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树NO.5柳树的植物文化】

晨雾 晨雾拾然
2024-09-04


观察柳树之余也会查一些相关资料、结合过往所看书籍,整合一下关于柳树的植物文化。

所以这是一篇来自多处的搬运文,可作为观察柳树的一个补充,不仅要观察柳树的自然形态特征,当然也要了解一些跟它有关的趣事~


1

植物名称来源





“杨柳”一词早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出现了。

诗经《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名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此外,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

“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

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

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明显地都是指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因为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柳指杨柳科下的杨属植物和柳属植物,柳树是个总称,柳树品种多达几百种而我们《观察一棵树》柳树小组里就有常见的垂柳、旱柳和绦柳,我在奥森还见过馒头柳。而杨树多为叶圆、树高、枝挺,是绝无“依依”、“袅袅”之态的。本周我们观察茎的分枝类型也看到了杨树那直挺挺的单轴~

图垂柳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老的植物文化》一书中有关于隋炀帝赐名杨柳的趣味传说:

柳树又称"杨柳",相传名字来源于隋炀帝。隋炀帝在历史上是个穷奢极侈的皇帝,但他却懂得自然之理。605年,隋炀帝下诏∶"凡在大运河上,每种活柳树一株者,赏细绢一匹。"令下之后,百姓竞相植柳,数年之后,运河两岸及沿河官道就柳树成荫。隋场帝不仅亲自栽树,还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杨柳"的美称。






2

植物文化





在我国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围绕柳树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不论是人民大众,还是文人雅士都对它喜爱有嘉,古人视柳树为军营之树,军营常称为柳营。

在《古老的植物文化》一书中,也提到自古以来,在我国的植物文化中,柳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的寒食节、清明节,家家"门前插柳枝",以怀念春秋时期晋国贤臣介子推。至今,清明节还有不少人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以示对亡者的纪念。

另我国古人以"折柳"表示离别之情,因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表示"挽留"。古人在清明前后还会开展一项名为"射柳"的娱乐活动,即在距离柳树一百步远的地方,用弓箭射击悬挂的柳叶。在唐代,这项活动还被官方确定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上周带娃去首都博物馆看『四时风物岁华中之日下春和』展时,在里面也看到了关于射柳的资料

各种原因展图没拍好,不过没关系,去年在《天坛古树》那本书中也看到过和展厅里一模一样的资料,而且更为详细,直接贴图过来。


在展厅里也有关于清明插/戴柳习俗的简单介绍。


古代诗文中对柳多有提及,如“章台柳”“江边柳”“城边柳“东门柳”“亭柳”“河柳“垂柳“新柳”“秋柳”“烟柳”“风柳”等等。

古代名人多爱柳。东晋陶渊明,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北宋欧阳修曾在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掘土种植柳树,人称"欧公柳";唐代文成公主在拉萨的大昭寺前栽植一柳树,后人名之为"唐柳";明末清初的蒲松龄临泉卜居,泉边栽柳,便自称"柳泉居士";画家丰子恺曾将屋子取名为"小杨柳屋";史学家陈寅恪也特别爱柳,他的书房叫"寒柳堂",其著述编为《寒柳堂集》。






3

植物故事





寒食节戴柳圈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落难逃亡的时候,饥寒交迫,跟随他的介子推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块献给了他。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就是晋文公。他要对过去与他同甘共苦过的臣子进行封赏,可是介子推不愿为官,便和母亲隐居到山中。晋文公一次次派人去劝,介子推就是不肯下山。有人就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派士兵放火烧山,大火烧起来,介子推肯定会自己跑下山。于是晋文公就下令烧山,可是直到大火熄灭,介子推也没有出来,士兵们上山后才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 已经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伤心,为纪念被自己烧死的功臣介子推,便下令在这一天全国禁火, 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后世的“寒食节”。介子推母子死时抱着的是一棵柳树, 所以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还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以示怀念。来源于(写给孩子的古典文学植物图鉴)






4

植物诗词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

古画里的柳树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见多处柳树,也有插柳戴柳的活动,下图为我截取的局部可以看到游春踏青归来轿子上的插柳及路旁的旱柳,清明上河图的衍生品实在太多了,感兴趣也可以和娃玩起来。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在洛神赋图里基本有曹植的地方,就有柳树。多次随主角出现,可见柳树在古代的重要性(瞎猜),实际柳树喜阴,多植于河边。

南宋马远·踏歌图

看这发型,应该是垂柳了。

元代赵孟頫·浴马图

还可以观察古人对柳树各部的画法。

宋佚名·柳溪钓艇图

看起来就很舒服的一幅作品~ 怡然自得

宋佚名·柳院消暑图

最后再来一幅清清凉凉的柳院消暑图,这里放上来的基本都是我们《一画一世界》的老朋友,所以一点也不陌生,当你对柳树有了足够的观察和了解之后,画出来的柳树必定不一样






柳树还是报春的使者,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宋代欧阳修也曾咏道:"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期待我观察的那棵旱柳尽快来报春啦~


往期文章

1.

【旱柳|观察一棵树NO.4 茎的分枝类型】

2.

【立春|观察一棵树NO.3】

3.

【旱柳|观察一棵树NO.2 树皮和皮孔】

4.

【小寒 | 初见旱柳 | 观察一棵树】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晨雾拾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