怀着保驾慈航,普渡众生之情,撑一支竹竿,驾一艘小船,向水中划去。不多久,收获了一船游累了的男男女女,吃斋饭去了。




 2016.7.6 | 土壤(物理、生物)

 

首先,Ben给我们讲解土壤的性质、成分和形成

土壤是地球陆地的最表层,就像人体的皮肤一样,保护着大地的基质。土壤的形成源于岩石的风化。



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矿物质、有机质和空气。

1. 水: 土壤的含水量随地域变化很大,平均占25%

2. 矿物质:主要由岩石组成,占45%

3. 有机质:占土壤的5%。有机质里包含腐殖质、根系和有机生物。其中腐殖质主要是植物分解后,形成的具有海绵结构的土壤。腐殖质在土壤里起到保持水分的作用。占有机质的80%。

4. 空气:占25%

以上是健康土壤的成分配比。通常我们可以靠手感知土壤的矿物质成分或者是用鼻子闻。土壤科学家有时还会通过品尝土壤的味道,来感知矿物质的成分。有些地质学家和品酒师认为土壤的味道和最后酿出来的红酒的味道也有一定的关联。专业品酒师会在品酒前,品尝土壤的味道。

 

土壤的质地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三类:沙、沉泥和粘土。沙的颗粒最大,间隙大,含沙量高的土壤排水好。沉泥颗粒大小次之,沉泥含量高的土壤,营养丰富,很适合种植庄嫁。粘土的颗粒大小最小,间隙也很小,蓄水性好,很适合做水塘的基底。

 

接下来Ben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大家加深对土壤质地的了解。Ben先准备三个大小相同的桶,每个桶里依次放沙、沉泥和粘土。每个学生蒙着眼睛,用手触摸三个桶里的土壤来辨别土壤的质地。大家都的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很好玩。游戏结束后,Ben 再给大家说明三种不同质地土壤的颜色,手感上的区别。


感受土壤 


最后Ben又给大家讲解了土壤的分层和土壤的PH值。土壤分层包括表土层、亚土层、风化层和积岩层。土壤的PH值分为三个等级,碱性、中性、酸性。PH7的土壤最适合种植植物。同时Ben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生活小常识。碱性食物可以治疗癌症。每天早上喝一杯柠檬加苏打水,可以预防和治疗癌症。

 

因为上午天气还可以,老师又让我们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去农场的入口、河边和另外两个随机的点,采集土壤样本。每个小组采集10-15厘米的土壤样本,装到玻璃瓶里,然后再加满水,摇匀以后静置,观察土壤的分层现象。老师告诉我们,通常沙子,十分钟以后就沉淀了,沉泥沉淀需要几个小时,而粘土则要24小时。



第二节课Sam给我们讲解了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土壤的食物网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老师指出土壤食物网创始人是Dr. Elaine Hyham ,并推荐一本著作“Teaming with Microbes”。



土壤中的生物包含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线虫,节肢动物等。

 

细菌是土壤中最微小的生命体,也是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之一,其分解能力仅次于真菌。Sam 老师告诉我们,固氮植物本身不具备固氮功能,而是土壤中的硝化细菌附着在植物的根部,将土壤中游离的氮元素分解成氨离子,然后再转变成硝酸离子,从而被植物直接吸收。细菌中还有一种寄生细菌,能产生一种黏膜将土壤粘接在一起,使土壤有很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真菌是土壤生物中分解能力最强的生命体。真菌分为三种类型,腐生性真菌,菌根真菌和病原性真菌。植物根系的表面积通过真菌能扩大 700-1000 倍,植物的吸水能力也扩大 700-1000 倍。原生动物,能产生粪便供植物吸收,同时释放本身不需要的氮元素。原生动物以土壤中的细菌为食,但是又能激发土壤中细菌的生长。


线虫是土壤中细菌运动的桥梁和纽带。5 升的土壤有线虫 50-100 只。节肢动物也是土壤中的重要分解者,起到松土和管道的作用。

 

Sam 老师又专门讲解了蚯蚓。蚯蚓能直接摄取土壤,在体内分解后排入土壤,大大提升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当今社会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中的生物受到破坏,土壤结构板结,营养流失,植物无法生存。

 

下午 Sam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堆肥和堆肥茶的制作。堆肥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同时堆肥还有接种的功能,增加土壤中生命体的数量。通常1英亩的土地只需1吨的堆肥。堆肥有两种,Berkeley 堆肥法和常规堆肥法。Berkeley 堆肥法制作完成周期18天。常规堆肥法周期半年到一年。Berkeley 堆肥法,是将绿色植物,棕色植物和牛粪按照2:2:1的配比堆制,期间要定期搅拌。这种方法是高温堆肥法,堆肥中的很多杂草种和病原体都能被杀死。而常规堆肥法,虽然比较简单,发酵期间不需要搅拌,但是很多病原体不能被杀死。另外,Sam 还举例说明,法国人 Jean Pain 在堆肥中埋水管,因为堆肥内部温度很高,所以水管里的水可以用来洗澡。

 

Sam 老师还介绍了堆肥茶的制作方法。堆肥茶的主要作用是接种。准备一个塑料盒子,盒子外围加铁丝保护,将20升水,1升堆肥,氧气泵,一勺的果汁或糖浆放入盒子里,放置1至2天,便可以使用。但是必须在清晨或傍晚使用,而且要在四个小时内用完。如果堆肥茶量太大,一次用不完,可以把剩余堆肥茶继续放置制氧,再多加一点果汁或糖浆。


另外厨房食物残渣也可以制作堆肥。制作方法,食物残渣(足够多的棕色材料),或者食物残渣 Bokashi。

 

蚯蚓堆肥法,是用红纹蚯蚓堆肥。准备三个抽屉,标好1,2,3号,依次从下往上叠放。从第2层开始做,在第2层底部铺满砂质土壤,然后加上红纹蚯蚓,最后加薄薄一层碎蛋壳,咖啡,或者一张报纸。等第二层加满后,再加第三层,第三层不需要加砂土,直接加蛋壳,报纸,等第三层加满时,第二层堆肥已经完成,便可以使用。然后将第三层放到第二层的位置,第二层空抽屉放在第三层位置。第一层一直用于收集液体肥,可以按照10比1比例稀释使用。


还有一种简单的堆肥法是落叶堆肥,收集落叶堆放2年便可以使用。


理论课程结束时,Ben跟大家分享了澳大利亚中部城市的一位环保奖获得者的事迹。这位朋友收集城市中废弃的树枝,通过蚯蚓分解树枝制作堆肥,一周能收集10000升液体肥。最后这位朋友既保护了环境,又通过销售肥料,获得一定的利润。

 

然后继续面包炉的实践,今天用的塑料袋比昨天的小一些,因此装完土以后比较容易搬运。在昨天的基础上再增加两层土袋后,就达到了我们设计的高度。面包炉最重要的是每层往上加土袋时要注意跟上一层的边缘对齐,防止出现慢慢往外扩张或者收缩的现象。Ben开始教大家用水,沙,土,和纤维混合制作自然抹灰的方法。我们把少量的沙土和今天挖出来沉泥和粘土混在一起,倒上水,洒上麻丝然后赤脚上阵,像制作葡萄酒时踩葡萄一样,慢慢把各种配料混合在一起,最后得到了我们天然的粘结剂。我们要用这种灰泥把面包炉四边土袋间的空隙填上,可惜大家抛砸涂抹玩得正high的时候,天空突然又下起大雨,只能盖上保护膜,收工待明日继续了。




 2016.7.7 | 土壤(物理、生物)


昨天晚上难得没有下雨,每个人都睡了一个好觉。奇怪的是平时四点半钟就开始打鸣的公鸡今天也睡了懒觉,六点钟才陆陆续续应付差事的叫了几声,反而门口的狗狗兴奋的跑来跑去,开心的叫著。打开窗户,喔,水清蛙鸣,原来今天是个难得的大晴天。


阳光很好,连续的阴雨,今天能有阳光照进床铺,突然间有幸福的感觉。

 

户外实践——“烤炉基础”

参与:全体成员

好天气要好好利用。早饭后,今天我们要抓紧时间多完成一些烤炉的进程。经过几天磨合,大家已经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工作。看,砖头已经运过来啦。Benny开着电瓶车,是不是很大片的既视感!


 

这边,劈竹钉,拖麻线,搬砖头,提水,各个忙的不亦乐乎。一片繁忙景象。



黏土里混上砂,麻线和水,然后,就是﹣﹣﹣踩,踩,踩!要用力,均匀,大家转著圈,边踩边播麻线,已然比昨天熟练多了。



黏土混合着,这边就开始把黏土材料填充进昨天的烤炉基础缝隙和把外面抹平。



钢丝网是采用就地取材的竹销子一个个固定在基础上,在朴门,总是能看到这样采用最低能耗环保且就地取材的方式解决问题。



外面抹上黏土混合材料。烤炉基础就算是初具规模啦。庆祝一下。



堆肥今天是第四天,翻一下,给内部更多空气。也让过多的水分趁着好天气晾晒一下。



午后,突然有变天的迹象。炉子和堆肥赶紧遮起来。大家宁可自己淋雨,也要保护我们的成果。


 

室内课程——“森林生态”

讲师:Ben

探讨

一、森林的作用。储水、提供食物、提供木材、药物,优化土壤,固土,降噪、防止水土流失等等竟然有十几种之多。

二、森林的种类。有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地中海森林、温带森林、山地森林、人工林。同时穿插带大家了解阔叶与针叶的区别以及硬木与软木的去区别。

三、森林砍伐的危害。砍伐森林将造成洪水、水土流失、沙尘暴、会造成物种灭绝、雨水减少、形成沙漠、造成土地盐碱化。

四、植物的自然演变


晚间课堂——“酵素”分享

主讲:蒋迎东

 

***环保酵素

一、制作

红砂糖(白糖、冰糖):果皮菜叶(橘皮、菠萝、柚子):水=1:3:10

混合后前两週每天搅拌,第一个月有氧发酵,第二三个月厌氧发酵

二、应用:

清洁地板(去甲醛)

除臭(各种疑难杂症,脚臭也可以呦!!!不严重的用100:1稀释,严重的用原液!!!!)

洗菜(500:1)可去除农药残留(45分钟)

洗衣液、洗碗、去污(可添加皂角、无患子、茶籽粉等),皂角、无患子须浸泡,沉淀。

口臭、狐臭、冰箱臭

农业生产(500:1)喷根部,去农残,喷三次;养地(500:1)

 

***水果酵素

一、製作

红砂糖(白糖、冰糖):果肉:水=1:3:10

至少6个月,安全期2年

作用:清除自由基

500:1差不多一大杯加一小汤勺酵素

二、应用

清洗伤口

美容


--- 待续 ---


原宿朴门永续设计课程(PDC)简介


原宿自然农场将朴门永续设计国际通用基础课程列为农场常规课程,2016年7月在农场举办了第一期PDC。相较理论知识的学习,原宿更注重实践和落地。2017年的秋季实践课程节选了通用课程中的重点部分,结合实践及实用需求,加入更多户外体验的实践部分,试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落地。


在2016、2017的朴门永续课程中,我们实践过的项目有土面包窑、热堆肥、枯木堆肥、旱厕、木炭制作、堆肥茶制作、土地板、土砖制作、TP搭建、雨水收集与过滤装置、火箭炉和火箭灶等等。还有关于食物和生活用品的学习分享:如制作红茶菌、制作奶酪、做啤酒、做手工皂、制作唇膏等等。


今年11月,原宿邀请来自法国的帕斯卡、英国的Sam,给大家带来朴门永续设计国际通用基础课程。期待在2018的朴门课堂里,我们除了朴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将收获超多的实践体验、以及两位先行者在国外的朴门实践干货分享。


/ 时间&地点 /

2018.11.4~2018.11.17

江苏 东台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


/ 课程引领者-朴门永续设计讲师 /

Pascal Depienne(法国)、Sam(英国)

课程为英语教学,全程翻译


课程招募翻译助理2名,学费减半

咨询微信:jspumen  电话:13912266827


2018原宿朴门PDC课程还有少量名额


🔗2018原宿朴门永续设计课程



/ 相关阅读 /


《曾经我们在一起           2016原宿PDC人物素描(上)》

《曾经我们在一起 2016原宿PDC人物素描(下)》



《朴门永续设计手册:自给自足的丰盛收获》


《原宿和“朴门永续”实践之路上的引领者们》



/ 原宿正在招募 /


2018原宿女性工作坊 10.25 - 10.29

原宿志愿者招募


/ 原宿申请项目 /


农场参观体验

志愿者 / 农场生活体验申请

11月份PDC暨实践工作坊申请

女性疗愈/建筑工作坊


/ 对外合作项目 /


生态建筑设计施工

团体课程定制

游学团体接待、营地合作

原宿课程输出与合作

自然产品合作

申请/咨询微信:jspum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